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锁凌燕: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2019-03-19

  细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保险”一词共出现15次,其中1次是专门提及狭义的商业保险——要求“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2次是谈政策性保险,即农业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其余12次皆是谈社会保险、包括大病保险。这样一个简单的统计结果,可以映证我们的几个观察:第一,保险业核心功能发挥仍然存在短板。作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保险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就是风险保障,但在过去的发展中,行业重金融属性胜过保障功能,重规模增速胜过质量提升,导致行业成本居高不下、核心竞争力难以提升,也滋生了诸多短期化行为,行业转型已成大势,但还是未竟之业。第二,运用保险的原理与机制来实现政策目标的做法,在实践中验证了其有效性。农业保险助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其优势越来越得到重视,也对保险业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服务国家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等至关重要,社保改革还需深化。根据人民网2019年“两会热点调查”逾450万网民的投票结果,“社会保障”蝉联社会热点前三名。面临老龄化背景下日益增大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政府的重要任务是保证社保投入,而提升社保运行效率、推动市场发展提供补充保障、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如果将这些观察联立起来,我们可以归纳出未来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就是推动行业功能进一步升级。伴随着科技发展、全球化、城市化与信息化的推进,社会功能日趋分化、复杂性不断提升,导致风险种类增多,风险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日趋复杂化,风险管理的精细化要求不断提高。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不仅可以进行风险交易的撮合,提供风险分担的机制和精算、承保、理赔、保单保全等各项服务,核心优势更在于其具有内生的激励去推动各相关方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以调动风险形成链条上各相关方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良性互动,从而能够在不需要外在安排或指令的条件下,有效地控制风险成本、提升产业效率、改善风险成本分担。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险业不仅要成为个人和企业消费者提供成本有效、可以信赖的“保护伞”,还要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性酶”,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提升社会风险管理效率的“好搭档”。

  要推动行业真正实现转型,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就有几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关注。第一,正确认识保险业的金融属性,不将之简单地看作是金融业。保险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力,首先在于能够提供风险保障;从国际保险业历史来看,伴随财富累积和财富综合配置需求的高涨,保险业开始探索整合金融服务模式,在高效的承保经营、精细化的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加强业务的金融属性,以符合时代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险业的金融属性是“衍生品”;保险业在参与风险管理和资金运用的过程中,势必要与关联行业,例如大健康产业、养老服务产业、汽车行业、乃至更广范围的制造业形成多方位的接触、深度参与行业的生态构建。可以说,保险业天然就具有“跨界”属性,它有条件做好生态圈的入口平台,做好产业链协调高效发展的“链接者”和“活化酶”。

  第二,做好机制建设,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保险行业之所以有动力扮演“活性酶”、“好搭档”的角色,关键在于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持续的创新回报,它们出于对自身效用和经济利益的追求、根据其分工定位和供需关系决定的价格变动做出创新性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看不见的手”由此引导资源向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其前提就是市场机制在其中扮演决定性的角色。这不仅要求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持续走向深入,还要求监管者不仅能够“纠错”、也能“容错”。创新活动天然伴随不确定性,决不能因为在过程中暴露出问题就只管“踩刹车”,要留出试错的空间。风险防范的关键在于辨识这种创新是不是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对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有什么样的影响、消费者权益能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从市场实践看,在新产品或新模式出现之初,监管者对于风险和经营模式所掌握的信息较少,对风险的判断更多地依靠直觉和经验,在这一阶段,监管就不能只关注经营结果,而是要将重心向创新资源和业务流程倾斜。对创新产品或模式的了解越深入,对风险的判断更多地就是以经验证据为基础的,这时候,为了节约监管资源,就可以将重心转移到结果上,重点关注其偿付能力水平。在行业创新频出的时代,不同创新所处的阶段可能会叠加起来,所需的监管可能就应该是“组合拳”。

  第三,推动完善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句口号,也不只是一系列“新做法”、“新点子”,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行业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把握行业发展在宏观、微观层面的趋势,并基于此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需要业界的积极探索,也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中国的保险业是在转型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有自身独特的发展逻辑和发展环境,也面临特有的发展问题,固然可以借鉴国际经验,但需要中国方案。行业迫切地需要通过加强重大理论问题和基础理论研究,为市场化改革、创新发展和监管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以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和保障实践。理论研究可以部署,可以引导,而着眼当下,还需要强调为研究提供便利与资源,特别是数据资源。在信息化社会和大数据时代,应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和开放,创新完善公开透明的数据授权机制,不仅便利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助力行业转型升级,也为保险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繁荣。

  转载自《中国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641期,2019年3月19日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