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10月27日至28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办的“北大赛瑟(CCISSR)论坛·2023(第二十届)”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中国保险学会会长董波、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曹德云、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应邀出席论坛,并在“大会主题演讲”环节发表演讲。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秘书长锁凌燕主持。以下是演讲内容摘要。
锁凌燕主持
郑秉文主任的演讲以“惠民保:逆向选择与改革取向”为主题,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
第一,惠民保席卷全国的原因包括三类因素。首先是社会需求的因素,购买“物美价廉”的商业保险产品是对冲医疗通胀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其次是“互联网+”的因素,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可以实现快捷投保。最后是“政府+”的因素,中央层面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地方层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支持,政府的参与度可能是最大的外生变量因素。
第二,惠民保是商业保险,但在“政府+”之后,公共产品的属性越来越多。它具备了“小社保”的某些产品特征,包括地域性、灵活性、低保费、低门槛、广覆盖、价格统一。“政府+”将是惠民保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第三,惠民保面临逆向选择的潜在挑战。一方面,惠民保遵循商业保险的基本逻辑,另一方面,其对保险行业的传统精算逻辑具有颠覆性,仅有“粗略核保”,多轮参保与续保之后,容易产生逆向选择,进而出现死亡螺旋。在政府端和市场端的中部,将出现产品迭代升级、单一产品价格上升的两种趋势。
第四,惠民保避免死亡螺旋的措施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向政府(社保)方向靠近,需要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医保局允许各地开通个人账户、引入和普及“浙江模式”的做法、扩大区域范围并提高统筹层次、与大病保险相融合、引入财政因素实施“阿克苏模式”;第二类是向市场(商保)方向靠近,打破均一定价模式,对不同职业、年龄、健康状况的群体提供不同价格的产品,实行产品多样化。
郑秉文发表演讲
金维刚院长的演讲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为主题,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问题与动向、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的对策思路两个方面展开。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具有从业灵活、经营多样、管理松散等特点,以年轻人、低收入者居多,没有明确与平台企业之间存在传统的劳动关系。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对城镇社保制度的适应性提出挑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险参保率较低,主要原因包括户籍限制、劳动关系模糊、缴费能力较弱、参保意识不强。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正在制定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直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受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的痛点难点,力争尽早解决职业伤害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在探索建立适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总体思路下,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的对策思路具体包括:合理界定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将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险关系适当分离,双方依法分别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完善针对个体和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政策,探索实行可选择的弹性缴费基数;推进建立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取消非户籍地新业态劳动者在就业地的参保限制;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缴费;完善社保经办服务体系。
金维刚发表演讲
吴萨副所长以“中国的发展规划与保险”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他谈到,发展规划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正是通过五年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建设成为相对富强的现代化大国。我国发展规划由“三级四类”构成。具体地,“三级”即国家、省、市县;“四类”包括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空间规划。发展规划是全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引导资源配置的工具、政府履行职责的依据,以及约束市场和政府行为的“第二准则”。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险的地位愈发重要。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中,保险成为高频关键词,共出现35次,涉及养老、医疗、农业、巨灾、环境、保险科技、保险业对外开放等诸多方面。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普惠型保险发展、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科技创新与保险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和目标,旨在提升保险业的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吴萨发表演讲
董波会长以“关于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思考”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他谈到,改革开放45年来保险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国家经济社会的贡献度不断提高。然而,我国离成为保险强国还有很较长的距离。
我国保险业从过去总体来看属于初级发展阶段,采取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推动保险业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问题和矛盾逐渐积累和暴露。第一,长期粗放式经营导致了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呈现一定程度内卷化,难以摆脱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第二,保险业自身存在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有效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多层次的保险保障需求。第三,风险管控和抵御能力薄弱,公司治理问题突出。第四,科技赋能效果亟待提升。第五,保险业人才发展现状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
建议从以下方面促进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第一,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建工作。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三,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第四,大力推动保险业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第五,着力深化保险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六,持续加强保险行业治理,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七,高度重视人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第八,继续发展符合现代保险市场要求的监管体系。第九,不断完善保险法律规制,强化法治保障。第十,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董波发表演讲
曹德云副会长的演讲以“从国际保险业最新趋势看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
第一,宏观经济压力、地缘政治冲突对保险业经营和风险防范提出新挑战。以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为代表的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发生。全球经济具有一定的发展韧性,但能否妥善应对危机,并摆脱衰退需持续关注。
第二,国际监管对保险公司财务与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保险公司需要为政策制定者、股东和管理层等相关利益体搭建沟通桥梁,帮助主要责任人快速熟悉监管规则。
第三,ESG概念的发展与国际监管的重视,加速了保险公司落实相关理念的进程,为保险业经营带来了更多挑战。各保险公司需要积极寻找和争取其在ESG领域的定位,在引领者和跟随者的角色中进行合理选择。
第四,我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面临着相似挑战。宏观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监管新规出台以及ESG理念落实方面等方面的新形势对保险业发展提出了挑战。我国保险业需要继续改革,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程度,强化资产负债匹配意识,提高资产的配置能力,探索保险产品和资管产品的创新。行业应当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按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要求,走精细化、专业化、市场化、数字化、国际化的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曹德云发表演讲
郑伟教授的演讲以“从‘三中全会’看社会保障”为主题,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
首先,从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概览来看,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关注了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深化改革,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指引。
其次,从“三中全会”对于社会保障的要求来看,大致可以梳理为六条脉络。第一,从“城镇职工”到“城乡统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从重点保障城镇职工到统筹覆盖城乡居民。第二,从“企业”到“机关事业单位”,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三,多层次体系从“务虚”到“走实”,加快制定促进多层次社保体系发展的优惠政策。第四,个人账户从“做实”到“完善”。第五,社保基金从“简单保守”到“市场化多元化”,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第六,统筹层级从“低”到“高”,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最后,展望未来,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应当思考诸多重要课题,以养老保险为例至少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何实现“从有到好”,最终能否过渡到全国只有一种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双轨制”问题真的都解决了吗;企业年金如何扩面、增强吸引力,个人养老金如何改进完善;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如何修订,精算平衡如何把握;养老保险相关基金如何处理好短期与长期、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如何确保社会保障长期可持续发展等。
郑伟发表演讲
供稿: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