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校友返校
    校友履新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我与经院
  • 校友动态
    校友返校
    校友履新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校友中心» 我与经院

李心愉:传承创新开放包容的经济学院

发布时间:2012-04-10

1982年2月里一个飘雪的日子,我怀着一腔喜悦和些许的忐忑,从葱绿馥郁的南国来到了银装素裹的北京,来到了当时的北京大学经济系,光荣地成为这个全国著名学府的一名人民教师。从此在这个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30年。30年光阴,现在回首就是弹指一挥间。今年适逢北京大学经济学科创立110周年和北大经济学门(系)诞生100周年,我为自己有幸能在有着如此悠久历史的学院中工作生活30年而深感荣幸,为自己能够亲身感受和见证经济学院百年诞辰这个神圣的节日而备感幸福,更为我教过的那么多的学生今天能为祖国繁荣富强和人类的发展贡献力量而感到自豪。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抚今追昔,我看到了一个有着百年沧桑却依然焕发着青春活力的经济学院,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传承创新,开放包容的风采和精神,或许这正是经济学院百年不老,生机盎然的精神魅力所在,也是经济学院将继往开来延续辉煌的不竭动力。

 

北大经院保险系师生郊游

 

初来北大,经济学院还是经济系,系主任是中国经济学的泰斗陈岱孙先生。陈先生见到我这个来自福建的小老乡很高兴,和蔼亲切地和我用家乡话打招呼。后来和他接触多了,才更深地体会到他的学问的博大精深。当时的系办公楼在静园四院,到了春天,院墙上爬满了青翠的“爬墙虎”,生机盎然。不过这座二层小楼拢共就只有10来间小屋,其中还包括需要占据较大空间的经济学院(系)的图书馆,直到1993年搬迁到五四操场南面的逸夫2楼后,办公条件才有所改善。这10余年正值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突破理论禁锢,解放思想,学术研究百废待新的重要阶段。然而,正是在这座简朴的小楼里,产生了一批对当时以及后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在这座简朴的小楼里,老先生们匆匆洗去了文革时期留给个人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创伤,为抢回丢失的十年,全副身心地投入了教学和学术研究;在这座简朴的小楼里,新的一批批的青年学者们怀着传承历史,繁荣经济学科的使命感,身居陋室,心系天下,不受外界物质诱惑,潜心学术,教书育人,言人之所欲及人之所不敢言,率先出版了一本又一本介绍西方经济学思想、总结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著作、译著和教材,发表了大量指点江山影响深远的学术论文;在这座简朴的小楼里,经济系敢领天下之先,创建了经济学院,成立了国民经济管理等新的专业,开设了计量经济学、数理统计学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送出了一批又一批活跃在各个岗位上的具有经世济民、不惧权威、敢于质疑、善于创新的北大青年学子。

与传承和创新精神息息相伴的则是经济学院开放包容的情怀。刚到经济系时,我被分配在国民经济管理教研室,这个教研室成立于1980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我很喜欢这个教研室,因为这里积聚着来自祖国各地有着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除了北大经济系原来的老师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外校的学者和优秀毕业生,以及来自北大数学系、物理系等兄弟院系的老师们。每次开教研室会议,大家挤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从各自独特的专业背景和视角对经济学系的建设,学生的培养,学科的发展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倾听他们的发言总能够使我得到思想上很多的启迪。在那个思想禁锢还较多的年代里,在这个一直是以经济学和经济史研究独领风骚的地方,如果没有开放包容的情怀,是不会在改革开放的大幕初启之时,就创建国民经济管理这样的新学科,也不会招贤纳士容四面八方有志之士。后来,国民经济管理系独立出去,就有了现在的光华管理学院,而经济学院又逐步创建了保险学系(即现在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金融系、财政学系和发展经济学系等。一路走来,经济学院始终以它开放包容的胸怀,广纳人材,成为潜心学术,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学者们的精神之家。

如今,经济学院搬进了现代典雅新楼,每个老师都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师资力量更加雄厚,学科构建更加合理。在传承创新和开放包容精神的引领下,经济学院正朝着国际一流的经济学院的目标奋进。我衷心地祝愿和殷切地期待着经济学院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2012年2月22日于北大中关园41楼509公寓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