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项目概览
    交换通知
    境外学习
  • 假期学校
    项目概览
    申请通知
  • 名家讲座
    诺奖得主面对面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
    国际课堂
    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
  • 会议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国际会议
  • 成果感受
成果感受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项目概览
    交换通知
    境外学习
  • 假期学校
    项目概览
    申请通知
  • 名家讲座
    诺奖得主面对面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
    国际课堂
    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
  • 会议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国际会议
  • 成果感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国际交流» 成果感受

我的北欧之旅——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交流心得

发布时间:2014-10-21

  

  2013年1月8日,我踏上了飞往瑞典的飞机,开始了长达半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交换学习。每年的五月到九月,是瑞典最好的季节,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满目都是绿色,很幸运,我见到了它最美丽的时刻。

  乌普萨拉大学瑞典的第四大城市,离首都斯德哥尔摩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但是在我们看来它的大小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小镇,乌普萨拉是个大学城,大学的不同学院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乌普萨拉也曾经是北欧的宗教中心,城里面的乌普萨拉大教堂非常有名,而乌普萨拉大学也是个历史悠久的学校,大约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

  从飞机上下来,又转了火车来到了乌普萨拉火车站,当时夜色已深。由于在机场没有及时找到地方,转了很久,所以去接我们的瑞典buddy在火车站也等了我们很久。但是遇到他们的第一印象是瑞典人非常热心友好,我们让他们等了很久却没有任何怨言。夜色中的乌普萨拉是座安静的城市,一月份的瑞典白雪茫茫,到处都是雪,但是道路上的雪却清扫的非常干净,尽管瑞典纬度比北京高很多,但是却不觉得非常冷。由于瑞典稀少的人口,很多公交车半个小时才一趟,我们又匆匆坐上了去往宿舍的公交车,急急忙忙的睡下了。

  初来乍到,总是十分兴奋,我们好奇的张望着宿舍里的一切,张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屋子后面有一座小森林,瑞典不愧是一座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国家。屋子里面干净整洁,几乎所有用品都来自宜家,遵循简单实用主义,也配了小厨房和小厕所。由于刚刚来没有手机联系,所以我们和buddy约定了个时间一起去报道,那天早上,我们无意间往窗外张望,才发现buddy已经在我们楼下的门口等了好久。Buddy是一个典型的瑞典男人,金头发蓝眼睛,他说他有个中国女朋友,所以才希望能够当一个中国留学生的buddy,他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后来我们有邀请他到我们家吃中国菜,热情的buddy不但熟练的给我们炒了几个中国菜,还向我们表示了他对老干妈等种种颇具中国特色调味料的了解。

  瑞典每学期的学制是分为几个period,一般每个period长达五周,如果一门课的workload有100%的话,那么一般一个period就上这一门课,上完完成考试再开始另一门新的课,于是这让我觉得瑞典的学生非常幸福,也不会出现国内学生一到期末就连着考七八门课的情况,这也是瑞典学制非常有特色的一点。我上的课学生算是大课,有四五十个学生一起坐在教室里,瑞典的老师人很好,上课时你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教学,提出质疑或者不解。而每门考试也有长达四个小时的时间,你可以带水带食物带各种干粮,我也曾经遇见有个学生带上了面包黄油刀叉之类的,一边考试一边切面包,再抹上黄油,让我十分震惊。不过考虑到瑞典这个如此充满幸福感如此惬意的国度, 即使在考试时出现这种情况好像也不足为奇了。

  瑞典的学生基本上从出生起就开始享受国家的各种福利,教育都是全免费的,大学生上大学之后每个月政府还会给他们足额的生活费,所以瑞典的孩子独立很早,基本上从大学起就不会向家里面再要钱并且从家中搬出来自己一个人住,这一点和中国的孩子很不一样。我的buddy告诉我他暑假要工作,我问他是实习吗?他告诉我不是实习而是工作,因为我要赚钱。高福利与之相对应的也是高税收和高物价,作为交换生的我们可能并不能完全体会到这样一个福利国家的高福利,但是高税收和高物价我们却深有体会。买东西时基本上会有10%-25%不等的消费税,高昂的物价让我们这些穷学生只能省吃俭用,并且深深的怀念起北大五块钱便能吃顿饭的日子。所以在瑞典的时候,我们基本上都是自己去超市买菜回来自己做饭,这也能让我从一个连煮饭都不知道放多少水的妹子成长为了一个大厨。无论如何,我想这也是一种成长吧。

  我们住的地方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来自瑞典本土的人,也有来自亚洲斯里兰卡,印度,韩国的,也有来自欧洲爱沙尼亚,克罗地亚,德国,法国的,也有来自南美秘鲁的。由于以前瑞典的教育对留学生都是免学费的,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地大批的留学生来到瑞典定居留学。即便社会组成如此的多元化,瑞典的大街小巷却还是非常安全,晚上不锁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半夜两三点一个女生走在大街上更是不用担心。我曾几次在学校的组织(瑞典人称为nation)里面打工到凌晨两三点一个人回家,也从来不会害怕。瑞典人都极其好心热情,不管是问路还是去商店买东西,从来都是用流利的英语尽心尽力的帮助你。

  瑞典学生的课外生活非常有特色的有两种:fika 和gasque。fika是来自瑞典语,大概就是一堆生活悠闲的瑞典人在某个阳光灿烂抑或心情晴朗的下午,大家坐在一起喝咖啡吃蛋糕。也只有高福利、生活满足感极其高的瑞典人会有闲心即便在workday的下午,放下手头的工作,对周围的人说一声“Let’s fika.”我们的buddy group也经常组织fika,大家在一起吃吃waffle,聊聊闲天,交流一下感情,感觉却是非常好。而Gasque,也就是舞会,也是瑞典非常有意思的一种娱乐形式,参加的每个人都要穿的非常正式,男生要穿西装,女生要穿礼服裙。名曰舞会,实际上就是大家一起穿着正装喝酒吃晚餐,过程中要喝各种酒,要唱很多瑞典歌。瑞典人是一个非常热爱酒精的民族,瑞典却是一个对酒精管制十分严格的国家。一般超市都不出售酒精浓度超多5%的酒,要想买酒必须超过19岁,并且到政府官营的商店买酒。我一开始都没有办法理解,大家都并没有跳舞,为什么还要穿的这么正式,后来瑞典人告诉我这只是一种传统,就像一边吃饭一边喝酒还一边唱歌一样是一种传统。瑞典人民的生活似乎很单调却又很丰富,如果有酒在的话,腼腆的瑞典男人也会变的话痨而向你侃侃而谈。

  在交换的时候,我们还恰好赶上了在乌普萨拉举办的一年一度的Valborg,这是一个所有瑞典人聚集在一起欢庆漫长冬天的过去和春天到来的节日,在每年的4月31号这天。这也是瑞典人唯一一天能够在合法在室外喝酒,来自瑞典不同城市的人一起聚集在乌普萨拉这座具有历史厚重感却又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大学城里,来自乌普萨拉大学的不同院系的同学们组成一支支队伍,自己设计五花八样的船只,来到乌普萨拉城里的河上一起举行划船大赛。看热闹的人们三五成群早早在河边占好位置,带上野炊的食物和最重要的酒精饮品,和朋友们一起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感受着浓浓的春意。瑞典的春天是一个让人可以忘掉所有烦恼的季节,满目的绿意,清新的空气,惬意的节奏,冲上一杯咖啡,带上一本闲书,周末的下午,烤烤饼干做做饭,你会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始终相信让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如果你渴望早日遇见更成熟的自己,就要在相同的岁月里去经历更多,在相同的经历里去思考、收获更多。由于申根的关系,持有申根国家一国的签证,便无需签证去往欧洲的其他各国,再加上欧洲得天独厚便利的公共交通,便让背包客和穷游者们在欧洲的旅行变得无比通畅和方便。而作为交换生的我们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瑞典的半年,我一共走遍了欧洲13个国家,坐了16次廉价航空的飞机,出去旅行了10次。一个背包,两张廉价航空的往返机票,一个穷游出游锦囊,然后就踏上了说走就走的旅程。自己在网上预定好青年旅舍,一切从简,只为走遍更多的地方,见到更美的风景。很幸运自己在19岁的年纪有机会走遍了那么多美好的地方,我会怀念瑞典Abisko北极圈内神秘的北极光,波罗的海的落日,圣彼得堡神圣的东正教大教堂,我会怀念荷兰美得让人窒息的郁金香花园,捷克童话般的城堡,布达佩斯浪漫的链子桥,我也会怀念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西班牙的沙滩阳光,意大利厚重的文化。感觉以及在欧洲的半年时间就像是一场梦一样,见到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语言,走访不同的地方。欧洲从北向南基本上越往南治安越差,英语水平越差,但却有更多的美食和似乎 经济学院 2010级经济学系本科生 费璇更美的风景。

  不会忘记自己一个人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在凌晨2点的汽车站坐上去往法国普罗旺斯的长途汽车,整整的黑乎乎的车站只有三个人上车,由于车站凌晨12点就关门了,无奈等车的我只好在车站外冷冰冰的板凳上傻等了两个小时。经过了一夜的奔波,好不容易来到了普罗旺斯和朋友们汇合了,却被告知薰衣草还没有开,只好临时放弃去花田看花的计划,坐上火车去马赛。还在马赛没有让我们失望,驴友们总是说马赛很乱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但是湛蓝又泛着绿色的地中海并没有让我们失望。点上一份著名的马赛鱼汤,坐在马赛码头边吹着来自地中海的海风,让我这个来自内陆的孩子着实也兴奋了一般。

  在大三最关键的时刻,选择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开始全新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我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正是这半年在瑞典的交换学习让我更清楚的思考未来。谢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宝贵的机会,也谢谢学校以及爸爸妈妈对我的支持,这半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也结识了世界各地很多的朋友,第一次在异国他乡度过春节,第一次一个人背着背包旅行,第一次学会做饭,很多很多的第一次,很多很多的感动。感谢在最美的季节里遇见了你,童话般的瑞典王国。

 

   (经济学院 2010级本科生 费璇)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