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于梦迪:社商融合助力创新药支付路径改革

  2024-02-07

  2023年国家医保谈判于11月17日在北京举行,引起医药险三界广泛关注。本轮谈判后,126种新药进入药品目录,平均降价61.7%。最新目录药品总数达3088种,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自2016年起,药品支出占医保支出比例不断下降,医保控费效果显著,对此,是否会影响创新药支付引发热议。基本医保是否在为创新药买单?创新药支付困境应如何破局?本文从新医改对医药创新的贡献和带来的挑战出发,梳理已有支付模式的优势和问题,并分析惠民保这一社商融合产品对创新药支付的作用。

  新医改背景下医药创新的“进”与“禁”

  医药创新之“进”:医保作用不减,医药以价换量。自首轮国家医保谈判起,我国医保基金当年盈余和累计结余均持续增长,降费作用明显。医保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保持在30%左右,而个人卫生支出占比明显下降,这意味着即使控费,基本医保在医疗卫生支付体系中仍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药品市场并未因控费而萎缩,医保目录对创新药的纳入大幅提高了销售额。药品集采经历九批十轮,药价平均降幅53%。医保支付金额和药品市场规模都未减少,而控费和降价真实发生,意味着药企需要薄利多销来满足普惠定价要求。

  医药创新之“禁”:创新药的高售价回馈研发与医保普惠定位的矛盾凸显。新药研发的投资大、周期长,降价会给药企带来巨大生存压力,创新支付模式应运而生。

  应运而生创新支付模式的“优”与“忧”

  创新支付之“优”:患者有需求,药企有意愿,政策有支持。特定药品费用医疗保险(以下简称“特药险”)是近年来健康险领域的一种业务模式创新,整合中介、险企、药企,针对特定疾病提供特药保障。

  患者对特药险产品有需求——创新支付是基本医保“广覆盖,保基本”定位下的合理补充。从消费端看,患者对创新药有需求。我国贫困人口中因重疾致贫、返贫的占60%,“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仍存在。由于价格高昂,普通群众对创新药的可及性不足。药企对特药险支付有意愿——创新支付是医保控费下药企谋求稳定支付方的必然举措。从供给端看,尽管基本医保覆盖率超96%,但医保基金量入为出的原则要求严控支出,很难慷慨地引入创新药的使用,需要借助市场力量,补充类保险产品的推出是必然。

  政策对特药险发展有支持——政策鼓励商保公司入局。从商保在卫生支出的占比来看,2022年商业健康险赔付仅占全国卫生总费用支出的5.3%,未来发展空间很大。而鼓励商保助力创新药发展已有政策支持。2023年7月,上海市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发布《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强调要多方合作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供给,加大创新药支付支持,特别强调要做强“沪惠保”等品牌。

  创新支付之“忧”:市场催生“以药转保”。探索过程中,部分险企用特药险的方式承保客户已确诊疾病的药品费用。实际操作时将等待期设为0天,使收保费到支付赔款的时间间隔很短,保费与药品价格接近,以药转保。目前“以药转保”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2022年8月,《关于部分财险公司短期健康保险业务中存在问题及相关风险的通报》指出,部分险企的特药险存在异化保险业务问题,药险合作项目因为异化保险业务面临监管规范。2023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向部分保险机构下发通知,要求提供2022年8月1日以来相关在售产品清单,包含部分特药、靶向药类健康险产品。监管摸排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行业行为。

  补充角色应做到的“舍”与“得”

  补充角色之“舍”:舍弃表面上做大保费数据的饮鸩止渴。险企不能用实质亏损换取保费“做大做强”的假象,赔本赚吆喝使保险公司沦为药企买单方,不利于行业向好发展。然而,践行长期主义仅依靠企业自觉很难达成,不能完全通过市场力量解决。

  补充角色之“得”:基于风险管理和射幸原则设计产品,保证产品可持续性。良法方能安治,监管部门出手规范业务,但支付创新之路仍需不断探索。保险产品应具备共济功能,应坚持产品风险保障的基本功能与属性底线不动摇。

  社商融合下惠民保产品的“壑”与“合”

  惠民保产品从2020年起爆发式发展,成为现象级产品。惠民保的特药保障是针对目录外高额医药费用保障缺口的重要补充。相较于基本医保,惠民保的特药保障突破“保基本”的限制;相较于特药险,惠民保的保险属性更强。

  普惠保险之“壑”:惠民保产品形态与社保和商保均有明显区别。一方面,惠民保与统筹账户基金具有天然壁垒。惠民保属于商业保险,由参保人自费或从个人账户上划拨,不会对医保基金带来压力。另一方面,与特药险比惠民保异化风险低。一是因为其价格由政府监督,联合共保体共同决定,能做到风险管控;二是惠民保风险池内标准体和非标体共存,遵循大数定律,具有共济功能。

  普惠保险之“合”:惠民保产品一定程度兼具医保和商保的优势。其一,惠民保具有衔接医保、突破目录、补偿大病的普惠定位。特药保障作为保障责任的一部分,平衡了基本医保的“广度”与创新药支付所需的“深度”。其二,相较于特药险,政企结合使惠民保的可持续性更强。尽管可能存在死亡螺旋,但惠民保一直在探索提升可持续性的方案。在筹资端,医保个账开放可以实现基本医疗参保人的批量承保,“一人个账,全家共济”模式也提升了参保率,让惠民保从一款商业险转为政企结合、覆盖面更广的补充医疗保险,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在支付端,提高免赔额,对标准体、非标体规定不同的赔付比例等方式也有利于控费。

  现有惠民保产品提供特药保障的占八成,惠民保对特药的覆盖初显效果,成为创新药的重要支付来源之一。尽管如此,惠民保在覆盖疾病种类和药品品种方面仍有限,集中在肿瘤和罕见病。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惠民保在特药保障方面的作用,拓展特药目录或是产品升级的方向之一。

  转载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842期,2024年2月7日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