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主编论坛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百家系列论坛» 主编论坛

经济学期刊如何促进和引领理论创新 | 第二届“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圆桌论坛(一)

发布时间:2021-11-17

  2021年11月13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经济科学》编辑部举办第二届“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本届论坛设立了由“经济学期刊如何促进和引领理论创新”、“经济学期刊如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经济学期刊如何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期刊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四个主题组成的圆桌论坛(云端对话)。

  

“经济学期刊如何促进和引领理论创新”圆桌论坛

  

  “经济学期刊如何促进和引领理论创新”圆桌论坛由北大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主持。《经济学(季刊)》副主编黄卓、《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金成武、《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毛日昇、教育部社科司出版管理处处长田敬诚、《财贸经济》编辑部主任王振霞、《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魏众、《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张秋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崔建华主持

 

黄卓发言

  

  黄卓副主编结合《经济学(季刊)》的实践经验,指出经济学学术期刊的发展不能片面地追求指标和排名,应当鼓励经济学者研究新问题、真问题,而不仅仅是用中国的数据论证西方的理论。当前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弊端在于研究方法虽然愈发前沿,但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还有所缺乏。此外,注重鼓励青年学者的成长和促进经济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也是学术期刊助力本土理论创新的重要手段。总而言之,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和实践经验是当下中国构建新的经济学理论和叙事体系的思想源泉,也必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智慧。

 

金成武发言

  

  金成武主任指出,促进和引领经济学理论创新是《经济研究》一直以来的办刊宗旨,但依据时代的变化背景,具体的践行方案也需要与时俱进。首先,学术期刊要鼓励学者研究兼顾时代背景。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交汇之处,研究者要将自身的研究目的与中国发展的具体目标相结合,发现真问题,从而实现理论的升华。其次,研究者应当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独特性,并在研究之时,注重从思想启蒙、理论贡献和政策应答三方面着力,实现理论意义和政策效力的双提升。

 

毛日昇发言

  

  毛日昇主任指出,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成就巨大,是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根本源泉,因此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要注重有现实意义的选题,实现理论思想的创新。同时,科研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应当更多的向年轻学者倾斜,要注重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更好的研究平台和环境,为创新思想的诞生提供积淀之所,切忌急功近利。此外,经济学研究的范式也要形成中国学派,注重对普适性理论的博采精华,走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道路。

 

田敬诚发言

  

  田敬诚处长从学术期刊的定位和发展角度提出了两点思考。第一,学术期刊的主编和研究者角色定位并非完全对立,因此学术期刊可以通过议题选择和稿件的取舍,引领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创新方向;第二,对于中国经济理论的创新,他认为应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注重“综合创新”。对于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再创新。通过聚焦经济学的重大课题,学术期刊可以深度介入制度设计和政策设定,从而更好的发挥期刊的作用。

 

王振霞发言

  

  王振霞主任结合《财贸经济》的探索,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学术期刊要倡导关注新问题,由于新问题的研究往往没有充分的理论积淀和数据支撑。因此,学术期刊应注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者提供不同类型的帮助。例如,对年轻人应注重帮助其能力的长期培养,同时鼓励成熟学者更多地关注未来,进行探索性地研究;第二,要倡导学者关注学科研究的历史视角。缺乏历史视角,会导致各学科的研究失去独立的问题意识,并且模糊了创新的真正标准。以上两点的实现,需要学术期刊的编辑部在投审稿制度、发表制度和后期推广制度等多方面进行改善,为中国的学术创新做出贡献。

 

魏众发言

  

  魏众主编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定位出发,提出了三个方面建议。首先,要注重保持中国经济史学研究的独特性,中国经济研究的历史视角是以更长的历史周期看待中国经济发展,要注重将中国的“老”故事讲出新的涵义;其次,要加强经济史学和现实的联系,经济史学的研究是通过研究历史问题更好的映射现在,为当前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因此,经济史学的研究依然应当置于现实的视角之下,从而推动当前经济理论的创新;最后,经济理论的创新尤其要注意加强交叉融合,不同学科思维的碰撞是创新的重要来源。因此,史学研究要加入经济学研究的视角和逻辑,而经济学背景的学者应当学习史学的史料功底和叙事方法。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博采中外之所长,贯通古今之发展”的理论创新目标。

 

张秋生发言

  

  张秋生主编指出,经济学期刊实现引领理论创新的目标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第一,学术研究要强调“真问题”,研究问题的诞生一定要真实依托于现实经济的发展,需要学者在研究之初就对其研究内容进行审视;第二,学术研究要讲究“真理论”,即学术研究需要核心关注是否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有真实的贡献,这也是理论创新的应有之义;第三,学术研究需要“真数据”的支撑。学术期刊需要一定的机制探索实现学术共同体的同行审议价值,例如类似《中国工业经济》公开数据的尝试,可以有效降低学术交流的壁垒;第四,学术研究需要强调“真有用”。研究者需要对于研究的定位有清晰的认识,搞清楚研究的读者和服务对象,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提升研究本身的价值。

 


 

  供稿单位: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供稿人:闫强明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