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经典文献研读》是北京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支持课程,以小班教学、专题研讨的方式带领学生研读经济学经典文献,特别关注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相关的重要研究。课程由14个专题组成,每一专题聚焦一位或多位知名学者的多篇具有较高引用率并产生重要影响的经典文献,并邀请该领域的知名专家、顶尖学者走进课堂,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和交流,以期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经典文献的方法与脉络并开展进一步研究,增强学生对中国经济问题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的经济学分析能力、审美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课程主持教师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董志勇教授,他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团队荣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称号,深受广大学生喜爱。董志勇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科学》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系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专题五
中国国民收入要素分配问题研究
时间:2021年10月26日
地点:地学楼318
特邀嘉宾:白重恩教授
白重恩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Mansfield Freeman Chair Professor)、院长。1983年获中国科技大学数学学士,并获郭沫若奖学金。分别于1988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博士,199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先后任教于美国波士顿学院、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获得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6年获得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奖。2019年入选中国新闻周刊“年度影响力人物”的“年度经济学家”,并获得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2020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和发展、公共经济学、金融、公司治理以及中国经济。目前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本专题聚焦中国国民收入要素分配问题,邀请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进行线上分享与交流。他长期关注中国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此次线上交流,白重恩教授围绕“收入分配和政府驱动投资对其影响”这一主题为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
白重恩教授线上进行分享
讲座伊始,白重恩教授从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中国国民收入要素分配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都遵循按劳分配制度,忽视按要素分配,因此对要素分配份额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国内学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都集中于居民收入分配,对要素收入分配的研究和讨论相对较少。进入2000年后,国内学者发现中国要素收入分配发生了不利于劳动的变化,研究焦点开始集中在劳动分配份额变化的问题上。同时,他强调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最终应该落脚于居民的消费。
紧接着,白重恩教授展示了最近2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新变化和新特征。要素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2000-2011年之间呈下降趋势,在2011-2016年之间呈上升趋势,2016年之后又再次下降。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基尼系数也都呈现了基本重叠的两个拐点。与居民部门分配相关的指标“工资中的技能溢价”在2009年也出现拐点,与前述三个指标的第一个拐点高度重合。同时,从居民消费来看,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2010年和2016年也存在两个拐点。
为了解释上述特征性事实,白重恩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他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的关于政府信贷政策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研究成果。论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模型,包括雇佣低学历劳动者并享有更低信贷成本的政策偏向部门(preferred sector)和同时雇佣高学历者和低学历者但不享有信贷优惠的非政策偏向部门(non-preferred sector)。这一模型刻画的现实背景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四万亿计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得到了大力发展。受到政府信贷支持的政策偏向部门(preferred sector)多为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这些行业主要雇佣低学历劳动者,因此这一类劳动力的价格随之上涨,使得不同学历的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变得更加均等,并带来整体的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增加,因而也带来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的上升,进而带动居民消费占比的上升。2015年之后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出现了新的拐点。
在讲座最后,白重恩教授指明了“土地政策对于收入分配和居民消费的影响”的潜在研究方向,并鼓励同学们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土地供给由地方政府进行严格的把控,土地价格较高并导致住房价格较高,使得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购房投资,减少了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
董志勇教授高度评价了白重恩教授在国民收入分配领域的重要成就,并表示将在之后的课程中和同学们就土地制度、土地政策进行更加深入地探讨,作为本专题的延续。随后,董志勇教授指导同学们一起梳理研读本专题的相关文献,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具体分析和研讨。课堂讨论从“要素收入分配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开始,总结了影响要素收入份额的统计因素以及“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有偏技术进步”和“市场偏离完全竞争的程度”这三类根本因素。第一,当发生经济转型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不同产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不同,由此带来要素总体分配份额变化。第二,我国经济的要素替代弹性略小于1,因此要素投入比的变化会引起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第三,通过研究市场偏离完全竞争的程度,发现贸易开放程度越高,劳动收入份额越高;外商直接投资越高,劳动收入份额越低;金融市场深化使得非国有经济相对国有经济更加受益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税负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越低;信贷政策偏向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课堂上还比较和讨论了不同的要素收入份额统计方法之间的差异。
最后,董志勇教授引导同学们对“劳动收入份额在未来如何变化”、“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以及“如何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这三个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并结合共同富裕的话题,对要素收入分配在共同富裕中发挥的作用等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他也向同学们提出了新的期望,建议同学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分析技术,还需要重视理论的学习,不断训练自己的经济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献梳理脉络
本专题相关文献资料
课堂主要讨论文献:
[1] 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08(08):16-28.
[2] 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44(03):27-41.
[3] 白重恩,钱震杰.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0,33(12):3-27.
[4] Bai, Chong-En, Qing Liu, and Wen Yao. "Earnings inequality and China's preferential lending policy."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45 (2020): 102477.
参考文献:
[1] 白重恩,钱震杰.我国资本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04):137-147+160.
[2] 王晓霞,白重恩.劳动收入份额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4(03):107-115.
敬请关注
《经济学经典文献研读》系列专题介绍
专题六: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11月2日)
特邀嘉宾:李实教授
专题七: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与核算体系研究(11月9日)
特邀嘉宾:许宪春教授
专题八:中国的城市化与空间经济学(11月16日)
特邀嘉宾:陆铭教授
专题九: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研究(11月23日)
特邀嘉宾:蔡昉教授
备注:如其他高校教师需要本课程PPT等材料,请与董志勇教授的教学团队联系。
供稿单位:经济学系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