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项目概览
    交换通知
    境外学习
  • 假期学校
    项目概览
    申请通知
  • 名家讲座
    诺奖得主面对面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
    国际课堂
    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
  • 会议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国际会议
  • 成果感受
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项目概览
    交换通知
    境外学习
  • 假期学校
    项目概览
    申请通知
  • 名家讲座
    诺奖得主面对面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
    国际课堂
    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
  • 会议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国际会议
  • 成果感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国际交流» 名家讲座» 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

北大经院“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世界银行专家芮泽谈中国的减贫经验及政策前景

发布时间:2022-04-17

  2022年4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建院(系)11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的“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第八讲在线上举行。世界银行中国、韩国和蒙古局局长芮泽(Martin Raiser)发表题为“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下一步怎么走?(What's Next For China After the Eradication of Absolute Poverty?)”的学术演讲。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国际组织人才办公室联合举办。

  

  讲座开始前,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教授,副院长秦雪征教授,院长助理吴泽南长聘副教授等与芮泽在线会谈。董志勇向芮泽对北大经院学术活动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并欢迎他在未来深化与经院师生的科研交流与合作。芮泽对此表示感谢,双方就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办公室秘书长谢智愚等参加了会谈。

  

会谈现场

  

  随后,芮泽(Martin Raiser)以“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下一步怎么走?”为题进行学术讲座。讲座由吴泽南主持。芮泽首先介绍了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减贫成果。他表示,中国自1980年以来脱贫的人口就占世界脱贫总人口的约3/4,这样的减贫成果是史无前例的。

  

  芮泽通过一系列数据和图表解释了中国四十年减贫取得巨大成效的两大驱动因素。第一个驱动因素是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增长。他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快速增长前的初始禀赋条件,指出中国人力资本水平较其它贫困农业国高,人口普遍健康且受教育程度较高,通过一系列改革,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和生产潜力被充分利用。这一阶段,中国人均GDP的快速增长并没有显著减少贫困,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对减贫有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两种相反的影响,前者表现为农户劳动收入的增加,后者表现为收入差距的扩大和不平等程度的提升,分配效应抵消了部分增长效应的减贫效果。

  

  芮泽解释了中国生产率快速提高的原因并分析了相关减贫因素。他认为,生产率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本深化,尤其表现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固定资本投资占GDP份额显著提高,原因之二是劳动力再配置,原本低效分配在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后能以较小摩擦直接转化为较高的工业生产率。与此对应,在改革开放之初到1995年期间,农业农村改革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得农业收入的快速增长成为减贫的主力,在此之后,大规模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使得工业和服务业劳动收入的快速增长成为减贫的主要引擎。同时,芮泽提出,人口转型和人口迁移在减贫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980年以来,人口结构呈现出少儿老年人口占比下降、青壮年劳动力占比不断提高的特征,这意味着家庭结构呈现出高劳动力占比、低抚养人口占比的结构特点,为家户收入增加和脱贫创造了人口红利。2000年以来的劳动力大规模迁移,尤其是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到城镇地区和非农部门,使得人口迁移所获非农收入占农户家庭总收入比重大幅提升,有助于增加农户收入和减少贫困。

  

  芮泽指出,中国减贫的第二大驱动因素是精准扶贫与公共财政转移。他用数据列示了近十年来中共中央和省级地方政府反贫基金的大幅增长趋势,指出人均收入构成中转移性收入也在相应增加,并总结道,在各级政府展开精准脱贫工作以后,转移性收入明显成为了比劳动收入更为重要的减贫推动力。

  

讲座现场

  

  综上,芮泽总结了四条经验启示:一是中国最初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才能在改革开放后,通过大规模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等途径利用这一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二是收入增加(农业改革带来农业收入的增长、资本深化和劳动力再配置促进劳动收入的增长)、人口转型(为家户创造了人口红利)以及人口迁移都促进了减贫;三是政府为消除绝对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了精准脱贫等系列艰苦卓绝的努力,减贫成效颇丰,但是相关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和长期有效性还有待更充分和更高质量的数据加以评估和检验;最后是中国治理的有效性,如官员绩效激励、指标驱动型政策以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协作,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与精准扶贫。但他同时表示,这与中国的特色制度体系有关,在国际层面的借鉴推广上有一定限制。

  

  芮泽提出了未来中国减贫的两个努力方向。他首先提出要重新审视贫困线标准,扶贫政策应覆盖流动人口和城市区域。虽然中国目前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但国家贫困线还低于其它中等收入国家。如果以5.5美元/天为贫困标准,则中国在2018年还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促进经济增长与转型、更有效提高劳动收入仍是主要减贫途径。同时,虽然致力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乡村振兴十分重要,但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其中大多数为非正式就业的农民工,这些贫困群体既不在精准扶贫覆盖范围内,也没有社会保障安全网兜底,尚不能充分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未来应充分关注和改善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其次,芮泽还建议通过提升高质量教育的普及程度应对不平等。他认为,未来经济发展更依赖于人力资本、劳动力技能,而非资本深化,而当前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将在未来扩大不平等程度。虽然地方政府曾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缩小区域间收入差距等方式减少不平等,但在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约束下,城乡地区高质量教育的可获性不同,使得收入不平等以及代际流动性仍是问题。同时,虽然中国提出“共同富裕”并且关注教育的普惠性与公平性等相关问题,但目前地方政府还没有足够的财政工具解决这一问题。

  

  讲座最后,芮泽还分享了一些观点。他强调了服务业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即持续资本深化的边际收益正趋近于0,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将是服务业,而服务业的高生产率取决于高技能劳动力而非资本密集型投入,因此,要实现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很关键。此外,芮泽综合分析了中国相关政策对减贫的影响,指出共同富裕将通过促进机会均等而对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作出重要贡献,调整相关社会政策、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也有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讲座结束后,芮泽就世界银行工作前景、青年一代如何更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工作等相关问题与在线听众展开了交流,并鼓舞和期待青年一代积极投身于全球治理等国际组织工作。

  

主讲人简介

  芮泽(Martin Raiser)自2019年3月1日起开始担任世界银行中国、韩国和蒙古局局长。他领导的团队负责管理世行与中国不断发展的伙伴关系、对蒙古日益扩大的支持计划以及与韩国以创新和技术为中心的知识合作。芮泽先生曾供职于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此后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担任国别战略局局长和《转型报告》主编等职。他于2003年加入世界银行,先后担任乌兹别克斯坦国别局副局长,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国别局局长,土耳其局局长以及巴西局局长,曾在经济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文章,并撰写多部专著。

  

  世界银行简介

  世界银行集团(The World Bank Group)成立于1945年,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五个成员机构组成,致力于寻求在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和建立共享繁荣的可持续之道。世界银行集团目前有189个成员国,员工来自170多个国家,在130多个地方设有办事处,工作遍及各个主要发展领域,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技术援助,帮助各国分享和应用创新知识和解决方案。

  

  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

  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善治是当前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价值指向。国际组织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国际经济交流合作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如何更好支持和参与国际组织建设、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开设了“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已邀请到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重要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与北大师生共议全球经济发展和治理变革的容与通,为全球经济治理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获得师生的支持与好评。

  

  近期,北大经院还将邀请亚洲发展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来院交流,敬请关注。

  


 

  供稿单位: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

  供稿人:秦范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