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兼职教授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退休教师
  • 教学项目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学术刊物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办事指南
    • 党团建设
    • 校园生活
    • 奖助学金
    • 思政实践
    • 就业指导
    • 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
    • 经彩青年
    • 博士风采
  • 高端教育
    • EDP中心简介
    • 招生信息
    • 经世论坛
    • 国富公益书院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兼职教授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退休教师
  • 教学项目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学术刊物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办事指南
    党团建设
    校园生活
    奖助学金
    思政实践
    就业指导
    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
    经彩青年
    博士风采
  • 高端教育
    EDP中心简介
    招生信息
    经世论坛
    国富公益书院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学生培养

  • 办事指南
  • 党团建设
    学生党建
    学生团建
  • 校园生活
    学业支持
    国防教育
    学术科创
    文体活动
  • 奖助学金
    学生资助
    奖学奖励
    公示名单
  • 思政实践
    思政基地
    团队风采
  • 就业指导
    工作概览
    就业政策
    办理流程
    指导活动
    毕业去向
  • 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
  • 经彩青年
  • 博士风采
    字母检索_博士
    专业检索_博士
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
  • 办事指南
  • 党团建设
    学生党建
    学生团建
  • 校园生活
    学业支持
    国防教育
    学术科创
    文体活动
  • 奖助学金
    学生资助
    奖学奖励
    公示名单
  • 思政实践
    思政基地
    团队风采
  • 就业指导
    工作概览
    就业政策
    办理流程
    指导活动
    毕业去向
  • 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
  • 经彩青年
  • 博士风采
    字母检索_博士
    专业检索_博士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培养» 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

北大经院110年 | 厚积传薪,共向未来!第十一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开幕

发布时间:2022-05-23

  2022年5月20日下午,“厚积传薪,共向未来”第十一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开幕。本次论坛是北京大学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系)110周年院庆系列重要活动之一,线下会场设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东旭报告厅,110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全国36所高校的优秀青年经济学子作为论坛学术代表线上参会。

  

开幕式现场

  

  北京团市委副书记、北京市青联主席王洪涛,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北京大学团委书记户国栋,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宜然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韩笑主持开幕式。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和同学们齐聚云端,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系)110周年之际,共同续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新篇章。

  

  论坛首先进入启动仪式环节,暖场视频《燕园五月的风》以讲述的形式带领青年学术代表云游燕园。从北大西门到未名湖畔,再到经济学院院楼,跟随北大青年讲述人的步伐,五月燕园明媚的风光展现在大家面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镌刻着的光辉历史印记再次闪现。

  

  随后,现场以一段开场视频《流光》展现了北大经济学院的学术传统与经世情怀。视频回顾了一百一十年来北大经院始终与祖国和民族的脉搏共振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李大钊、马寅初、陈岱孙等北大经济学人的光辉事迹和高尚品格;展望未来,经院青年学子将继承经世济民的使命,赓续波澜壮阔的征程,继续以奋斗姿态走在时代前列。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系)110周年之际,经济学领域多位专家学者纷纷向学院发来了院庆祝福。在2019年的第八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开幕式上,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发表主题学术报告,近日,萨金特教授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发来视频祝福,向本届论坛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在视频中,萨金特教授回忆了此前到访北大经院的美好经历,赞扬北大经院拥有卓越的学术能力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并在经院110周年院庆之际献上真诚的祝福,希望北大经院能够继往开来,继续为经济学学术发展贡献力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发来视频祝福

  

  北京团市委副书记、北京市青联主席王洪涛向第十一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开幕表示热烈祝贺。他肯定了论坛十一年以来取得的成就,认为论坛关注当下热点,发出时代强音,培养了一批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的青年学子,更培养了一大批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今年是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抱负、有本领的“新青年”:一要理想远大,胸怀天地;二要信念坚定,笃行求知;三要知行合一,永久奋斗。他勉励参加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的同学们在学习上砥砺探索,在生活中昂扬奋进,为论坛贡献青年才智,用实干赢得美好未来。

  

王洪涛致辞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代表学院向应邀而来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学院、支持论坛的经济学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北大经济学院110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与祖国和时代同呼吸同命运的成长史,无数经院师生在这里恪守经邦济世的传统,叩寻富国强民的答案,成为经济学院发轫中兴的见证者、国家民族时代复兴的建设者;面向未来,北大经院将用时代的发展鞭策自己的步伐,用自己的前行回馈时代的召唤。他认为,论坛是常为新的,变的是主题、与时俱进的观点和不断创新的学术研究;不变的是对时代主题、前沿方向、社会民生不懈的探索。他希望青年学术代表能以经济学视角为主线,深度思考“新发展理念”、“双循环格局”对中国当下及未来的影响,深度思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中国的方位与作为,深度思考在“两个一百年”、“十四五开局”的际遇下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的重点。

  

董志勇致辞

  

  论坛学术代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9级本科生吕佳宸在开幕式发言。吕佳宸首先对参会老师和论坛组委会表示了真诚的感谢,他谈到,经济学专业的学习是一个从知识的接受者到生产者的转变,想要完成一项经济学研究不仅仅需要基础的数理分析能力,更需要经历专业论文写作的训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倡议参会代表奋发图强,展现风采,激发思维碰撞,收获知识和友谊。

  

吕佳宸发言

  

  嘉宾和代表致辞和发言后,在校师生代表上台共同触碰大屏幕,会期三天的“厚积传薪,共向未来”第十一届新时代青年经济论坛正式开幕。

  

论坛开幕

  

  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带来歌曲演唱《经世情》,“风雨经院,弹指百十年;乡土踏遍,先师常念;先生宏愿,我辈担当;开盛世兴我中华当梦圆......忘我,怀初心破风浪;不负星光,经世情悠扬!”青年学生代表唱出了经院经世济民情,也唱出了未来自我砥砺的心声。

  

学生演唱《经世情》

  

  开幕式启动仪式后,论坛邀请了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前驻日大使程永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长杨汝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三位专家学者带来专题学术分享。

  

  程永华从自身担任中国驻日本大使的经历出发,通过几个典型的事例解读了中日关系和我国外交政策导向。他认为中日两国的经济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长远来看将不断发展。中国一方面仍然要对外开放,不能固步自封,在对外合作方面需要具有充分信心;另一方面要坚定自信,搞好自身建设,破解外部压力。

  

程永华演讲

  

  杨汝岱以“开放时代的大国发展”为题进行了演讲。他立足历史数据展望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需要重视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全球化推动工业化,经济全球化能够推动国际分工和技术扩散,提升参与国福利;二是闭关锁国不能带来民富国强,闭关锁国与计划体制下,虽然独立自主,但未实现富强;三是融入全球化推动中国经济腾飞,融入全球网络分工,以开放促改革,使中国成为经济巨人;四是失衡、新经济与全球化问题,由于我国要素市场不完善,曾经有利于出口,但经济出现失衡现象;五是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大国优势;六是坚持开放理念,迈向新发展阶段,中国应推进国内超大的要素和产品市场一体化,形成开放新优势。

  

杨汝岱演讲

  

  陆铭以“中国需要转型发展的大国经济学”为题进行了演讲。他认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达到长期和全局的发展,如何把握经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命题。他强调,研究中国经济需要注意三个研究误区:一是直接套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论来解释中国;二是直接用中国的数据来为既有的经济理论提供证据;三是误以为转型特征是解释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他指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需要关注中央地方关系和地方间关系的问题,需要做转型期的经济研究,应该加深对于大国经济学的研究。

  

陆铭演讲

  

  经院煌煌,百又十峥嵘浑涵;英才济济,十一载风华正茂。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立110周年之际,“厚积传薪,共向未来”第十一届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汇集全国英才,共绘经济学发展蓝图;各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让老一辈经济学者的学养与情怀代代相传。

  

  论坛开幕式顺利举办,而110名青年学术代表为期三天的学术之旅才刚刚开始。在这里,他们将聚焦经济学理论、经济史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金融学、财政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众多领域,结识志同道合的同学伙伴,遇见博学多才的学者老师,激发出更具洞见的学术思考。

  

论坛青年学术代表线上合影

  


  来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学生会

  文字:朱鹏程、李可萌

  美编:王玙戈

  校对:王玙戈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办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