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8日,“北大经济国富大讲堂”第四讲——“银行业改革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在经济学院东旭学术报告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杨凯生进行了主题演讲,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教授出席讲座,对其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其作为中国银行业改革进程的亲历者、参与者的特殊身份、对学术和学者的尊重以及做事认真、严谨的态度三个方面介绍了她眼中的杨凯生教授。讲座由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主持。讲座吸引了两百多名经济学院2016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营员和各界人士到场聆听。
杨凯生教授曾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副董事长,现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特邀顾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杨教授对我国银行业改革中的一些重要热点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杨教授发表了自己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一些看法。他指出,目前互联网金融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但对这些现象仅仅批评、指责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关键要真正找到导致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出现各类问题的原因。他认为思想方法上存在的片面性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应该给人类提供从更宽视野、更多维度、更全方位来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在互联网时代要注意处理好碎片化信息和完整性数据的关系,处理好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的关系,处理好个性化意识和社会化共同需求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忽略了哪一方面都是不行的。我们不能陷入“技术至上”陷阱,不能忽视对数据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论的研究,要真正认识互联网、大数据的本质和数据的挖掘分析评估技术。我们要避免对于一些新名词的盲目崇拜,而要真正掌握事物的本质。他倡导要坚持脚踏实地的态度,那样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才有可能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随后,杨教授阐释了自己对于民营资本设立银行的看法。他表示,在任何一个国家,银行都是特许经营的行业,设立银行需要一定的资质,需要经过监管部门严格的审批和许可,这是由银行业自身的业务特征所决定的。与其他行业不同,银行业的外溢风险远高于其他行业。三中全会允许民营资本设立银行,表明了我国对银行业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决心。杨教授还对比了一系列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大银行集中程度的数据。数据表明,除了印度和中国,其他国家银行业的集中程度都较高。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国家银行业的集中度正是随着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加深而提升的,而且这些国家银行业集中程度的高低与该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正相关。我国的银行业的集中度这些年来一直是持续下降的。因此他不赞同简单地认为我国存在大银行垄断的判断。杨教授表示,办更多银行确实可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但是以为办小银行可以解决融资贵的问题不尽符合事实,实际上,小银行的贷款利息是要高于大银行的。
之后,杨教授又谈了自己对于降杠杆和债转股的一些思考。宏观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为44.4%,在全球范围内不算太高,居民负债率为39.5%,在世界范围内属于偏低的水平。但企业负债率为170%,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企业杠杆率高,一旦市场出现问题,其陷入债务困境是必然的,随之银行的不良贷款就会上升,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就会下降。杨教授认为,债转股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债转股就是要改变我国各类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一直是以债权融资为主的不合理现象,要努力将其调整为以股本融资为主,这应该是我国债转股改革的方向。人们现在讨论较多的是一种狭义的债转股,即为了帮助当前一些债务率过高的企业较快地改变面貌,将一些企业既有的债务负担变为股权投资。杨教授认为,实施广义的债转股,这需要对资本市场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但去杠杆又是现阶段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这可能是人们更关注狭义的债转股的原因。但一定要认识到这种债转股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对债务人来说,股权融资的成本在一定意义上并不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对债权人而言,债转股后,债权人让渡了自己的固定收益权,面临着不确定性风险。这些问题都是债转股过程中需要梳理清楚的。杨教授建议,在债转股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
最后,杨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耐心的回答。此次讲座使同学们对银行业改革发展、债转股改革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同学们更全面客观地理解银行业资本集中、互联网金融等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