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秦雪征教授主持米兰诺维奇教授与北大经济学院青年对话交流活动


9月26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开展2025级新生讲座暨“北大经院对话大师”活动,邀请“大象曲线”之父、前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客座教授、斯通社会-经济不平等中心研究员米兰诺维奇教授与学院二十余名青年学生对话交流。活动由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秦雪征教授主持,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特聘研究员、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吴泽南参与活动。



秦雪征首先对米兰诺维奇教授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与会师生介绍了他的学术成就。作为全球收入不平等研究领域权威,米兰诺维奇教授提出标志性的 “大象曲线”,清晰揭示在1988-2008年全球化发展中,新兴亚洲中产阶级与全球前1%富人是主要获益者、发达国家工人阶级收入停滞,他还曾在世界银行建立首个全球可比收入分配数据库,为现代全球不平等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米兰诺维奇教授亲切地与在场学生分享了自身研究历程。他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学习统计学,在发现收入分配领域能实际应用统计知识,且这一领域契合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兴趣后,他便投身其中;80年代中期,在加入世界银行后,他在工作期间接触到了大量国家数据;1995年,他萌生了研究全球收入分配的想法,并在1999年发表了首篇相关论文。



尽管在初期,这项全球视角下对不平等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未被充分认知,但在后续其价值得到了政治哲学家的广泛认同。他借此提醒同学们,要追随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不必过度迎合主流学术审美。

在自由交流环节,米兰诺维奇教授与经院师生围绕“大象曲线”的更新、全球收入格局调整、人工智能的冲击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对于新版“大象曲线”形状的显著变化,米兰诺维奇教授指出其核心驱动来源于中国农村扶贫。在“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大量人口脱离全球收入底层,中国、印度等国人口在全球收入分布中位次上移,同时印度、孟加拉国等国人口补位,意大利等经济停滞国家则面临位次下降的情形。

针对人工智能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冲击,米兰诺维奇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力取代并非新鲜事,工业革命时期就有机器取代体力劳动的情况。他指出,人工智能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首次开始取代某种脑力劳动,且不仅会影响特定职业,还会引导人类决策、最终改变人类思维方式,形成“双重影响”。他对此存在担忧,比如人们可能因过度依赖手机等设备,失去基于过往大量互动形成的直觉理解。他还提到,人工智能不只能够简单挤出熟练劳动力,而是存在“回流效应”,这将使得其对收入分配等的长期影响更难预测。

本次活动作为“北大经院对话大师”系列的重要实践,以深度学术交流搭建起全球顶尖经济思想与青年学子的桥梁。米兰诺维奇教授为经院师生提供了全球化的视野与深刻的洞察,既让同学们触摸到全球收入不平等研究的前沿脉络,也通过思想碰撞激发青年学子以全球视野关注现实问题,以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坚定的责任意识回应时代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