新闻动态

秦雪征教授接待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副主编Rajnish Mehra

  

  6月18日上午,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秦雪征教授、特聘研究员吴泽南长聘副教授等在经济学院410会议室接待了Rajnish Mehra教授,双方代表就未来的合作机会进行了交流。Rajnish Mehra教授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师代表就当前的国际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熙助理教授、李少然助理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崔巍长聘副教授、高明长聘副教授、刘蕴霆长聘副教授参与会谈。交流结束后,与会教师与Rajnish Mehra教授合影留念。

 

   

  交流现场

  合影留念

  

  随后,Rajnish Mehra教授在经济学院302会议室进行了题为“股权溢价之谜与宏观经济研究的演变”(The Equity Premium Puzzle and the Evolution of Macroeconomic Research)的学术讲座,讲座分为上下两讲,由崔巍副教授主持。Mehra教授首先回顾了股权溢价之谜的起源。他指出,基于新古典随机增长模型的经济学直觉,通常假设一个中央规划者在无限时间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大化代表性代理人预期折现效用的现值。然而,当在1979年尝试将该模型应用于金融市场统计数据时,他们发现模型所隐含的股票风险回报溢价远远低于历史数据。Mehra教授认为,尽管新古典增长模型在复制关键宏观经济总量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其在解释股权溢价方面却存在显著不足。他们发现,即使将风险厌恶系数校准到与微观、宏观和国际经济学的发现一致,模型所暗示的股票平均风险回报溢价最多仅为1%,远低于历史上美国股权溢价的实际水平。

 

  

  Mehra教授发表演讲

 

  崔巍长聘副教授主持

  

  Mehra教授探讨了解决股权溢价之谜的多种理论创新,包括对偏好的不同假设、借贷限制和生命周期模型、消费者在股票市场的参与度限制、借贷利率差异、罕见事件的概率分布修改、损失厌恶和狭窄框架、生存偏差、不完全市场和市场不完善以及模型不确定性等。他重点介绍了Epstein-Zin偏好结构,它允许独立地指定风险厌恶系数和时间替代弹性,这种结构在金融和宏观经济模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Mehra教授讨论了习惯形成对偏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纳入消费习惯来解释股权溢价。讲座最后,他提出了对无限期代表性代理人模型的偏离,包括代际交叠模型(OLG)的引入,以及这些模型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资产定价和股权溢价。Mehra教授强调了生命周期效应和借贷限制对股权溢价的影响,并引导听众思考在没有摩擦和限制的市场中,年轻人将如何行动。

  讲座结束后,Mehra教授就在场师生的提问展开进一步交流。本场讲座不仅提供了关于股权溢价之谜的深刻见解,也促进了师生对宏观经济模型和金融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讲座合影

 

  主讲人简介

  Rajnish Mehra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E. N. Basha Arizona Heritage金融与经济学讲座教授、Annals of Finance等期刊主编、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等期刊副主编、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他的研究兴趣主要聚焦于资本市场、资产定价和增长理论。其论文发表在Econometrica、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Th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和Annals of Finance等学术期刊。

  他的研究成果曾登上The Financial Times、The Economist和Business Week头版。因金融领域研究成果突出,他获得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颁发的Graham and Dodd Scroll奖。他与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Edward Prescott合作研究的递归均衡理论和"股权溢价之谜(equity premium puzzle)"享誉学界。Mehra教授获得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电气工程学士学位、莱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卡内基梅隆大学工业管理研究生院工业管理硕士学位和金融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