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秦雪征教授接待新西兰基础设施委员会主席艾伦·博拉德来访

 

  2024年11月3日下午,北京大学临湖智库国际讲坛(第十期)暨北大经济学院“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讲坛”(第十四讲)在经济学院107教室顺利举行。新西兰基础设施委员会主席、新西兰储备银行前行长、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前执行主任艾伦·博拉德(Alan Bollard)以“全球贸易格局变化背景下的亚太经济增长”为题进行了学术演讲。奥克兰大学名誉教授巴希尔·夏普(Basil Sharp)、梅西大学副教授杰拉德·普林森(Gerard Prinsen)以及新西兰亚洲研究院研究员陈新(Xin Chen)作为评论人在讲坛上分享了各自的见解。

  

  讲座开始前,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初晓波教授、副部长王栋教授,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秦雪征教授、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吴泽南长聘副教授与博拉德一行在经济学院举行了会谈。秦雪征教授对博拉德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感谢他们对北大经济学院学术活动的支持,并表达了加强与新西兰高校合作的美好愿望。博拉德对此表示感谢,双方就全球健康、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随后,初晓波教授和秦雪征教授为艾伦·博拉德、巴希尔·夏普、杰拉德·普林森以及陈新分别授予讲座证书。

  

  

  会后合影

  

  本场讲座由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吴泽南长聘副教授主持。初晓波教授在讲座前致欢迎辞。他介绍了临湖国际智库讲坛的背景,并指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制造业中心的转移、消费者偏好的转变、人口发展趋势和地缘政治,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在2024年取得了优异表现,但是仍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口老龄化趋势等。初晓波表示,在当前形势背景下,国际智库和专家学者要深入讨论当面面临的挑战,共同推动亚太地区走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初晓波教授致欢迎辞

  

  吴泽南长聘副教授主持讲座

  

  艾伦·博拉德发表了题为“全球贸易格局变化背景下的亚太经济增长”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历史总是不断重演,经济体系面临着多重外部冲击,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与其所面临的挑战尤为引人关注。博拉德谈到,二战后亚洲的工业发展获得了多方资源的支持,如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美国对工业设计的贡献以及各国精细化供应链的发展,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全球经济的显著增长,并使数百万贫困人口迈入中等收入水平。然而,全球化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供应链风险等。博拉德提出,近年来去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尤其是中国工业化步伐的调整与部分制造业转向其他市场。此外,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日益向经济保护主义倾斜,特别是在贸易和产业政策方面,给全球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此外,他还提到了环境问题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威胁以及新冠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进一步推动了各国对内部经济稳定性的重视。同时,技术进步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在绿色技术和美国在页岩气开发方面的突破,正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政策。

  

  艾伦·博拉德进行讲座

  

  博拉德在谈及亚太地区的贸易碎片化问题时提到小型开放经济体应对这一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如新西兰和新加坡推动的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协议等。他认为,在多边机制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小国通过合作建立新的经济框架,是维持区域经济增长的可行之道。博拉德总结说,亚太地区企业普遍担忧贸易摩擦、供应链风险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导致了区域内贸易的碎片化。他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以确保全球贸易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和社会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巴希尔·夏普、杰拉德·普林森以及陈新分别就全球能源转型、劳动力迁移与经济影响、新西兰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巴希尔·夏普讨论了能源转型的复杂性,特别是在亚洲和大洋洲的背景下。他指出,煤炭的逐步淘汰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天然气的使用将增加,使得化石燃料在未来仍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巴希尔·夏普提到新西兰在贸易上具有不对称性,进口以化石燃料为主,出口则以初级产品和乳制品为主。此外,新西兰的工业能源企业,如钢铁和铝生产,面临着向更可持续能源过渡的挑战,尽管政府提供了补贴,整体转型依然艰难。

  

  

巴希尔·夏普教授发言

  

  杰拉德·普林森从劳动力迁移的角度分析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对太平洋岛国劳动力的吸纳。他指出,这种短期劳动力迁移制度虽然为劳动者、农业产业和太平洋岛国政府带来了经济收益,但也对当地社会和家庭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许多太平洋岛国的年轻男性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当地教育、医疗等行业人才流失,并加剧了社区内部的矛盾和家庭问题。杰拉德·普林森对这种“双赢”模式的长期可持续性提出质疑,并呼吁对其社会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杰拉德·普林森副教授发言

  

  陈新分享了她对新西兰作为小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独特角色的见解。她指出,新西兰虽然地处偏远,但凭借其出口导向型经济和开放的贸易政策,成为了连接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桥梁。陈新回顾了2013年新西兰乳制品出口事件,她认为新西兰企业在处理危机时展现出的诚信与负责任的态度,帮助其维持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陈新表示,新西兰在国际经济中展现了灵活性与创新性,因此鼓励学生和研究者将新西兰作为研究案例,更多关注其经济发展。

  

  陈新博士发言

  

  本次讲座为全球经济治理、亚太经济增长与合作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讲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