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工作坊第944场
外资视角下产业链风险敞口的动态变迁及结构解析
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
主讲人:倪红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
主持老师:(北大经院)莫家伟
参与老师:
(北大经院)杨汝岱、田巍、刘政文、吴群锋
(北大新结构)王歆、徐铭梽
(北大国发院)薛思帆
时间:2024年10月10日(周四)15:30-17:00
地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05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倪红福,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执行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破格),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模型及其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生产网络结构一般均衡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等)、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应用、国际经济、经济政策分析等等。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曾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特等奖等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重点)、面上、青年基金项目等。
摘要:
外资企业的外迁和回流将加剧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不确定性,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现有关于产业链风险敞口的测度忽略了东道国境内外资企业的风险暴露。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套新的区分内外资企业活动的产业链风险敞口核算框架。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境内分支机构与本土企业的生产及贸易活动的异质性纳入考量,从生产长度视角,定义了区分内外资的产业链需求端和供给端风险敞口的测算新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OECD发布的跨国公司投入产出数据库(OECD-AMNE),测算分析了2000~2019年世界各国各部门产业链风险敞口及其国别结构。主要发现为:(1)中国产业链需求端和供给端风险敞口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主要是外资引致的风险敞口下降所导致的。忽略外资企业的生产活动对中国产业链风险敞口的低估程度在50%以上。(2)从三次产业来看,对外资企业生产活动的依赖显著增加了各产业风险敞口水平,制造业风险敞口提升程度最高,其次是服务业,而农业的提升程度最低。(3)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超过一半的产业链风险敞口是由外资引致的,在强调高端制造业外部投入供给稳定性的同时,也要重视本国内的外资企业投入供给的稳定性。(4)当前中国的产业链风险敞口依旧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美国和日本,与德英法等西欧发达国家接近。(5)中国和美国的外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具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国的外资企业影响力具有区域性特征,而美国的外资企业影响力范围更广,更具有全球性。(6)外资引致的产业链风险敞口越大,在受到外生负面冲击之后,外资企业退出数量和退出率越高。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945场
Global Monetary Policy Shocks,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Export Prices (全球货币政策冲击,金融摩擦和出口价格)
宏观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Yao Amber L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HKUST)
主持老师:(北大经院)韩晗
参与老师:
(北大国发院)赵波、余昌华、李明浩
(北大经院)陈仪、李博、李伦
时间:2024年10月10日(周四)14:00-15:30
地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承泽园132教室
主讲人简介:
Yao Amber Li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HKUST, specializ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and Chinese Economy.
摘要: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global monetary policies shape the export pricing behaviors of Chinese firms using unexpected monetary shocks and disaggregated customs data. Unlike the prediction of the demand side channel and the “pricing-to-market” theory, an unexpected tightening of the US monetary policy raises China’s export prices with markups mildly adjusted. Instead, this suggests a borrowing cost channel, where firms that rely on external financing experience an increase in the financing cost after a tightening shock. Consistently, the impact is more profound for firms facing higher borrowing costs and tighter liquidity conditions. To explain these findings, we develop an illustrative heterogeneous firm trade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external monetary shocks.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946场
The #MeToo Movement and Judges' Gender Gap in Decisions
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蔡熙乾(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
主持老师:(北大经院)陆方文
参与老师:
(北大经院)平新乔、秦雪征、庄晨、曹光宇
(北大光华)孟涓涓、高彧
(北大现代农学院)刘承芳、罗仁福、候玲玲、王悦
(北大教育学院)杨钋、丁延庆、马莉萍、朱琼
时间:2024年10月11日(周五)10:00-12:00
地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7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蔡熙乾,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经济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行为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科青年基金等项目。主要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Management Scienc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Psychological Science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多项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担任期刊China & World Economy副主编,Fundamental Research青年编委,《中国经济问题》副主编。
摘要:
Gender inequality and discrimination still persist, even though the gender gap in the labor market has been gradually decreasing.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the #MeToo movement on judges' gender gap in their vital labor market outcome-judicial decisions on randomly assigned legal cases in China. We apply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pproach to unique verdict data including rich textual information on characteristics of cases and judges, and compare changes in sentences of judges of a different gender after the movement. We find that female judges made more severe decisions post-movement, which almost closed the gender gap. Moreover, we explore a potential mechanism of gender norms, documenting evidence for improved awareness of gender equality among women following the movement and stronger effects on judges' gender gap reduction in regions with better awareness of gender equality. This implies that female judges became willing to stand out and speak up, converging to their male counterparts after the #MeToo movement.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947场
公共数据开放、银行信贷配置与金融包容性:理论与实证
数字经济工作坊
主讲人:李成明(中央民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讲师)
主持人:(北大经院)李博
时间:2024年10月11日(周五)10:00-11:30
地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05会议室
个人简介:
李成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首届数字经济实验班班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近5年在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统计研究》等SCI/SSCI/CSSCI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2篇论文入选ESI 热点论文,8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6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外译项目等课题5项;其学术成果获得数字经济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中国政治经济学最具影响力的200篇学术论文、中国ESG大会最佳论文一等奖等奖项;其学术观点刊登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参考报》、《金融时报》、贵州省人民政府官网等;其所提资政建议获得中共中央办公厅等单位采纳。
摘要:
促进金融包容性发展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抓手,虽有大量文献揭示了发展数字金融在其中的积极作用,但多侧重于金融科技和私有数据的创新应用,而忽视了公共数据资源的作用。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描述传统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在信贷市场中的竞争格局,然后讨论了引入公共数据后的信贷市场格局变动,揭示了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在促进金融普惠和金融发展中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本文基于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和城市商业银行数据,从贷款集中度视角实证分析了公共数据开放对金融包容性的影响。我们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显著降低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增加了贷款客户数量,而且这一效应在排除贷款稀释效应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而且,这一效应在中小型、监管能力低、运营水平差的银行,以及所在城市的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低、政府数字化水平高、人才密集度低的银行中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不仅促进了银行降本增效、分散风险,并且降低了金融市场垄断水平,增加了金融机构数量,在推动金融发展同时改善了银行业的竞争格局。此外,我们发现,促进多源数据开放、鼓励普惠金融发展、推动金融科技应用以及提高金融工作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等举措有助于更好释放公共数据开放的金融普惠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应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赋能金融包容性发展,为协同推进“数字中国”和“金融强国”建设。
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
第211讲
数字经济史:三种形态及其演进逻辑
主讲人:易棉阳(湖南工商大学教授)
时间:2024年10月11日(周五)10:10-12:00
地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01会议室
主持人:周建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教授)
评论人:赵学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主讲人简介:
易棉阳,湖南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经济史学研究,近年来重点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史和工业经济史。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受聘为湖南省芙蓉学者青年学者。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各1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所著的《数字经济史》是第一本系统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史的中文版论著,2023年10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列举了10本经管类畅销书,本书位列其中。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财经研究》等发表论文90余篇,2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
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
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