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王瀚洋:建立国家级医疗健康数据平台的思考

  2020-07-31

  今年两会期间,有委员提出了“建立国家级的医疗健康数据平台,开展医疗机构与保险行业数据互联对接,提升保险行业利用医疗机构数据的水平”的提案,我认为,建立国家级的医疗健康数据平台,这是一个很有必要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首先,面对保险市场上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如果保险公司掌握了医疗健康数据,包括个人就医历史、健康状况,就可以采取精准定价、设置免赔额和封顶线等手段来应对这两个问题,保证健康险业务的正常运营;其次,相比于医疗机构,保险公司有更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分析医疗健康数据,介入医疗服务来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可以说,这份提案敏锐地捕捉了当下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的困境。

  但是,放眼医疗市场和保险市场,不仅有医疗机构和保险行业,还有广大的消费者和中介机构,进一步细分,保险公司还分为地方性的保险公司和全国性的保险公司。在考虑所有这些市场主体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级医疗健康数据平台的建设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数字经济理论对于我们思考这些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Goldfarb和Tucker于2019年在《经济学文献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上梳理了数字经济的特征:低搜寻成本,产品和用户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匹配;低复制成本,数据产品在用户之间不存在排他性,不同用户可以同时按照同一质量使用同一个数据;低运输成本,数据从厂商到用户的仓储、物流成本接近于零;低推送成本,厂商通过大数据可以更精准地向用户投放产品,实现差异化定价;低验证成本,在线评级评价系统可以直接、准确地反映厂商/用户的信誉,为交易提供参考。同理,对于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来说,如果需要建立国家级医疗健康数据平台,打通医疗机构和保险行业的数据,那么,我们必须弄清楚以下问题:

  第一,经营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的公司和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匹配,保险公司知道谁需要自己的产品,在保险公司产品信息披露充分的前提下,消费者知道谁家的健康险产品适合自己。但这样一来,大量保险中介机构(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甚至保险公司自己的销售人员就都将面临失业。虽然从长期来看,产业转型升级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吸收失业人口,但从短期来说,尤其是在当前“保就业”的基调下,如何安置这些失业人员,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二,由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可以在数据平台上同等地使用数据,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有利于降低行业集中度,提升全行业效率。但这件事情的落实需要强大的数据库的技术保障,以确保不同保险公司可以同时以同一质量使用同一数据,且整个数据平台始终良好运营,否则就会产生公平问题。

  第三,不同地区的保险公司都可以使用国家级医疗健康数据平台来进行定价、营销,且由于数据没有运输成本,保险经营的本地优势将会大打折扣,不同地区的保险公司同时在全国的商业健康险业务上竞争。那么,原本依赖于本地优势的地方性保险公司,如何实现转型,在新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四,通过精准投放产品,保险公司可以实现价格歧视,获得更高的承保收入。保险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更多的保费收入,其根本原因是国家通过医疗健康数据平台,把信息的优势交给了保险公司。在传统的保险市场中,消费者占据个人信息的优势,由此产生了逆向选择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市场可能就会消失。而国家级医疗健康数据平台的建立,不仅给了保险公司关于消费者的个体信息,还间接给了消费者所在群体的信息,保险公司因此掌握了绝对的信息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的监管措施,如费率限制、鼓励竞争,将保险公司的一部分超额利润转化为消费者福利,从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另外,将个人信息向保险行业开放,必须遵循相关法律,设立最高限级,一些非常隐私的数据比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信息,不适合开放,否则会产生道德和法律风险

  第五,如果医疗健康数据平台包含了消费者详细的就医历史和支付情况,那么,保险公司可以推断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并据此筛选可信的消费者,这对抑制保险欺诈、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都有积极、正面的作用。但购买健康保险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信用记录有瑕疵不等于没有资格购买保险。因此,国家需要出台相关规定,防止保险公司拒保信用记录略有瑕疵的消费者,以保障基本的公民权利。

  总之,国家级医疗健康数据平台的设立,将为保险行业尤其是健康险业务带来很多新的机遇。但是,这些机遇也将可能伴随保险中介的失业、消费者隐私可能受到侵犯、数据库的技术限制、地方性保险公司转型、消费者福利受损、过分拒保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行业和学界共同探讨解决。

  转载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700期,2020年7月31日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