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 Schmid(通用再保险(Gen Re)首席技术官)
2025年9月24日下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第181次北大赛瑟(CCISSR)双周讨论会于北京大学第三教学楼306教室举行。通用再保险(Gen Re)首席技术官(CTO)Frank Schmid博士担任主讲嘉宾,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保险中的应用(Gen AI Adoption in Insurance)”为题展开分享。讲座由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锁凌燕教授主持,贾若长聘副教授线上参加了讲座。
Frank首先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通用目的技术(GPT)的特征。如同蒸汽机、电动机和半导体计算机等GPT一样,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多个下游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提升。然而,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显著提升存在时间滞后。以蒸汽机为例,从1769年瓦特的冷凝器发明到19世纪30年代生产力的显著提升,经历了60年,期间需要工厂重新设计、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技能的培养。自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以来,预计生成式人工智能到2030年左右才能实现类似的技术红利,这需要数据基础、工作流重新设计以及组织架构的变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技能以及组织架构的协同创新。

(图1 Dr. Frank Schmid演讲中)
Frank深入讲解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企业层面的动态采用过程。他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采用并非一次性项目,而是一个持续的创造性破坏过程。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深度创新,技术决策是一个关键环节。企业要避免错失有价值的项目(遗漏错误)以及开展最终被证明错误的项目(执行错误)。因此,企业需要在等待和行动之间找到平衡,设计可逆的技术方案,以保持选择的开放性并降低学习成本。
在谈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组织资本的影响时,Frank以计算机化(1987-1997)为例,展示了组织资本与技术投资之间的互补性。他指出,企业在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需要关注无形资产的形成和部署过程中的生产力误测问题。
最后,Frank分享了 Gen Re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采用方面的实践经验。Gen Re 采取了双轨制的采用策略:一方面,在快速通道上,提供具有商业级数据隐私保护、区域托管的通用工具,让员工熟悉技术,了解其能力和局限性,避免“影子人工智能”的出现;另一方面,在慢速通道上,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框架,为开发、部署和运营受治理和管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基础。

(图2 会场现场)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此次讲座让同学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对保险科技国际化的最新趋势有了深入理解,激发了大家对于前沿领域的浓厚兴趣。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葛新杰 供稿/摄影;姚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