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学教育和科研基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我国综合大学中最早建立的经济系科,也是西方现代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地。北京大学经济学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商学科,1912年严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始建经济学门(系),1985年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的基础上组建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为北京大学在改革开放之后建立的第一个学院。
1901年严复翻译亚当•斯密《国富论》(一名《原富》),标志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正式引入,此后北京大学一直是中国传播西方现代经济学的重镇。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也是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的教授。至1931年,北京大学经济学系陈启修教授首次翻译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册,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功不可没。因此,不论是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引入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北大经济系都是领时代潮流之先,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据独特的地位。
拥有深远历史渊源和悠久学术传统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一个多世纪中涌现出马寅初、陈岱孙、赵迺抟、樊弘、陈振汉、胡代光、赵靖、厉以宁等在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学养深厚、影响深远的大师级人物,为我国经济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被誉为中国新教育的始祖,开设了近代中国最早的经济学课程。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开端,创设了中国最早的经济学科。1912年,《国富论》的翻译者严复担任北大校长。1917年蔡元培校长,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旨趣,开创了近代高等经济学教育的新格局。
1927年7月,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京师九校”被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北伐成功后,北京大学暂时改名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8月北大复校运动成功,改回旧称“国立北京大学”。1930年12月,蒋梦麟接任北大校长,随后聘请周炳琳担任北大法学院长,赵迺抟为经济系主任,开创了北大经济学科中兴局面,成为中国现代经济学首屈一指的重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先在湖南长沙成立临时大学,后迁昆明,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方显廷、陈序经、周炳琳、陈岱孙等先后为法商学院院长。八年间,联大师生以“刚毅坚卓”的奉献精神,谱写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段神话,并赢得世界性声誉。抗战胜利后,三校北返,在国事日非、战乱频仍的情况下,北大经济学人不废所学,苦撑待变,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1952年夏秋之际,高校调整后,北京大学迁往燕园,原清华大学经济系、燕京大学经济系并入北京大学经济系,三校经济学师资集合一处,阵容强大。在社会运动此起彼伏的背景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建言献策,为那个火红的年代留下一抹炫丽的色彩。
“文革”结束后,北大经济系焕发出新的生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蓬勃发展,不断壮大。在1985年5月,在经济学系的基础上,组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第一个学院——经济学院。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北大经济系师生推陈出新,锐意进取,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改革不断深化,深深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新的学科不断建立,海内外优秀人才不断引进,师资队伍更加强大,国际学术交流日趋活跃,经济学院的面貌为之一新。2008年,随着经济学院新大楼在未名湖东侧拔地而起,经济学院的硬件设施也迈上了新台阶。2012年,北大经济学院(系)迎来百年院庆,全院师生奋发图强,努力将北大经济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学院,争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也是中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建立的专门的经济系科。
1898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时就有经济学课程。1902年,即大学堂创建4年后,在预备科所辖之政科内设立商学科,1909年正式设商科,为分科大学之一科。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国立北京大学,严复先生是首任校长,始建经济学门(系)。1985年,经济学系改建为经济学院,当时下设经济学、世界经济、经济管理三个系。经济学院是自1952年我国院系调整以后北京大学设立的第一个学院。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与研究,还是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北大经济学院(系)在国内都是最早的。1901年,严复先生翻译《国富论》,标志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正式传播的开始。李大钊教授在国内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他就是北京大学经济系的教授。1931年,陈启修教授开始翻译《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册,在上海昆仑书店出版。
北大经济学院百余年的历史中,数代学者为我国经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涌现出很多在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学养深厚,影响深远的大师级人物,可谓“大师如林,贡献卓著”。如李大钊、马寅初、赵迺抟、陈岱孙、樊弘、陈振汉、熊正文、杜度、赵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