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经济学系

  • 专业介绍
  • 学科动态
    学术成果
    会议论坛
    学生动态
学术成果
  • 专业介绍
  • 学科动态
    学术成果
    会议论坛
    学生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科专业» 经济学系» 学科动态» 学术成果

董志勇:相对的大数据质量,绝对的企业家精神

发布时间:2017-09-15

(这是董志勇教授在首届北大创新论坛上的演讲记录,演讲时间为2017年7月7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够受到大会的邀请在这里针对时下“数据提升与创新精神”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也听取大家宝贵的意见。

在座的各位都对商业风向有着敏锐察觉和准确判断,在过去几年,“大数据”这个概念无疑是最最吸引眼球的风口之一,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千家万户的生活当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大数据热的背后是什么?我想,大数据热的背后是人们对大数据寄予的众多期望,销售商期望卖出更多的货物,生产商期望做出更好的产品,用户期望找到更酷的朋友,甚至警察可以预防犯罪。目前来看,信息流高度汇集的社会焦点,都凝聚了普通民众对于“大数据”提升生活质量的相应期待。从商业科技到医疗、政府、教育、经济人文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大数据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数据”有大体量(Volumes)、多类别(Variety)、快速度(Velocity)、高真实性(Vraisemblance)四个特点,对经济决策确实和经济预判起到了一定作用,大数据的掌握程度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经济价值。但是,大数据如此神通,现实确是,企业家不但没有清闲下来反而更加忙碌。在大数据不断给人们带来效益,企业家又焦灼于时代变革之时,很少有人关注大数据的短板,大数据不能做什么,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

我们并不否认我们现在已经身处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但是数据质量的进步如此之快,更加要求我们在快速变动的趋势中,寻找相对稳定的经济或者商业逻辑,而寻找这些最本质逻辑的能力,我们习惯将其归结为“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我将“大数据”的出现对于现今创新精神以及商业逻辑的推动,以及“企业家精神”在此背景下新的角色定位归纳为了以下五个观点。

(一)新时代的创新精神本质还是发挥企业家的核心价值。

经济决策的产生永远依赖于经济信息以及经济体系处理经济信息的能力,这自经济系统中产生交易的那一天以来一直如此。刚刚我们已经提到,“大数据”的出现要求更系统、更加复杂、更加真实的数据质量,并搭配上更加高效的运算处理数据的方式。这在静态的情形下自然可以帮助经济决策,至少在各个决策环节之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无论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回归分析,还是金融学意义上的预测,本质上都依赖于整个数据体系和具体模型的稳定,但每次经济逻辑的变动对于以往固有体系往往都是具有摧毁性质的,这在近一百年前熊彼特先生“创造性毁灭”的论述中就已经提及。模型和数据可以很好的告诉你依照这个经济逻辑继续运行下去,经济系统内会发生什么,但是它们无法告诉你经济逻辑什么时候会变化、经济运行依赖的基石何时会崩塌、以此构建的经济模型何时会失效。

世界永远都是在不断波动与曲折前行的,依据以往清晰信息也难以对未来世界做出准确的描绘。“大数据”作为直观技术工具,也仅仅只能对企业家的相应决策做出辅助。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超过数据的,企业家对于经济数据背后的经济逻辑、经济大势的判断一定是超越数据结构本身的。而这些独特的判断恰恰是新时代下创新精神的源泉。

因此,从最纯粹创新精神的角度出发,能够真正帮助我们预测经济逻辑变化、经济体系进步的并非“大数据”结构,而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企业家精神”,本质上还是人在发挥最根本性的作用。

(二)市场机制对于计划机制的根本优势并不体现于局部均衡,而在于全局均衡。

我们能发现最近有一个问题重新被提及,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那就是借助“大数据”,以及衍生的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否重新实现已经被“盖棺定论”的计划经济。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1974年诺奖得主哈耶克的学术贡献告诉我们价格能够有效地、低成本地加总信息,而计划经济很难做到这一点。经济体中每个人都有很多私人信息。政府想实现效率,就需要获取这些信息。如果不使用暴力,那就只能通过精心设计的制度来诱使人们说真话。而在市场竞争中,人们只需要了解价格,市场就可以达到有效率,需要付出的信息成本是最小的。而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2007年诺奖得主赫维茨则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严格地证明了这个结论:瓦尔拉斯竞争机制(也就是我们理解的市场机制)是达到一般均衡的所有机制中所需信息维数最少的。简单来说,哈耶克和赫维茨告诉我们,价格机制优于计划机制的本质在于趋向于最有效均衡的能力和成本,而并非价格机制本身拥有更多的信息。“大数据”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在局部均衡上寻求一些方便,如土地拍卖、保险机制、劳动力市场等等,以及最近非常引人关注的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产品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的惊人表现,这本质上都是“大数据”在经济系统局部均衡中的一些尝试,但是寄希望于“大数据”来解决经济系统全局均衡的问题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

(三)“大数据”背后的理论基础代表学术前沿,但并不改变市场机制的本质。

提到了哈耶克,提到了赫维茨,那我们也确实可以看到在经济学前沿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经济学和机制设计理论,以及现在更多被提及的新规制经济学确实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和发展,这些理论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大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当约翰纳什将博弈论首次引入经济学范畴中,博弈论的使用和发展无疑改写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理论,将单纯的价格机制扩展为了各个经济主体间的权衡博弈并进而实现局部或者全局均衡。随后泽尔腾和海萨尼等人的贡献,使得经济学范畴内的博弈论开始往动态和不完全信息的方向演进。再接下来,霍姆斯特罗姆、奥利弗哈特、约翰莫尔、马斯金将博弈论和委托代理机制的框架引入了激励、契约、合同和信息的相关经济学分支中,空前的发展了完全契约理论以及不完全契约理论。而刚刚提到的赫维茨、以及梯若尔、雅克拉丰、马迪摩尔等人则在此基础上对于机制设计理论、对于新规制经济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以上提到的这些学者基本都是诺奖得主,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经济学的前沿和发展是非常非常尊重信息经济学的这一条主线的,尤其是在最近十几年,有一半的诺奖得主的主要贡献和这个领域有所交集。这些理论贡献也催生了今天“大数据”结构所带来的信息风暴对于经济现实和经济逻辑的深度影响,这是不奇怪并且可以预见的,并且在将来无论是理论还是经济实践大概率还会沿着这一路径继续推进下去。但是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大数据”的理论和现实进步与我们长期坚持并推崇“企业家精神”非但不是矛盾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无论机制设计理论和信息经济学在接下来发展得多么深入、多么复杂,无论“大数据”结构在目前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多大程度的改进和飞跃,我们都需要认识到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超越这些理论和数据而单独发挥作用的。单纯基于数据进行的决策是经济模型决策,是静态决策,并非企业家决策;“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家进行决策,可以使得“企业家精神”更加淋漓尽致的得以体现。

(四)用“大数据”的技术前沿来捍卫“企业家精神”的市场地位,二者协调统一,前者服务于后者。

我们一定程度上从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入手,证明了为何“大数据”是对于“企业家精神”的良好补充,而很难取代“企业家精神”进行单独决策。我们的核心观点在于“大数据”这个概念本身是相对的,而单纯基于“大数据”的决策行为是静态的,这是我们讨论的关键所在。但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在座的各位在当下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各位的智慧和判断力,更好的坚持、推崇并发扬各位的“企业家精神”对于整个经济体系的帮助,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正因为单纯的基于过去很难预测未来,这就是我们需要企业家的原因,就是我们需要“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的原因。如果依照数据预测就可以完成的日常工作,那么只能被定义为日常管理工作。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测不是基于统计模型,不是基于计算,而是基于自己的心智、想象力、警觉性、自信心、判断、勇气和赤子情怀。这些工作并非日产管理工作,而是企业家工作的核心,是现代创新精神的来源。所以毫不奇怪,企业家的判断通常是常人不能理解的。苹果CEO蒂姆·库克在MIT的毕业典礼上说到:“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五)捍卫“企业家精神”等价于捍卫市场本身。

我们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数据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世界,但其本身而言却不能改造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家引领下的经营主体。大数据时代可以让企业组织管理方面更加科学化,产生更加精准的分析结果,但并未改变商业的本质,以大数据为代表科技革命给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和诸多杂音,但作为企业家,不能迷失商业中最核心的东西。商业的本质是一项团队行动,这一团队行动的目标就是在市场上胜出,每一个行动源于企业家决策。任何可以通过统计模型做出的决测,都不是企业家的职能,只是日常管理工作,而商业的本质并不仅仅在于科学管理,通过抓住商业上最本质的东西走向成功的路径,这是企业家所特有的能力。

这就是企业家精神,靠这种精神,企业家把自己从安逸的人群中拖出来,把自己铸成破坏旧秩序重建新生活的巨大力量,整个世界的面貌才得到彻底的改观。任何人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无论其接受多么高深的教育,都成不了企业家。这种精神是一种基于敏锐洞察力的冒险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实干精神、是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除了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企业家的韧劲是企业家的实干精神的体现。虽然中国科技发展迅速,但中国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企业都缺少一种东西,就是我们现在已经不再看得起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从另一个角度讲,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实干精神,精益求精,把产品当成艺术品,当成生命去做。慢工出细活,工匠精神本身在中国就有,博物馆里那些馆藏品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我们现在缺少了。如果缺少这种精神,无论是大数据时代还是未来的什么时代,这都可能是一个灾难。

我认为企业家是时代的英雄,企业家精神体现的是社会担当,是民族意识。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目前中国的企业家的实力也大幅提升,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企业家精神超越了自我,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引领世界的气概。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我相信,未来企业家精神将在培育开发健康的市场环境,激发民族创新活力,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我们也期待,有着鲜明时代特征和深化文化内涵的中国企业家精神,将领跑中国,引领世界,愈来愈多地为我们创造新的天地!

       与在座的诸位共勉!谢谢!

经济系供稿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