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艾美彤:提高养老保险参与率

  2023-03-17

  在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保险决策是家庭金融决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议题。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中国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在制度广覆盖的基础之上,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迫切需求之一是如何实现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从信任水平和金融教育两个角度展开讨论。

  信任是人们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当交易涉及未知的交易对手、长期合同以及法律保护不完善时。在养老保险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了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但是三支柱却严重失衡,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日益增加。

  在信任建立方面,可以参考中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中国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以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为补充,并以医疗救助作为托底层构建医疗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成立,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职责,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等进行了整合。基本医保行政管理职能的统一、法治的健全,均有助于落实“三保合一”,推动“三医联动”的实现,进一步加强公众对于医疗保障体系的信任。《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6297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

  居民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与依赖于他们对于制度可持续性、收益性和保障性的感知,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于制度提供方的信任水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提升政府透明度、增强公共资源的提供和有效配置来改善政府治理水平,从而提高居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水平,有效提升公众的参保意愿。

  金融素养能够对个体的投资和储蓄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金融素养不足的人缺乏储蓄和投资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且难以评估自己未来的长寿风险,难以对不同养老保险产品的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和比较,难以做出最优的资产配置,从而影响参保意愿。金融素养不足也会使得个体无法准确理解政策制度和保险合同的内容,从而忽略养老保险的保障作用和重要性,对参与养老保险持怀疑态度,抑制参保需求。中国传统文化中,成年子女有赡养年迈父母的责任。在对于制度规则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相比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家庭内部的利他主义和高信任水平使得居民更加依赖和信任子女提供的养老保障,而不愿意花成本去理解政策制度。然而,2015年以来,少子化、老龄化加剧导致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表现为老年抚养比逐年升高,中国养老保障问题日益严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出生率由2000年的14.0‰下降至2022年的6.8‰。与此相对,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从2010年“六普”时的1.78亿(占比13.26%)快速上升至2020年“七普”时的2.64亿人(占比18.70%)。老年抚养比逐年上升,子女赡养的压力逐年增加。参与社会养老保险有助于提高家庭福利水平。

  因此,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水平变得尤为重要。在拥有足够的金融素养的情况下,个体能够更好地进行养老规划,理性地进行投资和储蓄。金融素养的提升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和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居民对于养老保险的缴费水平。中国农村的随机控制实验发现,保险知识通过社会网络的传播,有助于改善家庭的保险参与,提高参保率并降低保费。这表明,金融教育在提高居民金融素养方面具有潜力。政府和保险提供者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广大民众普及金融知识和保险知识,从而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和保险素养水平,进而提高居民的参保意识和参保意愿。除此之外,政府和保险提供者也可以通过建立更加透明、易于理解的政策制度和保险合同,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保险产品的内容,提高参保的便利程度。

  转载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803期,2023年3月17日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