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聚首北大经济学院 共商期刊发展大计:分论坛(三) |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2019-06-04
2019年5月25日,“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隆重举办。下午2时,第三场分论坛在经济学院403会议室召开,各位专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期刊的平台作用、如何把社会凝聚起来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如何应对当前的复杂局面献计献策等主题展开了讨论。
北大经院“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之分论坛(三)
本次分论坛由《宏观经济管理》主编任旺兵和《经济日报》理论版主任编辑欧阳优担任召集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系副主任季曦担任联系人。《产经评论》主编郑英隆、《中国经济问题》主编靳涛、《改革》副总编辑文丰安、《林业经济》社长兼主编刘璨、《开放经济研究》主编张建武、《生态经济》主编冯胜军、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杨玉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王俊、《人口与经济》编辑部主任方志、《当代财经》副主编王展祥、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聂永有、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吴先华、《林业经济问题》常务副主编杨伦增、《消费经济》编辑部主任湛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季曦等专家出席了第三场分论坛并发言。
任旺兵作为分论坛召集人首先发言,他认为这次研讨的主题定得很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性也比较强。刊物需要探讨经济学术性研究如何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宏观经济研究院也有这个责任。
郑英隆就乡村振兴问题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表示乡村振兴还是缺乏产业组织的支持。现在按照调查发现的问题,农村市场发展还是非常不充分,由于资本、技术、市场等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乡村的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需要区域平衡。
杨玉珍指出,作为青年社科工作者,一定要重实际,并且要从实际当中找问题。总书记说人民立场,社科研究也得是人民立场,要是真正研究“三农问题”,就是站在农民儿女的角度去调查和反映,形成一个从理论到现实、从现实到理论的逻辑。举旗帜、敢发声。
靳涛指出,现在的杂志越来越多的微观史论,完全是在套数据,就是数据导向、模型导向和方法导向,问题导向很少。八十年代理论就滞后于现实,所以改革开放几乎没有理论指导。目前中国确实是经济创新最好的试验田,大部分问题都没有研究,需要特别关注中国经济的原创性。
文丰安认为,一个刊物要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选题。《改革》是要发挥引领作用,内容一定是要前沿问题。
刘璨指出,文章到底有没有用,很大一个方面就是要看有没有新的观点或者新的价值。
冯胜军针对办刊的核心问题进行了阐述:到底是在为谁办刊?在为评价体系办刊?在为小圈学者办刊?还是能够真正做到为广大学者办刊?刊物需要做到有问题导向,想清楚为什么办刊这个问题,不要去想什么评价体系和圈子。
王俊指出了现在的论文和科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学校成立论文工作坊,专门生产论文,至于写出来的文章有没有实际的应用根本就不去管,只要能够发表就好。数据很好,方法也没问题,至于结论荒不荒谬就不去管了,这样很荒唐。
方志提出期刊同行应商讨一种非实践类的期刊发表,以更好地起到引导作用。
王展祥指出刊物和作者需要共同维护好领地,自己把研究做好,刊物也可以发表更多的文章,提供更多的渠道,实现双赢。
聂永有认为,主编是引领学界方向的,应该更加有所作为,因为现在学生越来越多地模仿,拿个模型换个数据过来就是结果,有没有用根本不重要,杂志改变的话或许就可以引领学界的研究方向。
杨伦增指出,《林业经济问题》从八十年代开始办刊已逾三十年。八十年代的时候做科研都是做完了拿去发表,不是为了评职称,就是一个课题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很丰富。现在刊物更主要是面向基层,主要刊登集体性改革方面的文章。
湛泳指出,《消费经济》是创办于1985年的一本很老的杂志,前几年国内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在上面发过文章。杂志最近两年也做了一些重大的改版,希望办成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杂志。
最后,分论坛召集人欧阳优总结发言并作出期许,希望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理论阐释补齐,把多元化平台和载体真正承载起来。因为大家都是缺少有用、管用、能用的文章,所以大家可以共同为之努力。
供稿 | 李刚、廖媛
美编 | 豆荚
校对 | 阿布、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