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暨第七届全国信用体系建设交流年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在以“国际经济中的信用问题”为主题的第四分论坛的讨论中,论坛组委会执行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杜丽群教授首先对分论坛主题进行了解读。她指出,我国加入WTO意味着要广泛加入到世界贸易的分工与合作中去,那么自由竞争、贸易保护、经济伦理以及区域合作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讨论和加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本次分论坛重点讨论的几个关键词。
杜丽群指出,分论坛的主题是“国际经济中的信用问题”,其中有四个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域合作、经济伦理、WTO体制。
杜丽群认为,在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出现了很多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的冲突和矛盾,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信用缺失,以及在区域的合作中发生的一些非理性的、非合作性的博弈行为。那么,这就需要对我们所关注的全球的和谐发展做一些探讨。以上四个关键词把分论坛的主题做了一个很好的概括和展示。对自由贸易的理解,自由贸易是反对干预,反对国家对进出口给予任何优惠和特权的。那么,各国在经济交往的过程中都秉承一个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因此,自由贸易可能最对立的一个方面就是贸易保护,很多国家从贸易保护的角度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那么,对别人要求更多的是自由贸易,但是自己可能更多的是坚持一个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则。
区域合作也是我们现在最为热门的一个话题,像东盟、北美地区、欧盟地区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区域性合作地区。区域性的合作是一个地区性的合作,在经济学里所讲的合作,实际上它的含义并不仅仅指的是利他主义的行为,我帮助你,你也要帮助我,甚至不一定是合作中的博弈均衡,甚至是非合作的博弈均衡,只要这种均衡能使双方受益,那么就是可持续的,或者是为双方所接受的方式。这样区域的合作可能在更广泛的一个贸易活动中会更有效、更具可操作性。
经济伦理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经济伦理实际上涉及到的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既涉及到企业在生产、销售、广告等等各个环节,以及在道德方面的一些认知与自我约束。同时,经济伦理还关联到了个人的生活方式,在物质消费上的道德选择,更是一种约束或者是一种相互认可的要求。杜丽群强调,随着经济学逐渐地走向实证化,逐渐将数学中的一些高深的理论方法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中,使得经济学丧失了它与伦理学的一些关系,逐渐脱离和淡化了伦理学的影响,现在我们要回归对经济伦理的一些思考。被称为“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不仅在理论分析中回避了规范分析,而且还忽视了人类复杂多样的伦理考虑,而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这些伦理考虑会实实在在地影响人们的实际行为。
关于最后一个关键词WTO,杜丽群指出,WTO这样一种体制或者框架,从1995年开始正式运行以来,已经成为和世界银行、联合国,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这样一些机构并驾齐驱的国际性经济组织。而且,它是永久性的国际组织。加入WTO就意味着要加入到更广泛范围的世界贸易的分工与合作。那么竞争、自由竞争、贸易保护、经济伦理,以及区域合作等等这样一些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要认真讨论和加以思考的问题。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6日讯(记者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