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消费者保护、关注质量和结构、主动培育发展环境,这三大亮点,值得关注。”北京大学锁凌燕博士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评价上月出台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在《纲要》的编制过程中,北京大学承担了“保险业‘十一五’发展基本情况与‘十二五’面临形势”这一子课题的研究工作,锁凌燕为该课题组负责人。她表示,在转型期的中国,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对于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及行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规划可以减少无序和失调带来的成本,有利于把有限资源集中在最需要、最关键的点上去”。
注重消费者保护
“《纲要》把消费者保护提到了全新高度。”锁凌燕说。
从国际背景来看,金融危机之后,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成为后危机时期各国和地区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签署《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个人消费者保护法案》时曾强调,该项法案所提供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是“有史以来最为强劲的”。将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升到这样的地位,的确是前所未有的。
锁凌燕认为,我国保险业在《纲要》编制过程中敏锐关注到了国际这一最新发展趋势和国内保险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并在《纲要》中进行了贯彻体现。如开篇第一章第一节“指导思想”中就提出,“坚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和维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作为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六章第十九节全部围绕“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展开。
关注质量和结构
锁凌燕表示,《纲要》对行业速度的关注全面让位于对质量和结构的重视。
通读《纲要》,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是,量化指标比较少,对经济的细节指标关注不多,通篇只是在第一章第二节“主要目标”中,提出了“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这四个量化指标。取代量化指标和经济细节的是理念和战略指导。“无论是从措词,还是具体内容来看,《纲要》更多地反映出对行业生态环境的研判和对行业的战略指导,而不干涉细节”。
《纲要》多次提到要结构优化,不再注重高速发展。锁凌燕认为,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的圈地、求规模、牺牲质量的做法将无以为继,“当前行业的主要矛盾是质量和结构问题,《纲要》准确地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
第二章“转型升级 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通篇关注的都是结构问题。第三节“鼓励市场主体多样化发展”,关注市场主体结构问题;第四节“促进区域、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关注区域结构问题;第五节“推动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关注业务结构问题;第六节“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关注资产负债结构问题;第七节“积极发展保险中介市场”关注中介市场结构问题;第八节“大力发展再保险市场”关注的则是再保险市场结构问题等。往后的不同章节也体现出为结构优化服务的思想,如第三章“挖潜扩面 大力提升保险服务能力”,实则是引导行业做一些更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工作。
锁凌燕还告诉记者,行业对速度关注的降低,还体现在仅有的4个量化指标也相对保守。《纲要》提出,2015年保费收入要达到3万亿元,意味着这几年的保费预期名义增长率为15.7%,相比“十一五”时期保费收入超过20%的增长速度,实则是调低了增长预期。又比如,2015年保险深度达到5%,就意味着我国GDP届时为60万亿元,据此推算,保险业对我国GDP名义增长率的预期是年均8.5%左右。可以看出,我国保险业“十二五”规划是基于比较稳妥的经济发展假设,同时也综合考虑了国际国内形势。
主动培育发展环境
“对行业生态环境和媒体特征有了新的认识,从被动适应环境转向主动营造发展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在锁凌燕看来,这是《纲要》非常突出的一个亮点。
近段时间,保险业频频出现一些有争议的事件,但舆论有时不一定能做到公正客观。此外,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传播广度的扩大。当下,保险行业倘若不能很好地管理舆论环境,对行业的公信力和形象危害十分巨大。
可喜的是,我国保险业“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制定部门已经认识到行业声誉风险管理的关键点,深刻认识到新闻媒体的规律,如在第十章第三十五节“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中提出“全面提升引导新闻舆论和社会舆论的能力”“构建保险消费者教育长效机制”等,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此外,第十章第三十四节围绕“推动完善支持政策”展开,着力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综观《纲要》,在坚持全局性、全球化视角的前提下,一方面,尽可能深刻地把握现实,另一方面,准确地预测了未来。锁凌燕相信,《纲要》通过明确目标、政府政策和公共品的配置方案等等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必将有助于引导行业向健康、持续、有序的方向发展。
引自 中国保险报 中保网 记者谢柳 2011年9月8日
http://www.sinoins.com/news/101214/6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