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年:与经济改革和开放同行的经济学院”主题论坛八“扶贫攻坚与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学院303会议室举行。出席专题论坛的主要嘉宾有: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能源生态建设处处长李景明、恒有源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生恒、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经济学院教授章政、经济学院李虹教授、张博教授和季曦副教授。北大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系主任张鹏飞副教授主持论坛。
论坛全景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和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能源开发以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扶贫攻坚过程中扮演着最基础的角色,其在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民生的改善的同时也需要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
张鹏飞副教授主持论坛
李景明首先发表了题为“一路同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演讲,主要就农村能源的概念、发展历程、革命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农村能源是一个带有时空、地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农村能源包括农村本地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在80年代,我国与包括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和亚太经社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合作以后,农村能源的概念逐渐被推广到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农村能源走过的发展之路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届中央领导,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主席,对农村地区的能源问题都非常关注。在整个发展过程之中,从国家的计划、科技、财政部门到林业、环保和水利部门都曾经是农村能源的管理机构,都曾在政策、资金和项目层面对农村能源进行了大量投入,目前国家以每年20亿元的资金支持以沼气为代表的农村能源的发展。他谈到,在前十年,农村地区亟需解决的是能源供给的问题,现在更多关注的是则农村能源结构等相关问题,包括提升能源品质、提高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等。这几年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农村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各类自然资源和农业废弃物生产出更多能源,不仅能满足农村地区的能源需求,还可以为城市和国家的能源战略做出贡献。最后,他表示,中国的农村能源革命将是一次颠覆性的改变,革命最终目标就是解决长期以来在两元社会阶段中对待农村地区、农民和农业的不公平待遇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过程中,应为农村的居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同样的能源供给和能源服务。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能源生态建设处处长李景明
之后,徐生恒以“北方农村供暖能源转型之路”为主题进行演讲。他提到,相对于其他可再生能源,浅层地热能由于其温度稳定、持续供给、成本低的特性更适合作为北方农村供暖的替代能源。他解释,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逆地热发电,利用浅层电能转化成机械能驱动供暖热泵搬运土壤中低温、低品位的热量为建筑物供暖。随后,他结合农村自采暖项目的实施,指出浅层地热能供暖是一项节能技术和创新驱动,实现了供暖区域无燃烧和零碳排放,使能源产业链以及整个系统供暖产业链的配置更为合理。通过与覆盖面最高的电网结合,可以构建就地采集浅层地热能的热网来为建筑物供暖。最后,他强调,能源的转型是产业的革命而不是改良,这个产业革命将催生热冷一体化的新生产业,其效率高、成本低,对保护环境和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质等目标有着重大意义。
恒有源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生恒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韩晓平。他强调,美丽乡村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改革开放前40年,大量资金被投入到城市建设,未来中国经济的活力将主要在乡村。首先他基于相关统计数据谈到了对城市化的认识。我国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至现在的58.5%,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发展到8.1亿,城市的数量从193个发展到657个,但是我国农村人口还有5.73亿。预计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9.4亿人,农村人口为3亿人,这将会为农村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他指出,在我国城市地区,由于人口高度密集,包括分布式能源技术、智能飞行、智能电动、智能驾驶在内的新技术不具备发展空间,而农村地区恰好可以为新型技术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创新空间。随后,他描述了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差别,在工业化时代需要通过规模经济实现社会的大分工,同时要进行能源、信息、交通、住房、金融、教育、医疗资源的配套。信息时代相对工业时代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扁平化,能源供给也将面临新形势,建筑、能源、交通将被充分整合,使人们不再依赖于大型的电网和热力管网进行能源保障,同时通过5G信息、区块链等技术支撑金融、教育、医疗等体系,实现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型发展模式。他表示,这些新的技术一旦在农村被应用,资本将自然流入,农村将成为最宜居的地区。紧接着,他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能源事业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的发电量增加了21倍,总能耗增加了7倍,人均电量增加了15倍。同时,由于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很大,导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高达全球的27%,因此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案来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他对天然气发电、光伏、风能、燃料电池等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解读。最后,他再次强调,今天中国真正的发展空间在农村和城镇,把乡村作为新技术的应用场所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长足动力。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
讨论环节中,章政教授提出乡村发展过程所遇到的诸多问题,韩晓平和李景明就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技术、成本、教育等问题和相应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季曦副教授提到农村发展进程中的外部干预力量,强调农村中内生性的东西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破坏。学者往往觉得原汁原味的农村更好,但农民似乎更喜欢现在的农村。韩晓平表示,技术的螺旋式进步必然推动不可逆的社会变革,我国在农耕时代是分散的、扁平的,到工业时代又集中,互联网时代又回归到扁平化,我国可以借助于时代的变化来理解和利用农村自身的特定优势,从新型城镇化回到振兴乡村本质上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徐生恒先生则表示要站在不同文明的基础上看待这一问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章政
研讨结束之际,大家纷纷对论坛组织方精心的准备工作表示诚挚的谢意。论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