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至26日,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邀请,美国经济理论发展学会主席、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顾问、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教授Timothy Kehoe在北大经院开设了《国际贸易》暑期课程。课程共设置四次线上讲座,内容覆盖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主要模型。课程受到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计划”的资助,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李博老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等国内外50名同学和老师参加了此次课程。
Kehoe教授进行授课
在前两次讲座中,Kehoe教授讲解了本次课程的基础模型——连续商品的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s with a Continuum of Goods)。该模型将各国技术差异作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推翻了过去的绝对优势理论,强调了比较优势在贸易中的决定性作用。随后Kehoe教授以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垄断竞争模型(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odel)为主题,讲解了消费者对多样性的偏好和企业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质之间的权衡取舍,并指出该模型可以成功解释如美国和加拿大这类相似国家之间的大规模贸易。
在课程的第二部分,Kehoe教授介绍了包含企业异质性的垄断竞争模型(Monopolistic Mompetition Model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相较于早期的垄断竞争模型,该模型将不同企业的生产率差异纳入考虑,生产率高于某一临界值的企业可以在长期中获利。Kehoe教授指出,将企业异质性垄断竞争模型应用于国际贸易问题时,模型存在两条临界线,即生产国内商品的临界线与出口商品的临界线。最后,课程以动态赫克歇尔-俄林模型(Dynamic Heckscher-Ohlin Model)为主题进行了学习。模型中,一国GDP与世界平均GDP水平的关系,受到一国初始GDP与世界平均GDP初始水平的影响,因此国家间并没有呈现出收敛趋势。Kehoe教授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自由贸易使得国外资本大量涌入,从而降低了国内的投资激励。
在本次暑期课程中,同学们认真听课,准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其中,有5位同学在课程作业和课堂讨论中表现突出,被评选为《国际贸易》暑期课程优秀学员:北京大学17级本科生赵家琪、北京大学18级本科生张霄扬、中央财经大学17级本科生张喆、北京大学19级博士生蒋扬天、厦门大学18级博士生王贝贝。
本次暑期课程内容充实而富有挑战,向同学们全面展现了国际贸易理论前沿的几大发展趋势。同学们通过钻研复杂模型,对国际贸易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与Kehoe教授的交流对话中,同学们进一步开拓了国际视野,收获了一次难忘的学术体验。
供稿单位 | 经济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
美编 | 予天
责编 | 量子、禾雨、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