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经济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经济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优秀校友茶座暨“经海留痕”沙龙——公务员、国企专场在经济学院305室成功举办。本次沙龙邀请了七位刚刚走向公务员、国企岗位的校友作为主讲嘉宾,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洪峰老师出席活动,经济学院50余名本、硕、博在校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张洪峰老师为本次活动致辞。张洪峰老师简要介绍了“经海留痕”系列沙龙的发展历程,他希望该活动能够一届又一届地传承下去,并希望本次沙龙能够为有志于从事公务员、国企方面工作的同学指点迷津。随后,活动进入分享环节。就职于国务院财政部的杜浩然分享了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主要考虑。在财政部工作,能够充分践行经济学院长期以来培养的“经世济民”情怀,同时也能发挥自己作为博士生在研究方面的优势。随后,他依次介绍了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招聘进度和流程。最后,杜浩然为同学们提出了几条建议。他认为求职过程中的随机因素很多,不要在单一选择上百分百押注。同时针对公务员薪资待遇缺少竞争力的情况,需要有志于选择这一方向的同学树立坚定的信念,克服短期困难。
接着,就职于国务院财政部的高庆昆阐述了自己对于职业路径选择的看法。他之前也有过中金公司研究部的实习经历,但相比个人财富的积累,他认为在财政部工作,参与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中,更能够发挥个人价值,实现家国抱负,将自己的势能加到最高。高庆昆认为,在做出求职选择时,应“大事化小,粗中有细”,职业道路初期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决定性,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同时在求职过程中应做到精益求精。
就职于全国政协办公厅的吕赫讲述了自己对于“公务员”这一身份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公务员之为“公”,即在于为人民服务,而为“员”,则要求公务员放低姿态,具备公仆意识。接着,吕赫详细介绍了选调生和国考在流程上的区别。另外,选调的各岗位往往会有一些学历和专业上的限制,吕赫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慎重考虑这一博弈。最后,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准备笔试和面试的经验,并提供了很多实用建议。
接下来,就职于天津市红桥区财政局的李梓宁详细介绍了地方选调和基层公务员的求职经验和工作体会。她认为,基层公务员往往更能接触到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伤口”。作为北大毕业生,更要有一份担当,努力去治愈这些伤口,实现自我价值。她还强调了长期阅读、坚持锻炼以及提高个人涵养这些“不急之务”在求职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就职于银监会的张棋尧介绍了自己把握求职机会、整理求职信息的经验。他指出,求职是一种双向选择,需要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了解用人单位的做事态度,以辅助判断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他还强调,求职一定要尽早做准备,因为像基金公司这样的一些用人单位,主要通过暑期实习进行留用,校招环节就不再大规模招聘。因此,整理跟进相关宣讲、招聘和待遇信息,多投简历,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他也向同学们分享了笔试和面试的经验。
接着,就职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陈刚向同学们介绍了国新公司。国新公司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去年首次面向应届生招聘。他指出,相较于传统大型国企,小型国企也有其优势,例如行政体制相对淡化、充满活力,同时也能参与到国企改革等重要进程当中。
最后,就职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韦璐璐介绍了应聘政策性银行的经验。应聘政策性银行,往往不能自主选择部门和岗位,而是由相关负责人结合应聘者的专业、简历和面试表现等决定。韦璐璐还提到,进出口银行人员相对较少,而且趋于年轻化,平均年龄32岁左右,工作氛围比较轻松和谐,薪资待遇也接近四大行的水平。
在互动提问环节,各位同学踊跃提问,嘉宾们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做出了详细、实用的解答。对于在基层工作和地方选调的优势,李梓宁认为,在基层,北大毕业生能够参与到核心工作,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同时,在地方,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生活质量更高。针对相关证书重要性的问题,韦璐璐认为,学历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而证书则更能反映相关专业能力,在求职过程中有很大帮助。
通过本次优秀校友茶座,同学们对于公务员、国企的工作内容和求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参加本次茶座的每位校友和同学,都深切感受到了经济学院“经世济民”这一培养理念和家国情怀在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中的传承与弘扬。希望通过充分的了解和细致的准备,每位毕业生都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