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
下午,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论坛”本学期第一讲开讲,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博士作了题为“有条件现金转移影响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学业表现吗?来自北京随机控制实验的初步证据”的学术报告。
宋映泉博士首先介绍了我国打工子弟教育的现状以及有条件现金转移(CCT)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情况。他指出,以往研究表明CCT机制有效地改善了发展中国家贫困学生的教育,在巴西等许多国家,CCT机制已被普遍采用。中国也正在寻求有效机制改善打工子弟的教育状况。由此
宋映泉博士引出了自己的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他的研究采用了随机控制实验方法,设计了两套有条件现金转移方案:教育券和匹配账户。前者承诺如果学生初中毕业后能够升入高中或职业技术学校,将一次性提供给学生家长
4800元的奖学金;后者则承诺只要学生家长为学生的高中教育专门开设一个账户,将定期给予他们一定的资助,总金额与前者相等。两者以不同方式给予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相应的资助,以期改变他们的学习动机。通过目前跟踪调查采集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于学生的成绩和辍学率影响均不显著。
宋映泉博士演讲后,参加论坛的财政学系师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对随机试验方法的改进提出了诸多见解,并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对如何改善打工子弟教育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论坛”是财政学系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每两周举办一次。
(财政学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