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项目概览
    交换通知
    境外学习
  • 假期学校
    项目概览
    申请通知
  • 名家讲座
    诺奖得主面对面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
    国际课堂
    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
  • 会议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国际会议
  • 成果感受
名家讲座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项目概览
    交换通知
    境外学习
  • 假期学校
    项目概览
    申请通知
  • 名家讲座
    诺奖得主面对面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
    国际课堂
    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
  • 会议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国际会议
  • 成果感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国际交流» 名家讲座

欧洲经济学会副会长Kjetil Storesletten教授系列讲座在北大经济学院进行

发布时间:2017-10-24

作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5周年院庆重要学术活动之一,应北大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主任张鹏飞的邀请,挪威奥斯陆大学(University of Oslo)经济学系教授、欧洲经济学会副会长Kjetil Storesletten于2017年10月18日-21日访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并开展学术交流和讲座。来访期间,Storesletten教授围绕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区域收敛、中国养老体制改革、新兴经济体的商业周期和中国的研发(R&D)投入及绩效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四次讲座。此次系列讲座是北京大学高端学术讲座计划的一部分,由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和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协办。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秦雪征代表孙祁祥院长致欢迎词,平新乔和陈仪等主持了讲座。来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光华管理学院以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的20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讲座结束后,Storesletten教授接受了《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专访。10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校友、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会见了Storesletten教授。

19日上午的讲座主题为“Barriers to En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进入壁垒和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表明:中国非国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工资和企业规模在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978-1995年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非国有企业经济绩效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1995年后,上述差距逐渐缩小,且呈现出收敛的趋势。研究进一步发现不同地区的非国有企业表现出显著的不同:国企占比更多的地级市,非国有部门规模更小的地级市,进入该地区的非国有企业就会越少,新进入非国有企业的工资、全要素生产率(TFP)、劳动生产率和人均资本水平也会更低。考虑到产出和资本层面的扭曲无法成功解释上述现象。在Hopenhayn(1994)的基础上构建起包含企业进入壁垒(entry wedge)的模型,并运用工业调查的数据进行了校准,结果发现:进入壁垒的地区差距以及进入壁垒在1995年后的快速下降能够很好地解释1995-2004和2004-2008年非国有企业工资和TFP(全要素生产率)在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

19日下午的讲座主题为“Sharing High Growth Across Generations: Pensions a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n China”(在代际之间分享高速增长:中国的养老体制和人口转型)。近年来,代际间的不平等问题成为研究热点。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代际不平等问题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养老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情况。然而,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保险制度面临入不敷出的风险,中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方向等问题引起了热烈且广泛地讨论。为此,作者使用经过中国数据校准后的多期世代交叠模型(OLG)模型,来评估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中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所带来的福利效应。模型结论表明:中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需要进行重大调整,但推迟到2050年进行改革与调整的成本最小;在较高的预期工资增长率和低利率的条件下,现收现付制(PAYGO)对于代际再分配的调节较为有效,能达到理论最优情形的50%;尽管完全积累制(Fully Funded)下的税收负担最低,但它并没有考虑代际间的重新分配问题;在无法满足有效储蓄,并且养老基金没有良好投资途径的情况下,完全积累制和没有养老金没有差异。

20日上午的讲座主题为“Fluctuating like China: Business Cycles during Structural Change”(中国式波动:结构转型中的商业周期)。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商业周期和结构转型,可以看出两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在加总就业波动上,中国不具有周期特性,美国则具有顺周期特性;(2)中美两国非农就业波动都具有高度顺周期特性;(3)在农业就业波动上,中国具有逆周期特性,美国则不具有周期特性;(4)关于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部门的重新配置,中国表现为强烈的负相关,美国则零相关。美国的经验事实代表了发达国家的一般情形,而中国的情况是否只是个例?通过对177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美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农业部门的就业所造成的。农业就业比重越高的国家,总就业和GDP的相关性越低,农业和非农业部门就业的负向关系越强,非农部门就业与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的负向关系越强,农业部门就业和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正向关系也越强。在这一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论文对商业周期和结构转型两大理论进行整合,并用中国的结构转型数据进行校准,发现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中国商业周期的特点。论文还进一步预测随着生产率的增长,中国商业周期的特征将与美国趋同。

20日下午的讲座主题为“From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Where is All that Chinese R&D Going?”(从模仿到创新:中国的研发去哪儿了)。1999年以来中国大陆开始加大在R&D上的投入,2006年后投入强度进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这篇论文重点研究中国的R&D投入的配置是否有效、R&D投入的错配会带来多大程度的效率损失等问题。在对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R&D投入进行经验事实总结的基础上,这篇论文将技术收敛、资源错配、企业生产率动态变化、R&D投入与政策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相结合,构建起一个统一的含有内生的生产率动态变化机制的资源错配理论。进一步地,论文将台湾地区作为基准并对大陆地区进行预测,发现预测的结果与现实不符:预测的大陆R&D企业增长更快,并且,大陆R&D带来的TFP的提升效果会更加显著。在考虑到大陆R&D经费的过度扩张、创新型人才的稀缺和道德风险等R&D投入错配的因素后,重新估计后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重新估计结果表明:如果去除掉R&D投入中的上述错配因素,中国大陆的TFP增速可以增加0.8个百分点(依据大陆地区企业重新估计后的研发成本均值)和1.4个百分点(依据台湾地区企业的研发成本)。

在讲座过程中,Kjetil Storesletten教授与听众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和互动。参加讲座的师生就Storesletten教授讲座的模型设定、数据选取、模型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系列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有效推动了北京大学在经济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供稿)


附:Kjetil Storesletten教授简介

挪威奥斯陆大学(University of Oslo)经济学系教授,欧洲经济学会副会长,计量经济学会院士(Fellow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经济研究评论》(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编委会主席(2013-2017)。论文《中国式增长》(Growing Like China)获第15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Storesletten教授在宏观经济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对中国经济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并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过一系列探讨中国经济问题的论文。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