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秦雪征教授接待AER联席主编Pietro Ortoleva教授

  

  2024年12月13日,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邀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双聘讲座教授、《美国经济评论》联席主编、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Pietro Ortoleva来访经济学院并开展学术讲座与交流。

 

  圆桌交流合影

 

  13日上午,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教授,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秦雪征教授,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吴泽南长聘副教授等在经济学院410会议室接待了Pietro Ortoleva教授。双方就学院国际交流的概况及师生在国际顶级期刊的发表情况等进行了座谈。在会谈中,董志勇代表学院邀请Pietro Ortoleva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荣誉教授,Pietro Ortoleva愉快地接受了邀请。随后,Pietro Ortoleva与北大经济学院教师代表就当前的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主任张鹏飞副教授、财政学系主任刘冲长聘副教授、经济学系副主任李博长聘副教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梁远宁助理教授参与会谈。会谈结束后,与会教师向Pietro Ortoleva赠送了礼物并合影留念。

 

  赠送礼物并合影留念

 

  随后,Pietro Ortoleva在经济学院603学术报告厅发表首场演讲,主题为“政治行为中的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in Political Behavior)。首场演讲由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秦雪征教授主持。校内外一百余名听众现场聆听,参与交流讨论。

 

  讲座现场

 

  秦雪征教授主持讲座

 

  Pietro Ortoleva指出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发现了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信仰存在过度自信,这种过度自信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过度预计(Over-estimation),即个体倾向于高估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过度定位(Over-placement),即认为自己相较于他人更胜一筹;过度精确(Over-precision),即误以为自己掌握的信息比他人更为详尽。在经济金融领域,这种过度自信行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已经得到了文献的广泛证实。而Ortoleva教授的首场演讲则聚焦于政治领域内过度精确类型的过度自信现象。

 

  Pietro Ortoleva教授发表演讲

 

  Pietro Ortoleva及其合作者运用“相关性忽视效应”(correlational neglect)理论来阐释过度精确行为背后的机制。人们身处一个复杂多维的信息社会,日常接收到的信息往往彼此正相关;然而,人们却常常低估这种相关性,进而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比实际知道得更多。Pietro Ortoleva及其合作者的第一个发现是由于相关性忽视效应产生的过度自信行为导致了极端主义的产生。他们假定了特定的效用函数形式,通过给定不同个体之间的主观信息相关系数,推算了主观相关系数小于客观相关系数(相关性忽视)导致了主观判断的信息准确程度超过了客观信息准确程度(过度精确)。此外,Pietro Ortoleva及其合作者还考察了不同信息集规模下的过度自信表现,发现信息集越大的个体,其意识形态的极端性越为显著。通过对受访者关于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他们进一步量化了受访者的意识形态极端程度,并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极端主义与过度自信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极端主义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剧。研究还发现,极端主义程度较高的公民更倾向于参与投票等政治活动。在控制极端主义程度不变的情况下,过度精确程度越高的公民参与投票的可能性也越大;反之,在控制过度精确程度不变时,极端主义程度更高的公民同样更可能参与政治投票。通过对投票数据与过度精确程度及极端主义程度进行回归分析,Pietro Ortoleva及其合作者的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上述结论。进一步地,当假设个体间能够随机交流并分享各自的极端主义程度时,他们的研究结果再次强化了他们的研究发现。综上所述,Pietro Ortoleva的首场演讲通过一个简洁的模型,利用相关性忽视效应理论,成功解释了过度精确这一过度自信行为,并揭示了极端主义与过度自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极端主义程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更加过度自信的公民更可能积极参与政治投票。他的首场演讲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选票政治”的局限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启发。

 

  听众踊跃提问

 

  讲座结束后,Pietro Ortoleva与听众围绕模型设定以及研究结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耐心解答了听众的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