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国 · 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根据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2024年6月21日下午,经济学院党委(含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在理科教学楼207教室开展“金融强国、高质量发展”专题集体学习。本次活动邀请学院党委副书记宋芳秀、金融学系助理教授王熙开展专题讲座,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主持,全体师生党员参加。
首先,宋芳秀作题为“中国: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 的专题报告。她从“何时提出金融强国目标”“何为金融强国”“历史上金融强国的变迁”“中国:金融大国非金融强国”“如何迈向金融强国” 等五个方面展开,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探讨了金融强国目标提出的背景和金融强国的内涵。她还分析了历史上、国际上金融强国的变化,得出了可供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借鉴因素。
宋芳秀表示,中国的金融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金融行业结构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成熟等问题,处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阶段。对此,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深刻把握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王熙以“新质生产力在国家复兴历程中的关键作用:产业转型、技术升级与资源最优配置”为题展开演讲。他介绍了经济发展的宏观逻辑与历史演进,论及工业化打破了土地瓶颈,使得生产实现了规模化和高效化,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工业革命的红利并没有平等地惠及全球,发展中国家在早期被殖民、被掠夺资源,后期又面临着各类产业封锁,这使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一直处于劣势。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的经济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王熙进一步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过程结合前沿文献从资源配置、产业引领和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梳理了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新质生产力更充分赋能劳动者的特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人站在新时代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叙事逻辑;是站在经济结构升级的当下,补齐短板的行动指引;是面临新发展阶段、应对新的发展挑战继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守成困苦,玉汝于成”,他呼吁师生勇敢面对挑战,坚持创新探索,不负伟大时代。
崔建华在作学习总结时提出,广大党员要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总结经验,迎接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供稿单位:党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