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专硕_225:非寿险定价与巨灾模型

北京大学-美国财产险精算协会(PKU-CAS)精算月系列活动之一:

非寿险保险精算的基本定价实务

11月4日上午,2025年“北京大学-美国财产险精算协会(PKU-CAS)精算月”的第一次讲座暨经济学院第225次保险专硕讲座如期举行。作为本年度精算月系列讲座的开端,中国人保风险研究院总经理李晓翾先生以“非寿险定价与巨灾模型”为主题,全面讲解了非寿险精算定价技术的发展、巨灾模型定价与机器学习算法定价。本次讲座由北大风保系副主任陈凯主持。

编辑后:专硕225次李晓翾.jpg

(图1 李晓翾讲解中)

李晓翾以保险的起源为引入,阐明了保险企业收入在前,支出在后的特殊性,进而引入了保险定价的必要性。他指出不能把保险定价当作纯粹的数学问题。通过模拟一家保险公司日常的经营情形,说明定价要从商业的角度分析业务风险、亏损概率、破产概率。他还从保险定价的经济学原理出发,简要地证明了公司愿意为地震等低频高损的风险付出更多的保费。

随后,李晓翾讲述保险定价的风险细分。最初保险是基于是整体费率定价,随后不断向根据每个风险标的进行定价的方向(individual rating)演进。由于政策和技术限制,保险公司实际上想实现越来越精细的分组。不同地区车险出险的案例证明了分组的必要性。然后,他对分级费率厘定的技术细节进行了细致讲解,包括普通线性模型OLM(加法模型、乘法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GLM的模型细节,还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激励大家思索精算之后可能出现的逆选择问题。

接下来,他介绍了与预期性保单原理不同的追溯性保险,以及巨灾模型定价。巨灾模拟分为灾害模块、工程模块、金融模块。以地震保险为例,从断裂带活动推演地震发生频率,到模拟楼房倒塌,再到测算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最终对巨灾风险进行较为精准的定价。

最后,他谈到前沿的机器学习算法定价。从商业角度看,机器学习目前还不够好用,原因是业界现行都采用线性模型,虽然有自主定价部分,但费率表没法体现纯自主定价的结果。而机器学习更多是用于解决非线性的情况。他讲解了机器学习算法的原理,比较了各种前沿算法的优劣。

本次讲座由浅入深,由历史到未来,综合了技术原理和实务案例,加深了同学们对非寿险定价与巨灾模型的了解,促使大家对非寿险精算师的职业发展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祝姚妃 供稿/摄影;姚奕 审核)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