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之分论坛(五)在经济学院606会议室举行,出席论坛的嘉宾主要包括: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钟若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何辉、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王立勇、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宝凤、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院长王春超、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孙坚强、西华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罗航、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先华和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庄德林。本场分论坛的召集人是钟若愚和尹志超。
论坛全景
王春超院长首先就暨南大学经济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历程做了报告。他指出,暨南大学伯明翰联合学院在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目标定位,即以本院作为试点来引进全球一流经验和资源,建成特色鲜明、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先进、具有优秀示范效应的国际化创新型学院。他强调,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第一是培育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健全的人格;第二是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交叉应用能力;第三是促进学生形成国际视野和格局。
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院长王春超
吴先华教授以“新时代背景下水运经济人才培养现状与展望”进行发言。他主要从学生就业和教师授课等方面提出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上海海事大学经济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遇到的诸多困惑。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先华教授
钟若愚副校长就地方高校经济学发展这一个问题与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想。首先,他提到自己长期从事特区和港澳经济的研究,经济特区与改革开放通行,那么是否存在特区经济学?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伟大转型过程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相应的理论研究则没有跟上。他强调,要成立一个分支学科,必然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分析的方法和研究的对象,还要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特区经济学对地方高校而言有没有可能成为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的一个好的主题?这个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同时,他指出,老一辈研究人员和学者逐渐淡出后,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面临着人才凋零的问题,目前地方高校中青年学者的研究尚不足以支撑一门学科在国内产生像老一辈学者那样的影响。地方高校在人才和学术发展方面需要被给予更多的关注。
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钟若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陈仪提到,国内在经济学理论人才和科研人员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他指出,在学生培养方面,人才培养的机制设计给同学们提供了错误的激励,使他们习惯于走捷径,抄近道。在科研人员培养方面,目前的人才晋升考核机制让青年教师很难坐冷板凳来做基础性的理论研究。这一现状与我国迟迟未能建立一个成体系的、得到国际同行承认的中国经济学学科有很大关系。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陈仪
何辉院长与大家分享了学院在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经验。他指出,目前科研成果堆积太多,缺乏反思性的东西。同时,他表示,学院去年才开始招本科生,目前在探索如何在本科阶段通过制度设计进行拔尖人才的培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何辉
黄宝凤院长提到,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升学率偏低,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选择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那么,在课程设置方面,学院究竟是按经济学的专业要求还是学生的就业导向来安排更为合适?他指出,由于南京邮电大学是行业内高校,三大运营商能够吸引较多的毕业生。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会将邮政邮电管理以及营销等课程放进培养体系中。同时,他也提到了学院教师在考评上面临的巨大压力。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宝凤
罗航院长谈到了西华大学在提升教学质量上所做的努力,包括“以本为本”和打造一大批精英课程。同时,他也指出西部的地方高校在财政投入和人才引进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西华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罗航
孙坚强副院长指出,在工科导向的背景下,考核的思路也是工科化,这种指标化、数量化的考核机制让人文学科的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他提到学院本硕连读的机制设计,五年周期的培养效果很不错,但是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够强,学生在做模型时很利索,但在思考描述一些问题时往往捉襟见肘。此外,他与大家讨论了在学术和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如何体现区别的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孙坚强
王立勇副院长跟大家交流了其所在学院在博士培养过程中的经验。第一是提高生源质量,通过审核制和统考两种方式进行招生。第二是过程培养,学院2018年将所有授学点改成了四年。第三是开题机制的改变,尝试推出校外送审的方式,并推行了学年论文制。同时,学院还推行了中级选题和研究生创新课题等激励机制。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王立勇
庄德林副教授指出,“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本科的国际化非常重要。同时,他表示,目前国际化和本土化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国际化方面,国外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引进是难题。在本土化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研究领域的教学计划尚比较欠缺。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庄德林副教授
最后发言的是尹志超院长,他分享了学院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学院对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学生培养有着不同的目标。本科阶段主要推进国际化,包括国际交流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硕士阶段强调应用能力,学院从2016年开始推进量化专硕的项目,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技能。博士阶段则强调学术化,从本科第八学期开始,学院对保研的学生进行博士培养训练,在四到五年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的博士培养。同时,他指出,现在的科研机制使大家更多关注论文数量和级别,而不注重社会影响,这是经济管理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在未来找到答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
最后,钟若愚教授作了总结。研讨结束之际,大家纷纷对论坛组织方精心的准备工作表示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