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作
《珍惜—跬步集续》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孙祁祥 郑伟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孙祁祥 郑伟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年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孙祁祥 郑伟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
《全球PPP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孙祁祥 岳鸿飞,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保险资金支持PPP发展路径研究》—理论与实证 孙祁祥 完颜瑞云;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PPP模式在产业新城建设中的效能研究—基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 孙祁祥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健康保险客户服务》2018年版 孙祁祥、周新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8年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7年版 孙祁祥、郑伟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6年版 孙祁祥、郑伟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5年版 孙祁祥、郑伟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4年版 孙祁祥、郑伟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3 版 孙祁祥、郑伟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中国养老年金市场: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未来战略》 孙祁祥、郑伟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2》主编孙祁祥 执行主编郑伟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入世十年与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 孙祁祥、郑伟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跬步集》 孙祁祥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
《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09-2010)》孙祁祥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商业健康保险与中国医改》孙祁祥、郑伟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保险制度与市场经济-历史、理论与实证考察》孙祁祥、郑伟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08-2009)》孙祁祥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及对中国的启示》孙祁祥、郑伟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金融综合经营背景下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制度演进、模式比较与战略选择》孙祁祥、郑伟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中国市场经济风险管理研究》孙祁祥、李心愉等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07-2008)》孙祁祥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06-2007)》孙祁祥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开放市场中的中国保险业--成就、经验与未来发展》 孙祁祥等。收录于《中国金融新格局》名誉主编:成思危,罗伯特.蒙代尔。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制度变迁中的中国保险业-风险与风险管理对策》 孙祁祥、于小东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经济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业--评价、问题与前景》孙祁祥、郑伟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版。
Chapter 12: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Between Global Dynamics and
Local Contingencies. Edited by J. David Cummins Bertrand Venard Springer 2007.
《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06-2007)》孙祁祥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评析(2005-2006)》孙祁祥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系统性金融风险与中国经济安全》孙祁祥等 收录于“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 马恺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孙祁祥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保险改革与商业保险发展》,孙祁祥、郑伟等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7月。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保险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中国保险市场热点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编,孙祁祥等著。
《2004年中国经济展望》国家信息中心编。孙祁祥 孙立明撰写“财政金融篇”中的“保险市场”一章,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年版。
《人寿与健康保险》孙祁祥、郑伟等译,孙祁祥校。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保险学》(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21世纪的中国保险:理论与实践》载《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作者之一。
《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主笔。
《中国2010:目标、政策与前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王梦奎主编,作者之一。
《保险与社会保障问题探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作者之一,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
《保险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著者之一。
《保险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马永伟主编,财产保险部分撰稿人和负责人。
《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国际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曹凤岐主编,作者之一。
《转轨时期的中国保险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主笔。
《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主译,总校。
《保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分配经济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作者之一。
《中国市场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作者之一。
《儒商之道系列丛书》,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年版,主编。
《期货交易理论与实务》,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译著,译者之一。
《模式转换时期的收入流程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市场经济实务》,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副主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辞典》,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分卷主编。
《股份制浪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主笔。
《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作者之一。
《中国经济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作者之一。
《开发经济概论》,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作者之一。
《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作者之一。
2)论文
延迟退休年龄、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统计研究》2024年第5期 合作者:耿志祥
延迟退休、隔代照料与经济增长 《金融研究》2023年第11期 合作者:耿志祥
气候风险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异质性及机制分析《金融研究》2022年第9期 (合作者:丁宇刚)
农业保险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的负面影响吗?《财经理论与实践》2021.第2期。(合作者:丁宇刚)
延迟退休年龄、内生生育率与养老金《金融研究》2020年第5期。(合作者:耿志祥)
防范健康保险道德风险研究:以商业健康保险欺诈为例《经济研究》2020年,第6期。(合作者:姚奕、范庆祝、林山君)
为不确定性风险事件提供确定性的体制保障—基于中国两次公共卫生大危机的思考 《东南学术》2020年,第3期。(合作者:周新发)
新农保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事件的影响—基于年龄与家庭收入的异质性分析 《财经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5期。(合作者:吴海清、锁凌燕)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合作者:周新发)
全球化时代的隔离与拥抱《财经》2020年第10期。
如何认识我们的体制优势” 《经济研究参考》2020年第12期。
全球PPP经验与中国实践《中国金融》2020年,第6期。(合作者:岳鸿飞)
直面疫情,我们该如何思考”《经济研究参考》2020年,第4期。(合作者:岳鸿飞)
快速适应与应对新技术对保险行业重塑的时代趋势 《保险业风险观察》2020年第4期。
中国寿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吗?《金融研究》2020.第8期 (合作者:范庆祝)
保险科技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中国金融》2020. 第19-20期。
PPP巨灾保险的理论书评《财政研究》2020年11期。(合作者:王瀚洋)
多元共治:创新与监管的平衡——基于“监管沙盒”理论依据与国际实践的思考[J].保险研究,2019.第3期。(合作者:陈佩)
新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经验 中国金融 2019.19期 (合作者:范娟娟)
“减税年”带来PPP发展新契机[J].中国金融,2019.第17期(合作者:岳鸿飞)
基于四大发展规律推动改革与发展[J].经济科学,2019第3期
金融业资本监管制度的评估框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1期(合作者:刘淑彦、贾若)
新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经验 中国金融 2019.19期(合作者:范娟娟)
多元共治:创新与监管的平衡—基于监管沙盒理论依据与国际实践的思考 《保险研究》2019年第3期。(论文合作者:陈佩)
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中深化改革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6期 (合作者:锁凌燕、郑伟)
Global consistent or market-oriented?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BC standards, solvency II, and C-ROSS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2018.12 D 0.9 36 (合作者:Shuyan Liu, Ruo Jia, Yulong Zhao)
外生型城镇化发展的驱动机制与融资路径转换 《经济科学》2018年第5期。(合作者:张宗军)
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退休决策影响的研究评述 《保险研究》2018年第9期(合作者吴海清)
PPP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科学》2018年第1期。
中国保险业四十年嬗变 《中国金融》2018年第10期(合作者:周新发)
三大规律与“五合”发展 《中国金融》2018年第1期。
一带一路与新型全球化:风险及应对。《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第12期(合作者:郑伟、锁凌燕)。
寿险供给侧指标对寿险消费的影响——基于寿险供给质量、动能和效率的视角 《金融研究》2017年第9期(合作者:范庆祝、贾若)
中国寿险产品退保行为净传染效应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保险研究》2017年第6期 (合作者:范庆祝)
经济增长路径中的最优环境政策设计 《财贸经济》2017年第3期 (合作者:陈怡、姚奕。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与监管 《中国金融》2017年第2期(合作者郑伟)
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与二次人口红利 《金融研究》2017年第1期。(合作者:耿志祥)
全球化逻辑与中国机遇 《中国金融》2017年第1期
医疗责任保险述评 《保险研究》2016年第10期。
再论保险业的变与不变 《中国金融》2016年第19期。
人口老龄化、资产价格与资本积累《经济研究》2016.9.合作者:耿志祥、郑伟。
论新形势下社会保障的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8。合作者:锁凌燕、郑伟
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对保险股票市场的影响与溢出效应检验《金融研究》2016.5 合作者:耿志祥。
《“三大红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新思考 《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合作者:李连发)
Non—interest Income, Profit, and Risk Efficiencies: Evidence from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sia-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5)44, 762-782( 合作者:边文龙、王向楠)。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性别工资差异分析 《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0期 (合作者:夏庆杰、庄晨)
产险公司的规模、业务多样化与经营效率 《保险研究》2015年第5期(合作者:边文龙、王向楠)
社保制度中的政府与市场兼论中国PPP导向的改革 《北京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合作者:锁凌燕、郑伟)
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初露端倪 《人民日报》2015年6月2日理论版
业务集中度对寿险公司利润和风险的作用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15年第3期
(合作者:边文龙、王向楠)
新常态下的风险警示 《中国金融》2015年第1期 (2015年1月1日出版)。
保险业需要在反思中成长 《中国金融》2014年第17期(9月1日出版)。
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中国金融》2014年第11期。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 《财贸经济》2014年第5期 (合作者:林山君)。
人寿保险与居民消费:来自中国数据的研究《保险研究》2014年第5期(合作者:史丽媛)
城镇化背景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极其启示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18卷第2期。(合作者:锁凌燕、郑伟)
早期环境、健康不平等与健康人力资本传递效应述评《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合作者:彭晓博)
金融危机与保险监管 《中国金融》2014年第1期(合作者:郑伟)
全面深化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科学》2013年第6期。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再审视 《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1期(合作者:王向楠,韩文龙)
中国养老年金市场未来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2013-2023年《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第五期。(合作者郑伟、王国军)
从“价格驱动”到综合风险管理《学习论坛》2013年第7期 (合作者:李权)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中国经济内外再平衡《金融研究》2013年6期(合作者:肖志光)
家庭财务脆弱性、资产组合与人寿保险需求 《保险研究》2013年第6期 (合作者 王向楠)
中国家庭寿险资产和其他资产选择研究 《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第3期(合作者:王向楠、王晓全)
危机与保险业的发展 《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2期。(合作者:段誉、林山君)
入世十年外国保险公司的经营战略及其评价《国际商务》2012年第5期(合作者:郑伟、何小伟)
中国农民健康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保险研究》2012年第11期(合作者:彭晓博)
投保人的承诺能力对保险市场的影响 《经济科学》2012年第5期(合作者:王晓全)
中国保险业对方开放的评价与展望 《中国金融》2012年第13期。(合作者:郑伟、锁凌燕)。
China's battle against the global economics crisis Qixiang Sun and Xiaolan Fu 《China's Role in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 Publishing by Routledge Taylor &Francis Group London and New York 2012
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1期 (合作者:王向楠、王晓全》
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大议题与政策选择《保险研究》2012年第2期(合作者:王国军、郑伟)
区域金融危机与民间接待风险防范《中国金融》2011年第23期。(合作者:王曙光)
Do Underwriting Cycles Affect Property/Casualty Insurer Investment Risk-taking? Stock vs. Mutual Insurers "Journal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30. 1 (2011): 1-23。 Yayuan Ren Qixiang Sun Zhenzhen Sun Tong Yu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影响 《中国金融》2011年第16期 孙祁祥 刘宇飞、段誉
背景风险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保险市场的实证研究《保险研究》2011年第3期(王晓全)。
经济周期与保险周期-中国案例与国际比较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合作者:郑伟、肖志光)。
国家亟需重视六大风险源 《改革内参》2010年第45期。
利率、可变财富与保险供给 《保险研究》2010年第6期。(合作者 张楠楠)。
市场经济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 (合作者郑伟、锁凌燕、何小伟)。
资产组合选择:背景风险下的最优保险”《经济科学》2009年第五期 (合作者张楠楠),《新华文摘》2010年第三期全文转载。
保险制度与市场经济:六个基本理念《保险研究》,2009年第7期.(合作者:郑伟)。
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业的嬗变及发展路径的审视《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合作者郑伟、锁凌燕、肖志光)。
保险业与美国金融危机:角色及反思《保险研究》2008年第11期。(合作者:郑伟、肖志光)。
人口转变、老龄化及其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财贸经济》,2008年第4期。(合作者:朱俊生)。
我国保险业发展评价指标探析《保险研究》2008年第2期。(合作者:朱俊生)。
Pension Changes in China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surance. The Geneva Papers, 2007,32,(516-531)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surance Economics Qixiang Sun and Lingyan Suo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民医保的三支柱框架《经济科学》2007年第5期。(合作者:朱俊生、郑伟、李明强)。
转轨背景下的工业化、环境风险及其治理 《浙江金融》2007年第9期。(合作者刘涛)。
民营资本进入再保险市场:可行性、路径选择与风险控制 《中国金融》2007,第14期 (合作者朱俊生)。
英美医疗保险体系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保险研究》2007第7期(合作者锁凌燕)。
中国保险业“赶超发展模式”的反思及新模式的构建《保险研究》2006年第10期。(合作者郑伟)。
中国保险业的双重角色、制度责任与挑战 《保险研究》2005年第7期(合作者郑伟)。
保险监管思路演进的经济学思考《经济评论》2004年第3期(合作者郑伟)。
论我国洪水保险的模式选择与机制设计《保险研究》2004年,第3期,(合作者锁凌燕)。
论寿险投保人的直索权利 北京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 (合作者 朱南军)。
保险功能论 《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合作者:朱南军)。
保险投资风险理论及其评价 《财贸经济》2003,12期 (合作者周奕)。
创造六大和谐环境,保证中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科学》2003年第5期。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 《经济研究》2003年10期(合作者郑伟)。
我国保险保障基金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财会通讯』 2003年10期。(合作者:朱南军)。
整合风险管理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8期(合作者孙立明)。
论金融一体化对金融监管提出的挑战 『保险研究』2003年第8期 (合作者李海涛,张楠楠)。
The impact of WTO Accession on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the Journal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Review, 2003, Vol. 5.
保险代理人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合作者:孙立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2期转载。
中国保险业运行轨迹与发展主题『保险研究』2003年第1期(合作者:孙立明)。
Deficits, Empty Individual Accounts and Transition Costs: Restructuring Challenges Facing China’s Pension System,Journal of insurance
issues,Vol.25,Number 2.
保险投资的国际惯例与中国实践,《保险研究》,2002年第7期,合作者:李海涛。
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2年6月8日第90号。
改革保险监管制度、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保险市场,《财会通讯》,2002年第6期。
保险经济学研究述评,《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合作者:孙立明)。
中国保险业“入世的机遇效应”分析,《保险研究》,2002年第5期。
恐怖主义事件与巨灾保险衍生品,《财贸经济》2002年第4期(合作者周奕)。
洋保险可怕吗?《改革内参》,2002年第2期。
对保险业“入世”若干问题的思考,《热点研究》,2002年第1期。
中国保险市场:回顾与展望,2001-2002 国际金融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银保融通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财贸经济》2001年第5期,合作者:郑伟。
空帐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9期全文转摘;“北京大学首届文科论坛”经济学论文。
保险风险证券化:借鉴与启示,《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1年第4期,合作者:郑伟。
论保险投资的风险与管理,《保险研究》,2001年第3期,合作者:郑伟。
保险监管:理论与实践,《经济界》,2001年第3期,合作者:郑伟。
论我国寿险业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保险研究》,2000年第1期。
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财贸经济》,2000年第5期,合作者:罗朝晖、高西有。
中国寿险业的经营环境分析 『上海保险』1999年第11期。
保险业发展须过“五关”,《改革内参》,1999年第7期。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运作中的问题及对策,《财政研究》,1999年第6期。
论世纪之交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主题,《保险研究》,1999年第4期。
论世纪之交中国保险业的创新与发展《财贸经济》,1999年第4期,被《新华文摘》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
保险业的粗放经营方式亟待转变,《改革》,1999年第3期,被《北京日报》《浙江金融》等多家报刊转载报导。
适时适度调整,避免矫枉过正,《改革内参》,1999年第15期。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Attributes of Life Insurance Products, IIAP Journal 4th Quarter,1998,Vol. XV No.4,ISSN 0115-5741。
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经济科学》,1998年第4期,被《复印报刊资料》1998年第11期转载。
论寿险业投资的市场化运作,《经济研究》,1998年第12期。
经济质态成长与制度文明发育,《经济研究》,1997年第11期。
论寿险产品的多维属性,《保险研究》,1997年第8期。
保险需求因素分析——兼论中国保险业增长的潜在需求因素,《改革》,1997年第3期。
中国保险产业发展的供需规模分析,《经济研究》,1997年第3期。
Selling Sophisticated Services in China: Insurance Markets, Global Connection,Volume 4 issue 3,Spring 1997
国有企业的风险机制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国有企业:你的路在何方——50位经济学家论国有企业改革”,1997年版。
金融创新与保险业的发展,《财政研究》,1996年第12期。
寿险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成熟,《财贸经济》,1996年第8期。
论保险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经济界》,1996年第6期。
发展中国保险业的战略思考,《改革》,1996年第3期。
股份合作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总量膨胀、结构失衡的三大循环效应,《兰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实行“公有私营”模式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改革内参》,1994年第15期。
市场取向改革过程中国民经济收入流程的变化,《经济学家》,1993年第4期。
市场经济与竞争机会的平等,《经济研究》,1993年第8期,1997年荣获“首届陈岱孙经济学论文奖”;被编入“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
亚欧大陆桥开通后我国铁路运输形势对策研究,《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论我国收人分配格局的演变,《理论内参》,1992年第8期。
分配结构与资源配置,《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1995年荣获第二届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
双重体制的特点及其实际均衡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2年第5期。
论我国宏观调控模式的选择,《改革》,1992年第4期。
中国居民的消费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兰州学刊》,1992年第2期。
论我国收入流程变动中的金融主导,《金融体制改革》,1992年第10期。
我国分配模式的转换、影响及其意义,《新疆社会经济》,1992年第1期。
帷道者能以往知来——经济体制改革三论,《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警惕市场疲软后的通货膨胀,《世界经济》(香港),1991年第5期。
我国储蓄变动趋势的实证考察,《改革》,1991年第3期。
中国企业行为分析,《经济学家》,1991年第2期。
短期分析的新视角及反短缺的改革思路,《兰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论政策在调解供求中的作用,《兰州学刊》,1991年第1期。
论政策性短缺,《经济研究》,1990年第10期。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践对经典按劳分配原则的修正,《兰州学刊》,1989年第l期。
论间接宏观控制体系中的国家、企业与市场,《管理世界》,1989年第4期。
东欧经济体制改革谈,《经济与管理译丛》,1989年第3期。
供求结构失衡的供方机理解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9年第3期。
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中对企业行为的透视,《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站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关于企业家的反思,《兰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从混乱走向有序的选择,《未定稿》,1988年第23期。
我国租赁经营的实践对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启示,《经济纵横》,1988年第12期, 荣获全国第二次工业企业租赁经营实践与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论结构性过剩与短缺,《未定稿》,1987年第17期,荣获全国第二届财经院校研究生理论研讨会论文奖,并获“兰州大学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
3)其他报刊文章
(1) 专访及访谈
宁静淡泊、知足常乐-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 《经济》2013年第10期。
中国梦、教育梦与我的北大梦 《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17期。
城镇化呼唤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 《中国金融》2013年第9期。
综合风险管理的新命题-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活得长,活得好-专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教授《理财师》2010年第8期。
2010年:保险业能否继续“逆势成长”-访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祁祥 《中国经济》2010年第3期
医疗保障:商业保险将扮演重要角色-访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孙祁祥《金融时报》2009年4月14日第3版。
回归保障,多方共赢-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祁祥教授《中国人寿》2009年第3期。
保护供需双方权益是保险业科学发展的保证-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祁祥教授。《金融时报》2009年3月5日第3版。
五大因素支撑,我国保险业仍呈增势:对话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保险系主任孙祁祥教授《金融时报》2008年11月20日第3版。
孙祁祥:反思南方雪灾--应从全社会角度认识保险制度 《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4日,第3版。
扩大保障型产品销售,回归保险业本质-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祁祥。《中国证券报》1月17日2版。
中国保险业更需要提高“深层竞争力”-访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兼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孙祁祥 《金融时报》2007年10月24日第3版。
“为人处世也是很重要的‘功课’”《如是我闻-北京大学元培导师讲演录》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孙祁祥荐书及访谈”《元培书架-北京大学新生书目初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医保问题导致国民健康提升趋缓”观点评论《工商时报》2007,5月14日。
Dr.Qixiang Sun,top Chinese insurance authority, visit UA 《the EXECUTIVE》Spring/Summer 07
构筑“三支柱”实现医保的全民覆盖-孙祁祥教授答客问《中国青年报-思想者》2007年6月17日。
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成就、经验与问题,《中国金融》,2006年第23期。
面对大灾,有政府,也有“市场”,《南风窗》专访,2006年10月1日。
保险业需要强大起来 中宣部,《时事报告》专访 2006年,第8期。
保险“国十条”再拓政策空间,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专访 2006年,第27期。
保险时代呼唤理性精神,《经典》杂志专访,2006,第4期。
如何发展中国的农业保险,《中国审计》专访,2006年,第2期。
中国保险业走出去:积极,但不盲目,《中国金融》专访,2005年第11期。
巨灾风险管理:问题与启示,《中国金融》专访,2005年第3期。
孙祁祥谈中国保险业的开放,《中国商业保险》专访,2005年第1期。
保险开放几多经验几许得失,《中国保险》专访,2005,第1期。
以创新发展应对市场开放,《中国保险报》,2004.12.14。
努力推动保险和股市的双赢,《中国金融》,2004,第11期。
保险资金入市在互动中双赢,《瞭望新闻周刊》,2004,第11期。
保险资金入市亦非十全大补,《经济导刊》专访,2004,第11期。
股市“惦记”保险资金有点早,《中国保险报》,2004.11.15。
市场呼唤险种创新,《中国证券报》,2004.11。
保险公司排队上市为哪般,《北京青年报》,2004.6.15。
保险资金入市不等于万事大吉,《证券市场周刊》专访,2004.6.5。
人才改变中国保险业,《华夏时报》,2004.4.19。
全方位深层次解读中国的保险市场,《环球财经专讯》专访,2004,第2期。
银行证券保险:关系千万重,和谐共发展,《中国金融》专访,2004,第1期。
保险产品创新的难点及对策,《中国商业保险》,2003,第2期。
年终专稿:保险业四大收获,《瞭望周刊》,2002年,第48期。
道德调节无可替代,《中国金融》,2002年,第12期。
中国保险“接规”国际,《中国保险报》,2002,第10期。
银保合作预示混业经营前景,《证券日报》,2002.09.11。
保险公司需大力发展投资,《证券日报》,2002.06.28。
信用成本如何算,《英才》,2002,第3期。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保险业的创新与发展,《中国金融》专访,2002年,第8期。
发挥后发优势的作用但不能盲目乐观,《中国经营报》,2001.11.20。
保险监管改革要烧三把火,《瞭望周刊》,2001年,第52期。
中国从容应对入世——保险业对策,《瞭望周刊》,2001年,第51期。
中国保险业的六个新趋势,《瞭望周刊》,2001年第50期。
论网络保险,《保险赢家》,2001年,第4期。
消费什么最值,《英才》专访,2000年,第1期。
面向世界 变革创新,《金融时报》,专访,1999.3.4。
内资保险需迎接挑战 香港,《大公报》,专访,1998.11.21。
“未雨绸缪”话保险,《人民论坛》,1998年,第7期。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欧中经贸》,1996年,8期。
中国保险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环球企业家》,1996年,4期。
(2) 报纸文章
应加深和重视对风险和危机特性的认识 《中国保险报》2014年1月28日。
大病保险:有初更须有终《中国保险报》2013年10月8日。
加快养老产业发展正逢时 《中国保险报》2013年9月25日。
中国大学、何时“世界一流”《人民日报》2013年4月19日第5版。
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是进一步坚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中国保险报》2012年11月20日
保险业自身可持续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 《中国保险报》2012年7月5日。
创新不是一个“筐”。《中国保险报》2012年5月15日。
“老龄化”社会杂谈 《中国保险报》2012年4月17日。
保险业发展需要实现“五大转变”。2011年12月7日。
人才培养:欲与业界达成的共识。2011年10月26日。
重视宏观综合风险管理,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动态均衡与协调发展 《中国保险报》2010年11月24日
经济中的道德伦理与困惑。《中国保险报》2010年6月3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让我们快乐、优雅地老去。《中国保险报》2010年5月5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保险业应重视对“保险周期”的研究。《中国保险报》2010年4月13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2010年保险业:能否延续“逆势成长”的辉煌。《中国保险报》2010年1月27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可保风险”:保险业务发展之“根基《中国保险报》2009年,12月16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保险销售风险:危害及其根源《中国保险报》。2009年,9月23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消费者保护、契约精神与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国保险报》2009年,3月18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危机中的反思:保险业应处理好五大关系。《中国保险报》2008年12月31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信心、信号与金融经济的风险控制《中国保险报》。2008年10月8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与灾难同行,我们有爱《中国保险报》。2008年6月4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从保险赔款比例看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元素的缺失《中国保险报》2008年3月5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2008保险业:加速转型,实现稳健发展。《中国保险报》2008年1月1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保险业更需提高“深层竞争力”。《中国保险报》2007年10月24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保险业中的“变”与“不变”。《中国保险报》2007年9月19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中国保险投资12年: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中国保险报》2007年8月1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孙祁祥:让我们用嘴咬住机会。《北大青年》2007年5月15日第2版。
重疾险给出标准定义:凸显了什么?《中国保险报》2007年4月11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曲突徙薪与保险零消费。《中国保险报》2007年3月14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他。《中国保险报》2007年1月10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辨证’看待和解决中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中国保险报》2006年11月22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太阳光vs激光―关于“多元化”与“专业化”的思考。《中国保险报》2006年11月08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风险、发展及监管挑战。《中国保险报》2006年10月25日“ 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装错了盘子的牛排”与“服务的真谛《中国保险报》2006年10月11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鸟笼理论”与“保险诱致物”。《中国保险报》2006年9月6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保险营销员:“营销”什么及怎样“营销”。《中国保险报》2006年8月30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也谈保险业发展的新机遇。《中国保险报》2006年5月31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行业自律与政府有效监管。《中国保险报》2006年2月22日、3月1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结构性的供给疲软掣肘中国保险业。《中国保险报》2005年11月30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高校、公司与市场的多赢――从中国保险学会设立奖学金谈起。《中国保险报》2005年11月16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实践是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本源与基础。《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1日。
做大做强企业,除了股东,我们还需要什么?《中国保险报》2005年10月12日 “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消费者的诚信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保险报》2005年3月16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和谐社会、保险制度与行业诚信。《中国保险报》2005年3月9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文章。
新年寄语保险业:创建品牌与创新能力。《中国证券报》2005年1月7日。
过渡期终结:谨防“数量扩张”重现。《中国证券报》2004年12月14日。
对外开放提高发展质量――写在保险业全面开放前夕。《中国证券报》2004年12月10日。
入市尴尬与困境缓解。《中国证券报》2004年10月29日。
保险产品的附加值——从“摇滚沙拉”谈起。《中国证券报》2004年10月15日。
构建个人经济保障体系迫在眉睫。《中国证券报》19版整版。2004年6月2日(合作者:课题组成员)。
对新形式下中国保险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证券报》2004年3月5日第11版整版。
保险:不确定性的制度安排。《中国证券报》2004年2月16日。
论保险产品创新的边界。《中国证券报》2004年1月16日。
鼓励社保与商业年金起飞,再促保险与资本市场共舞 《经济参考报》2003年12月23日
年终专稿:“经济学家瞭望2004年财经大势保险篇
从“第一股”走向“百年店”。《中国证券报》2003年11月7日。
北大保险时评-开栏寄语:保险-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中国证券报》2003年8月29日。
论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危机管理。《中国证券报》2003年8月28日第8版整版(合作者刘新立)。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即将浮出水面,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模式亟待定位。《中国证券报》2003年7月4日(第12版整版) (合作者朱南军)
非典保险推新应把握三大平衡--兼论现代保险在市场主导经济下的功能。《中国证券报》2003年5月26日 (第14版整版)(合作者:郑伟)。
发展要以创新为标志-新环境下保险业创新诠释。《中国证券报》2002年12月9日。
市场、政府与道德——从《保险法》的修订谈起。《中国证券报》2002年11月4日,第11版整版。(合作者:郑伟)。
论中国保险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中国证券报》2002年8月8日。
人才为何匮乏。《金融时报》2001年11月30日。
入世——对中国保险业意味着什么。《中国证券报》2001年11月28日第11版整版。
9?11事件:保险业基础受到挑战。《中国证券报》2001年11月14日。
如何认清国际潮流与中国国情的关系。《中国保险报》2001年9月25日。
中资保险业的优势、机遇及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4月6日。
现代保险业的人才结构与素质。《金融时报》2000年2月3日第5版。
影响未来中国寿险业发展的因素分析。《金融时报》2000年1月13日第6版。
放眼国际,立足国内——21世纪保险业的新思考。《中国保险报》2000年1月6日第1版及第3版。
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保险教育。《金融时报》1999年11月4日第6版。
世纪之交中国保险业应找准位置。《中国保险报》1999年10月29日第3版。
制约保险业的瓶颈亟待突破。《中国保险报》1999年8月20日第3版。
调整应避免矫枉过正。《金融时报》1999年7月15日第5版。
降息以后保险公司该做什么。《中国证券报》1999年7月10日第1版。
论中国保险业的有序创新发展。《金融时报》1999年4月1日第6版。
保险业发展须理顺两大关系。《信报》1999年1月29日。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保险业。《投资导报》1998年8月31日第19版。
国有企业的风险机制分析——兼评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中国证券报》1997年11月3日第11版。
矛盾中发展的中国保险业。《中国证券报》1998年7月23日第8版。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保险。《中国证券报》1997年3月7日第7版。
保险——进入社会生活。《中国青年报》1997年2月27日第8版。
金融创新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金融时报》1997年1月26日第3版。
协调规范创新中国保险业。《金融时报》1996年12月31日第2版。
中国保险业的态势与发展思路——孙祁祥博士访谈录。《中国证券报》1996年10月I6日第10版整版。
拓展寿险投资业务 发展中国资本市场。《金融时报》1996年6月6日第4版。
发展中国保险业的战略思考。《投资时报》1996年2月7日第3版。
投保人怎样选购保险产品。《中国证券报》1996年8月3日第5版。
投保人怎样选购保险公司。《中国证券报》1996年7月29日第12版。
在美国当“上帝”。《中国青年报》1995年5月30日第7版。
玩与工作的辩证法。《中国青年报》1995年3月28日第7版。
我所认识的美国和美国人。《林肯保险通讯》1995年1月1日。
美国:一个真实的国家。《中国青年报》1994年12月27日第3版。
股份制:应当规范什么。《中国证券报》1994年7月6日第5版。
关于“浪费”的“诡辩”。《经济参考报》1994年6月25日第2版。
生活本身就是一笔财富。《经济参考报》1994年1月15日第5版。
女性的价值。《经济参考报》1993年3月6日第2版。
是把企业推向市场还是让企业自己走进市场?《中国财经报》1993年5月6日3版。
必须清除思想上的障碍。《经济参考》1988年7月4日第1版。
宏观控制与所有权约束。《金融时报》1988年6月13日第3版。
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国家所有制形式。《金融时报》1987年12月24日第3版。
4)主要科研课题
国家发改委“中国西部内陆省份借助‘一带一路’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课题负责人,2018年
北京大学“人口老龄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18年4月
瑞再研究院“保险扶贫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顾问,2018年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课题:优化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研究 课题负责人,2016-2017年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4JZD027),子课题负责人,2015-2018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指数保险与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改革研究项目子课题:“指数保险在中国自然灾害救助中的应用前景” 项目负责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研究” 首席专家 2013年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居民信用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居民信用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12) 课题组成员。
中国教育部项目:《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课题主持人
美国信安保险集团委托项目:中国年金市场发展(2012) 课题主持人
“中国卫生医疗改革规划报告”《北大课题组) 2007年2-4月。课题组成员
《经济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业:评价、问题与发展路径》,英国英杰华集团,2006年~2007年,课题主持人。
《欧盟偿付能力标准II及对中国保险监管的启示》,荷兰ING集团,2006~2007年,课题主持人。
《世界经济新格局下中国外贸风险及其管理》,国家发改委课题,课题主持人,2005年。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业发展战略》,中国保监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主持人 2004年。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风险与风险管理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招标课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之子课题,2004-2006,课题主持人。
《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韩国三星委托课题,2004,课题主持人。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的贸易强国战略与外贸风险管理》,中国信用保险公司委托课题,2003-2004,课题主持人。
《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课题,2003-2004年,课题主持人。
《中国巨灾风险管理:再保险的角色》,英国劳合社,2003年,课题主持人。
《金融一体化与保险监管》,中国保监会,2003年,课题主持人。
《制度变迁与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2-2005,课题主持人。
《保险资金运用与管理》,中国保监会委托课题,2002年,课题主持人。
《中国再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再保险公司委托课题,2002年,课题主持人。
《中国保险业中期发展规划》,中国保监会重点课题,1999年,总负责人之一。
《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北京大学重点课题,1999年,课题主持人。
《风险投资在中国: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委托课题,1997年,课题主持人。
《香港回归前后深圳的地位与作用》,国家十部委联合调查组课题,1996年,上报国务院,课题组成员。
《中国市场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课题组成员。
5)国际交流活动
2021年10月12日 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顾问委员会会议,讨论报告
2018月8月,率领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代表团赴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交通局等机构做为期一周的PPP考察、交流访问。
2018年5月25日 赴日本东京大学发表《在推动新型全球化中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的主题演讲
2011年6月22-26 参加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国际保险学会第四十七届年会的董事会;主持两场分会。
2011年5月26-27日 出席在香港举行的首届《世界绿色论坛》并发表“Where is the balance? Thoughts on the Green Economy"的主题演讲。
2010年7月25-29日 参加在新加坡召开的世界保险大会。作为"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的主席,代表大会组委会宣布大会正式开幕。
2010年6月6日-11日,应邀作为学术主持人参加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四十六届年会并主持三场分会。
2010年4月17-24日,考察美国华盛顿地区爱瑞克森养老社区及美国风凰城太阳城养老社区。
2010年1月,美国亚特兰大全美经济学会上负责经济学院海外教师的招聘工作。
2009年10月23-24日,应邀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五届中印俄(RIC)三国经济发展年会,并作题为“后危机时代中国保险业发展所面临的机
遇与挑战”的专题发言。
2009年7月19-22日,领导组织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的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的第十三届年会,并当选为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主席。
2009年6月6日-11日,应邀作为学术主持人参加在约旦首府安曼举行的第四十五届年会并主持三场分会。
2008年6月12日,应邀出席在香港举行的瑞再全球CEO峰会并发表“中国保险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演讲。
2008年1月8日,应美国寿险管理学会的邀请,在美国华盛顿发表“中国的人寿老龄化及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的主题演讲。
2008年1月,美国新奥尔良全美经济学家年会上负责经济学院海外教师招聘工作。
2007年9月10日-12日,应邀出席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数字化时代-2017”战略研讨会并发表“老龄化对中国养老报纸制度的挑战”的主题演讲。
2007年7月21日-26日,中国台湾省参加亚太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2007年7月12日-14日,德国汉堡考察访问德国Chilinton 咨询公司。
2007年7月7日-11日,应邀作为学术主持人出席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四十三届年会并主持三场分会。
2007年1月,应邀在Alabama University 做学术访问,发表题为“21世纪的中国经济”的主题演讲。
2007年1月,美国芝加哥全美经济学年会上负责北大经济学院的海外招聘工作。
2006年7月,应邀作为学术主持人出席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第42届美国国际保险学会年会并主持三场分会。
2006年6月,香港参加由麦肯锡主办的“中国保险公司运营圆桌会议”。
2006年1月,美国波士顿全美经济学年会上负责北大经济学院的海外招聘工作。
2005年8月,参加在美国盐湖城举办的美国风险与保险学会年会,参会论文"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s Life Insurance Demand".
2005年1月,美国费城全美经济学年会上负责北大经济学院的海外招聘工作。
2005年7月,应邀作为学术主持人参加在香港举办的第41届美国国际保险学会年会并主持分会。
2004年8月,应邀在美国亚特兰大LOMA做有关中国寿险市场的发展报告。
2004年8月,应邀在美国南方国际研究中心做有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报告。
2004年7月,应邀作为学术主持人参加在伦敦举办的第40届美国国际保险学会年会并主持分会。
2004年1月,美国圣地牙哥全美经济学年会上负责北大经济学院的海外招聘工作。
2003年7月,应邀作为学术主持人参加在纽约举办的第39届美国国际保险学会年会并支持分会。
2003年8月10日-14日,参加在丹佛举办的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的年会。
2002年9月29日-10月15日,应邀到美国伊利诺依州四所大学( University of Illinois, Bradley University, 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 and Weslian University )和保险公司( State Farm) 做学术演讲。
2002年8月11日-8月14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年会,宣读论文。
2002年7月28日-8月11日,英国伦敦大学合作研究;英国劳合社访问。
2002年7月21日-24日,中国上海参加 “亚太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第六届年会”,宣读论文“恐怖主义事件与巨灾衍生保险品”。
2002年7月13日-18日,应邀作为学术主持人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美国国际保险学会第38届年会并主持分会。
2002年1月20日-2月7日,印地安那大学商学院,LOMA访问。
2001年8月12日-15日,美国印地安那州参加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年会,宣读论文“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
2001年7月7日-12日,应邀作为学术主持人参加在奥地利维也那举办的美国国际保险学会第37届年会并主持分会。
2001年2月4日,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做“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专题演讲。
2000年11月16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学院保险系做“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专题演讲。
2000年9月28日,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富乐顿学院做专题演讲:Is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ready for WTO?
2000年8月5日-10日,美国巴尔蒂模参加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年会,宣读论文。
2000年7月8日-12日,应邀作为学术主持人参加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美国国际保险学会第36届年会并主持分会。
2000年7月1日-3日,中国上海参加由NBER and CCER 共同举办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大会上做“中国保险市场”的专题演讲。
2000年4月23日,美国亚特兰大LOMA,为LOMA教育委员会成员作“中国寿险市场发展”的专题演讲。
2000年2月-2001年2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教授。
1999年11月8日-12日,应韩国成均馆大学之邀请在汉城做“中国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的专题演讲。
1999年10月12日-17日,应香港保险联合会之邀请在美国洛杉叽做“保险教育在中国保险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的演讲。
1999年8月8日-18日,加拿大温哥华参加美国风险与保险学会年会,参会论文:“中国的保险代理人问题”
1999年7月18日-22日,在香港参加亚太地区风险管理与保险第三届年会。
1998年10月27日-11月9日,王宽城教育基金访问学者,香港大学访问讲学.“论寿险投资的市场化运作”。
1998年10月19日-25日,台湾政治大学、逢甲大学、台湾发展事业中心等地发表“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的主题演讲。
1998年10月3日-8日,应邀到阿根廷布宜诺斯爱丽斯参加由LOMA举办的“国际保险战略研讨会”发表“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的主题演讲。
1998年9月,赴美国亚特兰大,美国寿险管理协会(LOMA)做中国寿险市场问题的专题演讲。
1998年8月,美国波士顿参加风险管理与保险年会,宣读论文:“寿险业的发展及资本市场的成熟-兼论中国监管者面临的两难选择”。
1998年7月,新加坡科技大学参加亚太地区风险与保险第二届年会,宣读论文:“论寿险产品的多维属性”。
1998年6月,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合作研究,主题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1998年5月,香港浸会大会参加中国问题研讨会,宣读论文“论国有企业的风险机制”。
1998年1月,日本熊本学院大学讲学:“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
1997年7月-1997年8月,美国圣地亚哥参加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年会。
1996年7月,随国家体改委考察团赴瑞士、瑞典、美国考察社会保险体制。
1995年8月,美国西雅图参加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年会。
1994年8月-1995年8月,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
1993年12月,作为教师代表参加北京大学大学生代表团赴日本日兴证券公司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