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20年北美新年论坛
发布时间::2019-12-17
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国际交流工作,为中外学者探讨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学术和政策问题搭建国际化平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于2020年1月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举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第二届北美新年论坛。本次论坛以“中国与全球经济:挑战、机遇与共同繁荣(China and Global Economy: Uncertainty, Opportunity, and Prosperity)”为主题,吸引了近百名参会者围绕中国与世界经济进行深入讨论。
本次论坛出访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教授带队,副院长张辉、副院长张亚光、副院长秦雪征等一行师生随团前往并出席论坛。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研究院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谢淑丽(Susan Shirk)教授,斯坦福大学经济系William D. Eberle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马修·杰克逊(Matthew O. Jackson)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研究院Sokwanlok中国国际事务讲席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教授等作为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论坛于当日在圣地亚哥市曼切斯特君悦酒店举行。经济学院师生代表、校友、国内外学者等近百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张亚光主持。他对论坛的举办目的和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嘉宾和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
董志勇发表开幕致辞。董志勇表示,“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他从市场经济体制、开放经济等五方面中国社会的转变来总结中国经济四十年来取得飞速发展的原因。同时,他指出,在巨大的经济成就背后,中国经济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切实提高人民的真实收入水平、需要建立普惠全民保障体系等长期挑战。接下来,董志勇介绍并分析了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央行、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企业和网络的不同角色,以及中国经济在飞速增长的同时可能面临的风险。最后,董志勇对中国的发展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中国在变,越变越好,今日之变,前所未有”。
谢淑丽(Susan Shirk)发表了题为 “Over-reach and Over-reaction(过度伸张和过度应对)”的演讲。她认为,在近些年的全球关系中,中美两国关系事关全球发展的大局,需要两国共同承担起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责任。在处理两国矛盾和分歧的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度伸张”和“过度应对”的倾向(即一国在某一问题上过度伸张自身的利益,而另一国对此做法过度应对,从而造成双方矛盾的激化),以免影响两国在根本利益上的战略合作关系。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两国在近年来不断出现“过度伸张”和“过度应对”的情况,例如在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政策、企业补贴和海外并购行为、互联网安全与监管等问题和领域,双方对利益冲突和矛盾分歧的处理方式并不利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缓和。她认为,中美两国应努力回到更加开放的、互惠互利的轨道中进行交流,从而在合作中寻找共同的发展路径。
秦雪征稍后进行了题为“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Future Challenges(中国经济增长与未来挑战)”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秦雪征首先展示了中国经济的总体状况,并回顾了近40年以来的发展路径。他指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有赖于政府和企业对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投资、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持续改善、以及政策改革和技术升级所带来的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随后,秦雪征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人口老龄化、城乡及地区间的非协调发展、对固定资本的过度投资和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存在。最后,秦雪征介绍了中国政府为应对以上挑战所实施的短期和长期政策,包括“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人口生育政策和退休年龄的逐步调整、以税收和社保等制度为主要对象的收入分配改革、以及以教育和医疗改革为主体的人力资本提升战略等。
马修·杰克逊(Matthew O. Jackson)是第三位主旨演讲嘉宾,他的演讲主题是 “Trends in Networks: Implications for China and the Global Economy (网络发展的趋势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马修·杰克逊(Matthew O. Jackson)分享了经济网络发展的两个趋势,并结合同时期的世界现象做了分析。他表示,第一个趋势是世界经济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观察 1815-2000年期间世界经济体之间的动态双边经济网络,可以清晰看出,网络越来越紧密。通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自1950以来,世界战争大幅减少,贸易显著增加。存在贸易关系的两国比无贸易往来的两国交战可能性至少平均减少90%。由此,他认为,世界战争的减少很可能和双边经济网络的构建直接相关。第二个趋势是虽然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与人交往更频繁,但联系大多集中在相似的个体之间。马修·杰克逊(Matthew O. Jackson)认为,这很有可能解释为什么近些年世界贫困明显减少,但各主要国家贫富差距依然较大,社会流动性低。杰克逊教授还根据经济网络发展分析了中国和世界经济未来面对的挑战。
马修·杰克逊(Matthew O. Jackson)发表主旨演讲
接下来,吴泽南针对中美企业的共性,通过演讲探讨了企业目标及组织透明度之间的关系(“Transparency and Goals in Organizations: Implication for Organizational Design”)。吴泽南通过研究发现,组织的最优信息披露制度取决于企业的目标。若组织试图最大化所有成员的人力资本积累,组织应该隐藏员工中期的表现与排名,即采取较为不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opaque organization)。反之,若组织关心其最终领导者的人力资本积累,则应在员工的竞争过程中采取透明的披露制度,及时披露信息(transparent organization)。这一研究成果为组织的最优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吴泽南认为,中美两国的大型企业因其员工流动性较大,其组织目标更接近后者,根据理论的预测,这些企业的透明度应该较高;而中美两国的小型企业或者家族企业,因其人员流动性较低,其组织目标更接近前者,应更多采取不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最后,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发表了题为“China’s Economic Steerage: Can it be Compatible with a Global Economic Order?(中国经济的航向能否融入全球秩序)”的演讲,就中国经济增长与世界经济秩序展开了深入讨论。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重点探讨了2005年以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及其成效。他认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和格局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存在着巨大不确定性。世界经济期待着中国逐步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中国的产业政策不仅仅对中国至关重要,也将对世界经济及其秩序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他建议,未来中国需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制定更加开放与融入世界经济的产业政策。
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发表主旨演讲
本届北美新年论坛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继2018年12月在纽约举办首届北美新年论坛之后,第二次举办北美新年论坛,亦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加快国际合作进程的又一次积极探索。本届论坛活动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好中国故事、与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对话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为扩大并提升经济学院的国际影响力与国际化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受到参会者一致好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海外论坛”系列】
结合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始终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学院。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注重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院的国际影响力。从2018年起,学院开始定期举办“经济学院海外论坛系列”。2018年12月,北大经济学院第一届海外论坛暨首届北美新年论坛在美国纽约成功举办,主题为“中国与世界经济”(China and World Economy);2019年8月,北大经济学院第二届海外论坛暨首届欧洲论坛在英国牛津举办,主题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Glob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Belt & Road);2019年11月,“一带一路”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交流与合作国际论坛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东南亚海外论坛在印度尼西亚民丹岛举办。
供稿 |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
美编 | 奥奥、豆荚
责编 | 阿布、禾禾、奥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