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校友返校
    校友履新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我与经院
  • 校友动态
    校友返校
    校友履新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校友中心» 我与经院

李德彬:北京大学经济系系史小考

发布时间:2012-04-03

北大经济学系诞生哪一年?因历史资料的关系,必须简要回顾京师大学堂创办发展的历程。

在清光绪帝的催促下,1898年7月3日总理衙门上呈筹办京师大学堂并拟学堂章程的奏折,当日,光绪帝就拟准建立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孙家鼐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1898年7月孙家鼐拟出京师大学堂章程,也是全国第一个大学章程。1898年11月内务府将一空闲房屋修茸后移交京师大学堂作为校舍(即后来北大的二院),有了校舍,京师大学堂张榜招生,原拟招收学生200名,而报名者已一千有零,据报道,因斋舍不敷,仅招了160名,其中,官吏30名,中学生60名,小学生70名。[1]学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达不到近代中学生的文化水平,所以,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是“并寓小学堂中学堂”[2],招进来的学生,不可能立即进入大学本科,按《章程》规定,必须先学“溥通功课”(编译局编译的“各种普通学,尽人所当习者”)[3]估计要两年后再学各种专门课程。1898年11月19日开学后,孙家鼐申明办学的方法,“先课之经史义理”,“而后博以兵农工商之学”,[4]说明京师大学堂初办时是不分院系的预料或通才教育。

京师大学堂好景不长,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而失去光绪帝的支持。更令人痛心的是,1900年京师大学堂遭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的破坏,联军中的俄德军队先后占住京师大学堂,校舍被拆毁,所有书籍、仪器、家具、案卷等项一概无存,京师大学堂被迫停办。

1902年清政府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张百熙很务实,根据当时的实情况,先办一个速成科(包括任学馆和师范馆),并准备办政、艺两个三年制的预备料。经奏准于1902年12月17日(光绪28年11月18日)举行开学典礼,参加的学生仅有仕学馆和师范馆的学生,但显示着京师大学堂的再生而成为老北大的校庆日。

 

钦定大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关防

 

京师大学堂匾额

张百熙莅任后,致力于京师大学堂恢复的同时,以“上朔古制,参加列邦”而拟定京师大学堂各规划和章程,其中拟出的章程于1902年8月呈报清廷,经钦准颁行,这是京师大学堂的第二个章程。该《章程》提出京师大学堂要设立政治、文学、格致(理科)、农业、工艺、商务、医术等七个分科大学(相当于后来的学院)。《章程》还规定在各分科大学应开设的科目(课程)。[5]这个《章程》对京师大学堂向规模化、综合化和近代化体制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当时的京师大学堂还不具备办大学本科的条件,何时能按《章程》规定设立分科大学,还要拭目以待。

1903年张百熙又奏请军机大臣张云洞会商重定京师大学堂章程。1904年1月完成,这是京师大学堂的第三个章程。该《章程》提出京师大学堂要办8个学科大学(增一个经学科,经是楷四书里五经的经),48个学门(相当于后来的学系),并列示每个学门应开设科目(课程),包括主课,补助课和随意课的名称。如商科大学下设银行及保险、贸易及贩运和关税三个学门,必须开设40科目的主课,12科目的补助和6科目的随意课。[6]这个《章程》基本上摆脱了中国旧书院和科举制度的影响,更接近于欧美日的大学模式。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京师大学堂受到经费、校舍、教师、教材、生源和行政干预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章程》规定要创办的分科大学和学门。但京师大学堂一直为建立分科大学而创造条件,除了办好预备科之外,还积极筹款、建校舍、译编教材和聘请教师。到了1909年京师大学堂要派各分科大学的监督(商科的监督是权量),筹建分科大学,这说明创办分科大学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1910年3月,除医科外,其他七个分科大学(包括商科)举行开学典礼,[7]京师大学堂终于建立了分科大学,被认为是中国大学下设学院之始,意义重大。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发生了大变革,一是名称的改变,1912年(民国之年)京师大学堂改称为北京大学,后又加“国立”二字,京师大学堂监督改称为北京大学校长,分科大学监督改称为某科学长。二是学制改变,如商科学生照旧章程是三年毕业班,改为四年毕业。三是体制变化。1913年1月教育部公布《大学令》,[8]对分科进行调整合并,分科之下设学门,如北大法科之下要设法律,政治和经济三个学门,1917年后商科并入法科的经济学门。那么经济学系的前身是商科还是法律的经济学门?从商科和法科经济学门的发展史和后来经济学系的具体情况看,北大经济学系的前身应是商科,其理由,一是商科的建立比法科经济学门早,我国早期许多经济学科的课程是京师大学堂的商科最早开设的,老北大经济学系许多课程是开设课程的延续与发展。二是老北大经济学系不是法科经济学门那样纯理论型的学系,(除1952年院系调整后短暂几年外),而是以实用为主,理论与实用结合的综合型学系,这与商科的并入有一定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北大经济学系的正式诞生应在京师大学堂商科分科大学开学之时,即1910年3月31日。[9]


 



[1] 《申报》1899年1月17日。

[2] 1898年《北京大学堂章程》复印件,第2、29页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3] 1898年《北京大学堂章程》复印件,第2、29页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4] 《北京大学纪事》上册第4页。

[5] 1902年《京师大学堂章程》复印件第4-5页,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6] 1904年《京师大学堂章程》复印件第73页,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7] 《北大生活》1921年出版第5-6页,《国立北京大学三十五周年纪念册》第2页,《北京大学纪事》上册第23页。

[8]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十卷(1912-1937)

[9] 《北大生活》1921年出版第5-6页,《国立北京大学三十五周年纪念册》第2页,《北京大学纪事》上册第23页。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