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生态经济学与生态文明国际会议之中外对话圆桌论坛——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生态经济学与生态文明的相互滋养在经济学院学术报告厅(603)举办。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平新乔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王华教授主持了本次圆桌论坛。圆桌论坛的中方嘉宾分别为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周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晋涛教授、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张世秋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的陈彬教授。外方嘉宾分别是来自德岛大学的Kozo Mayumi(真弓浩三)教授、比萨大学的Tommaso Luzzati(托马索·卢扎蒂)教授、泰国国立法政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Bharat Dahiya(巴拉特·达海雅)教授。
各位学者针对生态经济学理论如何更好地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本次讨论共涉及5个主要问题,即对生态文明关键词的提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带给生态经济学的机遇与挑战、生态经济学如何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各国既有的生态经济学理论成果应用于生态文明实践的成功案例以及未来生态经济学与生态文明如何实现正向互动与共同成长。嘉宾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而富有建设性的探讨,为推动生态经济学与生态文明的良好互动和互相滋养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与观点。
平新乔教授表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50多年前就指出了生态经济平衡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的人类文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指出过历史上不少文明状态就是由于破坏了生态平衡而自我毁灭的教训。中国在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有过生态失衡的教训,那种以生态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取的。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从本质上就包含了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就需要生态经济学的支持。
王华教授则呼吁把"生态经济学"进一步发展成"生态文明经济学"。他指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经济学支撑, 内容需要覆盖当前的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相关内容。
张世秋教授指出中国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绿色转型时期,既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也有来自于社会公众持续提升的生态服务和环境质量诉求。在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中,一方面对生态经济学提出了更多的学术研究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生态经济学研究成果有更大的可能纳入到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定中。生态经济学应该也必将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
徐晋涛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增长,收入提高,全社会对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提高,生态保护方面投资快速大幅度增加、保护政策日益系统全面,但也出现政策过头现象。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例,我国在天然保护方面由过度利用转入过度保护,甚至实施了全面禁伐,是违背了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既降低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绿色产品的能力,又加大了进口力度,给全球环境带来压力,同时也不是生态保护的最佳措施。这个方面需要生态学界和经济学界密切合作,以科学证据推动国家政策优化。这个问题证明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是时代的呼唤。
Tommaso Luzzati教授认为生态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在某个领域的应用,而是跨学科研究的典范。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把人和自然相割裂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生态经济学表达了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世界观,她要求我们清楚地看待复杂的现实,了解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Kozo Mayumi教授则重点讨论了电力的供应问题。2015年,全球约70%的电力源自化石燃料。新能源发电方面,法国核能发电占其发电总量的78%。但是,可用于发电的铀-235在天然铀矿中只有0.7%。第一代光伏技术则严重受限于白银供应。日本等一些国家极力提倡氢能发电,但从目前氢气的制备途径来看,96%的氢生产依赖于化石燃料,4%来自电力,而电力的生产又同样依赖于化石燃料。氢能发电是一种可行的技术,但实际上是一种寄生虫能源技术。因此,未来电力的供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制约。
李周教授认为经济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强调个人理性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生态经济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集体理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经济实质是兼顾后代人的需求。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创始人许涤新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明确指出,要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以全局利益为主;要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以长期利益为主。许老的看法隐含了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的关系,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关系的意思。从长远看,接受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和生态社会等概念并参与相关活动的人会越来越多,生态文明和生态经济对生态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会越来越强,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包容性会越来越好。
陈彬教授就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发表了他的观点,他建议:首先,开设更多的生态经济学相关课程;其次,大力宣传生态经济学的重要性;第三,利用Facebook、Twitter和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加深公众对生态经济学的理解,让人们知道如何把生态经济学的理念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他表示国家层面可以提供一个大平台来推进生态文明转型。这对于外国的专家、科学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同中方人员分享经验,交流想法。
Bharat Dahiya教授曾经在大学里面做过一个调查,问询学生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结果表示同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扔垃圾、回收垃圾这个层面。这种认知太过粗浅,因此必须要鼓励人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科研人员要和政策制定者密切合作,要让政策制定者(官方)认识到生态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推进科研工作,这需要在座各位的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