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第六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首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本届论坛邀请来自全国200余所院校的52位校长和262位院长共同出席,围绕“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核心议题,设立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构建新发展格局研究”四个主题组成的圆桌论坛。
“构建新发展格局研究”圆桌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秦雪征主持。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留彦,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杨国涛,新疆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力,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魏枫,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孙景兵,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盖凯程,内蒙古大学副校长、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杜凤莲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探讨。与会嘉宾们结合中国各省份地区的发展实践,对新发展格局下的机遇、挑战和新要求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就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转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等重大现实问题展开了集中讨论,分享了精彩见解。
马莉莉重点就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机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方面的认识。第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如今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生产组织形式、消费模式以及国际分工格局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第二,中国在新发展格局下,国民经济循环以外循环为主体转向以内循环为主体,为国内欠发达地区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机遇与可能。第三,欠发达省份和地区要积极利用新的生产方式,把握内需潜力释放的历史机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共同开发、共同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马莉莉发言
赵留彦结合贵州过去的发展经验和目前的转型方向分享了他的感想和观点。他指出,近年贵州在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推动全省发展条件实现了根本性改变和历史性跨越,有力支撑了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正视当下,基础设施的高强度建设在赋予贵州经济发展动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展望未来,赵留彦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贵州要推动产业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不懈探索和实践,激发贵州经济发展新活力,为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动力。
赵留彦发言
杨国涛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角度分享了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认识和理解。第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在开放的时代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发展紧密相连。第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保障,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需要保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胸怀和态度。第三,技术的进步需要开放的循环,要努力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杨国涛发言
王力以新疆棉花及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转型为例,分享了自己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见解。第一,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调整重塑的当下,新疆传统的棉花及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着制约与挑战。第二,在新发展格局下,新疆要着力建设数字化现代产业体系,要巩固和突出棉花优势产业领先地位,高质量打造新疆棉花及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提升全产业链的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第三,要以创新推动数字化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攻关支持力度,在种植、采集、制造、销售等环节持续发力,着力补齐全产业链发展短板,为棉花全产业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王力发言
魏枫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转变趋势和建设方向,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外向型发展战略为主的发展格局,创造了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的奇迹。当前,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转变和循环体系升级过程中,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必然发生重大转变,要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是全国各地区要处理好内生经济动力和新发展理念的关系,在新发展格局下找准自身定位,切实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中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赋能。
魏枫发言
孙景兵从高校如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角度出发,分享了三点想法:第一,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各高校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要打破西方知识体系的垄断,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第二,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与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对接,培养更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缓解就业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第三,各高校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要持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不断优化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的匹配度,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孙景兵发言
盖凯程围绕“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展开交流。第一,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核心要义在于破解城乡间制度性壁垒,打通堵点卡点,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自由循环、充分流通。第二,目前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性障碍在于土地要素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土地要素循环不畅、权利二元化、市场进入不平等和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等问题较为突出。第三,破解城乡壁垒、构建新型城乡区域关系要从要素配置角度入手,在产权制度、市场体制、利益机制三个维度发力,重构城乡土地要素市场,重塑城乡土地利益关系,为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盖凯程发言
杜凤莲基于内蒙古的发展实践与经验总结提炼出三方面观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的重要战略抉择,是应对大变革时代各种危机和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提升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内蒙古把握好自身战略定位,正在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内蒙古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方面展现新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杜凤莲发言
最后,秦雪征对论坛发言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八位嘉宾结合各地方的经济实践和发展经验,从生产要素流动、科技创新、城乡区域协调、产业转型、开放合作等不同角度阐述和讨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问题,观点丰富且引人深思,对于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重要的启示性作用,兼具理论高度和实践指导意义。
秦雪征发言
供稿单位: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供稿人:刘婷
美编:初夏
责编:康迎、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