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校友返校
    校友履新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我与经院
  • 校友动态
    校友返校
    校友履新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校友中心» 我与经院

石世奇:兴旺发达 方兴未艾

发布时间:2012-04-03

    北大经济学院是老北大经济系1985年改建而成的。如果有人间我,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北大的经济学科兴旺发达,方兴未艾!

北大的经济学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898年筹建京师大学堂时,由梁启超起草的、以清政府总理衙门名义提出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就把商学列为十种专门学之一。1902年张百熙拟定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科,共设七科,商务科即是七科之一。所以,北大经济学科的历史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建立算起,并不牵强。如从1910年京师大学堂第—次正式招收商科学生算起,北大经济学科的历史至1995年也有85年了。北大经济学科可能是中国建立的最早的经济系科了。之后,商科下又设经济学门。蔡元培任校长后,商科停办,经济学门改为经济学系,成为当时全校十四个系中的一个。此后几十年,一直称为经济学系。北大经济学科为我国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北大经济学科的师生为我国的革命、建设以及经济学的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石世奇先生

    我于1950年考入经济系。当时经济系的教师大概有十几位,全系学生不足二百人。但是那时已是北大的大系之一了。每天早晨在民主广场做早操(自愿参加),经济系的队伍总是最长的。当时虽然教师不多,但名教授不少。我还记得我们入学后,系里开了一个迎新会,有四位老教授到会。有周炳琳先生、赵迺抟先生、樊弘先生、罗志如先生。赵迺抟先生的美髯、罗志如先生幽默的讲话,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虽说是老教授,但当时年纪最长的周先生也不到60岁,罗先生还不足50岁。现在这四位师长均已作古,我也年过花甲了。1951年4月我被调至中共北京市委工作。1956年回北大复学。这时已经院系调整,北大由沙滩迁至海淀燕大旧址。经济系已成为一个小系,全系学生只有一百多一点,在当时北大八千弟子中,只占七八十分之一。50年代末, 60年代前期,经济系稍有发展,又为史无前例的那场灾难所打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多年是北大经济学科建立后几十年中最为兴旺发达的时期。70年代后期,经济系建立了经济管理专业和人口研究室。1985年又在原来经济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三个系一个研究所的经济学院,1993年12月,经济学院学院又分为两个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现已改名为光华管理学院)。人口研究所早在几年前实际上已是一个直属学校的研究机构,从只有几个人的小室发展为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了。这是使人欣喜的。北大的经济学科还有一个为全校开设经济学课程的教研室。这个教研室最早是由经济系分出来的。最近又成立了由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青经济学者组成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目前有这么多的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机构,不能不说是北大经济学科兴旺发达的一个标志。

    对北大经济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还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北大经济学科的专业设置逐渐合理、齐全。已由50年代只有一个政治经济学专业,发展到目前,本科专业已有十来个,硕士专业十多个,博士专业七个。专业设置合理、齐全,有助于提高经济学科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第二,北大经济学科有一个老中青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1993年春节经济学院聚会时,我曾说,过去一年中有两件事使我非常高兴:第一件是北大的经济学科,被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这是由老一辈学者的成就取得的。第二件是经济系的骨干(讲师)教师进修班,年青的助教、讲师轮番上课,受到好评。这说明我们年青教师的水平是很好的。近些年来,学院的年青教师流动性较大,但值得欣慰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年青教师安于北大的教学岗位,努力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年青教师不仅成为教学、研究等各方面工作的主力,而且已有一批成为学科带头人和院、所、中心的领导骨干。

    第三,北大经济学科的学生素质很高。近十几年来所招学生多系各省市的佼佼者,有的年份经济学院所招学生中有十多名各省市的状元。由于学生素质高,就易于培养,毕业生的质量就高。

    去年秋天我在成都参加“海峡两岸资深学者学术研讨会”,我提出的论文是《中国经济学说辉煌的过去与灿烂的未来》(已载于《经济学家》1995年第2期)。在这篇论文中说,由于我国的经济改革以及经济发展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实验场所,我国具有经济学蓬勃发展的条件。现在我还想说,我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也对经济学科的教育提出了要求和提供了条件。我校经济学科当然会在此形势下,不断增强实力,提高水平,扩大影响,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对经济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系科之一。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