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美国财产险精算协会(PKU-CAS)精算月系列活动之三:
中国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交流分享会
12月3日上午,2024年“北京大学-美国财产险精算协会(PKU-CAS)精算月”的第三次讲座暨经济学院第212次保险专硕讲座举行。普华永道公司财险精算服务合伙人蔡多多先生以“非寿险业务准备金”为主题,全面讲解了《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7号)》及实务中准备金评估的关键应用。本次讲座由北大风保系副主任陈凯主持。
(图1 蔡多多讲解中)
首先,蔡多多以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定义为开篇,指出行业实务中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和理论模型相比,最大的不同有三点。第一,准备金是合规工作,需要非常稳健、确凿的财务安排,追求一致、可控、透明。第二,准备金在自动化、智能化上进步颇多,但还需注意透明,即需要在假设上将思路、底稿逻辑等完整展现。第三,沟通是关键难点,如何说服各方对于准备金形成一致的判断也十分关键。
接着,蔡多多介绍了应如何理解准备金相关的监管规则及报送文件。例如,在现行监管规则对会计财报方面的要求中,准备金的财务化趋势明显。在对监管文件的目标和意义的讲解中,他强调并解释了《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中更详细明确的准备金评估要求和更严谨健全的内控管理体系。另外,他还指出,准备金评估作为非寿险保险公司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柱,应当关注如何精准决策,降低操作风险,完善内控制度,和支持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效率的提升。
此后,蔡多多将非寿险准备金新规分为三大专题。在专题一对《实施细则》第1-3号的精解中,他介绍了链梯法、B-F法等方法在实践中的难题,并强调风险边际的实际作用。在专题二对《实施细则》第4-7号的讲解中,他就准备金回溯分析细则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更新变化展开介绍,进一步引入讲解了更丰富的准备金合理性检验方法,以及判断实际和预期之差的方法论,例如回溯分析、关键指标诊断、风险情景分析等。在专题三的实务部分分析中,他提到准备金对多个业务环节以及资方的重要作用,还介绍了准备金评估流程的六个环节。也特别提到了内控是团队成功的必要约束、加强沟通是健全准备金评估管理的重要抓手,应当伴随业务把体系做起来,要理解管理层如何看待准备金,应当在董事会例会中为准备金争取更多发声机会。
最后的讨论环节,蔡多多分享了四个关键人才能力维度。本次讲座促进大家对于非寿险准备金在实务中的应用的认识,为同学们充实自身的实力储备指明方向。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张嘉真 供稿/摄影;姚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