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在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致福轩大教室举行。本次工作坊由国家发展研究院李力行教授主持,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吕冰洋教授做主题为“上下相维、集分平衡:解释中国政府间财政贡献的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咏梅教授、席天扬助理教授,经济学院郝煜副教授、刘冲助理教授、赵一泠助理教授和来自两个学院的同学们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吕冰洋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研究是各学科重点关注的主题,西方有关财政分权或财政联邦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两代财政分权理论和市场保护的财政联邦制,但西方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切合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复杂现实。
吕冰洋具体讲解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他分析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框架。他认为政府间关系内涵有两个方面:包括行政关系和财政关系。行政关系“管帽子”,包括政府层级、官员选拔和考核机制、监察机制。财政关系“管票子”,包括事权、财权、转移支付。而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目标有三:激励、平衡、控制。激励是要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平衡是要调节地区间的财力差距来平衡地区发展差距,控制是要防止地方政府的过度财政竞争,中央政府要采用合理的财政集权手段来控制社会。回顾我国历史上郡县制传统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权力配置,他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控制主要体现为财权控制,财政平衡有部分措施,而几乎没有财政激励措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间财政关系权力配置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79年的“统收统支”阶段,控制为主、激励和平衡弱化。第二阶段是1980-1993年的“分灶吃饭”阶段,激励为主、控制弱化、平衡缺失,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第三阶段是1994年以后的“分税制”改革阶段,控制和平衡增强、激励方式改变。总而言之,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体现出“上下相维、集分平衡”的特征,激励、平衡、控制三大目标之间的制衡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点。
报告中,与会师生就中国财政的特色性等问题与演讲嘉宾进行了具体的交流,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工作坊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吕冰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和中青年税收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大量论文,荣获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学术荣誉和奖励。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成立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19年七个工作坊共计举办127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科研办公室
供稿人:刘冲、李皓宇、魏桥乔
美编:山竹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