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项目概览
    交换通知
    境外学习
  • 假期学校
    项目概览
    申请通知
  • 名家讲座
    诺奖得主面对面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
    国际课堂
    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
  • 会议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国际会议
  • 成果感受
成果感受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项目概览
    交换通知
    境外学习
  • 假期学校
    项目概览
    申请通知
  • 名家讲座
    诺奖得主面对面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
    国际课堂
    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
  • 会议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国际会议
  • 成果感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国际交流» 成果感受

回首满是灿烂——斯坦福大学交流心得

发布时间:2014-11-03

  2012年8月5日,我们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旧金山国际机场。在这个充满着阳光、沙滩、海浪的地方,我们开始了一段最开心、最难忘的旅程。

  一条自制的欢迎横幅,几个大大的笑容,是我们受到的最初欢迎。虽然横幅只是一张巨大的白纸,上面近似于涂鸦地写了“Welcome ALC1”几个大字,但是真诚的笑容让我感觉疲劳顿失。

  今年ALC的参与者来自中国大陆、澳门、台湾、日本、韩国。也就在我们到达的那段时间里,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们陆续抵达。我们在机场一边等着所有同学到达,一边在coordinator的组织下做游戏,很快便熟悉了彼此。也就在这次游戏中,我认识了不少在这一个月中和我朝夕相处的最好的朋友。我们这一个月充实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学习

  既然名为暑期学校,就一定会有课程的,不可能只是玩啊玩。而且我认为ALC的课程和作业是比较多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基本上周一至周五每天都会有三个小时左右的课程,还会有不少作业。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会在夜里两三点才睡觉。但是ALC的老师都很好,经常带一些吃的同大家分享,课上也会有比较活泼的小游戏来调动气氛或者加强印象。

  ALC的课程分为Efficient Communication 和 Topic Development两门,前者侧重于口语的表达和交流,后者侧重于研究和论文的写作。其实ALC虽然名字是American Language and Culture,但是美国的语言文化只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研究内容。它对学生的最终要求是找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和美国文化有关的话题(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时尚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最好是社会上仍然在讨论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真正教授的,我认为是美国的学术规范和学术习惯。老师十分认真负责地教我们如何严谨地引用和改写文献,如何写参考文献列表,如何做调查、做问卷、做采访,并汇集结果,如何做pre等等。

  除了上午的课程,每周还会有几次讲座。讲座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coordinator们讲解自己理解的美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也会请一些现在在斯坦福周边工作的ALC校友来讲一些关于就业、关于公司的事情。讲座还是很不错的,认真听收获会很大。不过由于大家基本天天都在刷夜,所以不少人讲座就睡过去了……

  ALC是一个很注重考评的暑期学校。对学生的考评自不必说,有论文、quiz、pre、考勤等各种指标。同时,学生对老师、对课程、对讲座也要给出相应的评价。所以就要求参与的同学认真学习,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评价他人。

  这一个月的学习让人收获非常大。从表面上来看,至少现在我看英文文献不头大,虽然不时会有生词,但是大部分都能比较顺利地看下去。另外我更了解了英文论文的写作方法与规范,这对以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至于深层次的收获,也许只有参加之后才能体会。

  活动

  都说ALC是一个work hard study harder的地方,一点也不假。除了每天上午的课程,剩下的自由活动时间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各种集体活动所充实的。这里的集体活动看上去十分随意,就是coordinator带着大家一起玩,一起high,但是就在这些嬉笑玩耍中我们不知不觉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这部分活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coordinator的个性,有运动、远足、游戏、到旧金山旅游等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

  另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活动就是各种会议、参访与实践。每周周末,我们都会至少参加一项这样的活动——不仅有高大上的参观世界顶级公司,也有接地气的为生活困难者发放午餐。大家可以在宿舍一层的大厅看到相关活动的海报与签名表,想参加的话一定要抓紧时间,抢在其他同学前面。也有的活动有一个筛选的机制,比如去google的参访就需要在线填写一个申请表格,说明你为什么想去以及你最想对google提出的问题。

  必须要说的是,所有活动,尤其是需要报名的活动含金量都非常高,积极参加的话不仅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也可以更加了解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况且,去参观这些地方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经历。

  生活

  我们主要就生活在斯坦福校园内,住的是学生公寓,和北大的宿舍差不多大,不过是两个人一间,还是蛮宽敞的,也可能与带过去的东西没有宿舍多(这是当然……)有关。由于课程比较多,所以除了旧金山,我们基本没有去过其他地方。斯坦福的交通比较方便,校内有免费的穿梭巴士,巴士总站就是到旧金山的火车,叫Caltrain(California Train的简称)。不过如果要出门的话一定要提前查好时刻表,因为穿梭巴士大概半小时一趟,火车一小时一趟,过点的话耽误时间非常严重。

  校园内有一个非常大的shopping center,基本能满足全部的购物需求(比如衣物、电子产品等),如果想买食品的话可以和coordinator联系,基本每隔几天大家都会一起去附近的沃尔玛大采购一次。顺带一提,我们这个组的老师人特别好,基本我们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想办法满足,不过她带完我们就要辞职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希望她以后更加快乐幸福。

  然后当然要说到吃饭问题。斯坦福的食堂可能头两天还比较让人感到新鲜。不知别人感觉如何,反正我是到后面就有些受不了了,因为三餐基本一样……好在同学都是亚洲人,而且大家都有带泡面之类的过来,所以到后期会有一种特别欢乐的party叫泡面party,大家都拿出自己国家地区的泡面分着吃,非常有爱。另外校园内有Panda Express,是一家中式快餐店,味道还可以(相对的),可以用来解馋。

  感情

  在ALC里面,我认为自己得到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与大家真挚的友情。从最初的不太熟悉,到天天一起上课、一起活动,慢慢认识起来,再到后来大家一起行动,一起出去玩,一起逛街,一起写作业、泡图书馆。到最后分别的时候,真的有好多人都哭了。在这一个月中,大家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因为大家在这里交往没有任何的利益或者目的性,能够得到更加纯洁、珍贵的友谊。我认为这份感情比在这里的任何东西都重要。

  

  当我在电脑上整理这些回忆时,已经离我参加ALC过去了一年半。但是那些记忆的碎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闪闪发光。我相信,在ALC度过的一个月,是所有参加项目同学都十分珍惜的回忆。不论何时回首,这段经历总是会像加州的阳光一样,满是灿烂。

  

  

  (经济学院 2010级本科生 丁匡达)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