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党史学习教育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党史学习教育

经心向党·循路 | 回首百年忆峥嵘,追寻红旗上井冈:北大经院师生党员实践团赴井冈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发布时间:2021-05-03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经济学院开展“初心之路”党史实践学习系列活动,带领师生前往重要党史事件的发生地,在历史现场学习”四史“知识,在革命圣地重温百年初心,力求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厚植经院师生心中的爱党爱国情怀。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4月9日至4月11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重走长征路,温史忆初心”师生党员实践团前往江西省井冈山市开展以“回首百年忆峥嵘,追寻红旗上井冈”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由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宜然、经济学院团委副书记徐寅带队,经济学院2019级本科生党支部和产业经济学系学生党支部的17名党员同学参加。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为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本次实践通过“追寻足迹、情景体验、专题学习、唱诵经典”的活动形式,带领师生深度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三天的行程,实践团先后瞻仰了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烈士墓、茨坪革命旧址群、黄洋界哨口、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群、龙江书院、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驻足遗迹前,追忆革命年代的苦难辉煌;徜徉历史间,感悟革命前辈的精神力量。

  

师生在井冈山大门

  

革命理想高于天

  

  实践首站大井村是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带领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根据地。一堵残墙、一块读书石、两颗感情树,为数不多的遗迹显示这里曾经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大事。大井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红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红军深入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帮助群众开展劳动生产,设立红军医务所,免费为群众看病治疗。大井也是构筑“统一战线”的红土地,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里开始了对王佐地方武装的教育改造。师生纷纷感叹,小小的大井村,走出了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统一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牢固了革命根基,燃旺了革命火种。师生纷纷表示要永守使命初心,永践群众路线。

  

师生在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

  

  在小井红军医院,师生被红军当年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创办医院、照顾伤员的事迹深深震撼,下定决心要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讲解员向师生讲诉了红军师长张子清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身负重伤的张师长将本来配给自己的稀缺药品让给了士兵伤员,最终病重不治。张师长用生命诠释了官兵平等、大公无私的高贵品格,展现了无私奉献、为共产主义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在医院一侧的红军烈士墓前,师生矗立默哀,走入了一段悲壮的历史:1929年敌人趁红军主力外出,从小路偷袭了小井村,住在红军医院的130多名伤员陷入敌手,战士们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忠贞不屈,坚决不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最后全部英勇就义。共产党人到底为什么能做出以生命为代价的抉择?师生已经寻找到了答案——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师生瞻仰小井红军烈士墓

  

艰苦奋斗意志坚

  

  在黄洋界,师生参观革命遗迹,透过一条战壕和一架山炮,了解黄洋界保卫战从“敌强我弱”到“以少胜多”的战斗奇迹;瞻仰一首名篇和一座丰碑,感受红军队伍“依靠群众”的坚定初心和“勇于胜利”的宏伟气魄。“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列队于纪念碑前,集体朗诵《西江月·井冈山》,铿锵有力的豪迈词句响彻于黄洋界上,众志成城的革命精神铭刻在每个人心间。

  

师生在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

  

师生在黄洋界纪念碑前集体朗诵《西江月·井冈山》

  

  在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师生追寻先烈的足迹,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体验式教学——“重走挑粮道”。全副武装,手握红旗,师生在“汗流浃背”中体悟到了红军先烈依靠肩挑背驮突破敌人粮食封锁的艰辛不易,也在“你追我赶”中感受到了革命队伍团结一致、昂扬向上的苦中有甜,“朱德扁担”的故事更令师生领略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高尚情操。通过此次体验式教学,师生以脚步丈量了信仰的力量,用臂膀感受了使命的重量,在心头点燃了方向的光亮。

  

师生体验红军挑粮小道

  

实事求是闯新路

  

  在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群,从“枫石树”到中共湘赣边界“一大”旧址,从毛主席旧居到士兵委员会旧址,师生探寻中国革命道路的“灯塔”。“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照亮中国革命的万里程。”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里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两篇光辉著作,阐述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回应了“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透风漏雨的房舍,孕育出跨越时空的伟大思想,火光微弱的油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师生纷纷表示,要从八角楼的灯光中汲取精神养分,学习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伟大精神,时刻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勇气、昂首奋进的锐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光发热。

  

师生在茅坪革命旧址群

  

师生在中共湘赣边界“一大”旧址

  

  龙江书院是中国革命的会师圣地。1928年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这里胜利会师,革命队伍从两千余人壮大至一万多人。师生矗立在胜利会师铜像前,切身感受“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的胜利喜悦,深刻领悟“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的革命箴言。

  

  龙江书院还是国防大学的“根”。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创立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个军事教育机构——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为日后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治国英才、治军栋梁。师生从当年教导队学员“以炭为笔、以土为纸、以木为桌、以草为床”的感人事迹中,学习到了共产党人“创造条件,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从红军指战员雕塑“求知若渴、请战请学”的坚定目光中,感悟到了共产党人“贯彻终身学习,常怀本领忧患”的远见高瞻。作为北大经院人,师生纷纷表示要扎实锤炼意志、学好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牢基础、积蓄力量。

  

师生在龙江书院

  

青松翠柏慰英灵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天幕低垂、松柏苍苍。师生缓步拾阶而上,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三鞠躬并默哀,表达深切的缅怀和哀思。随后,师生面向鲜红的党旗集体肃立,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响亮的誓词回荡在青松翠柏之间。最深的悼念是铭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高的致敬是奋进。师生纷纷表示,要传承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谨记入党誓词,不忘入党初心,时刻以党章党纪自律自检,永远以理想信念自励自勉。

  

师生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

  

师生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

  

  一枪一炮,证革命星火燎原势;一针一线,诉井冈军民鱼水情。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师生跟随讲解员的深情解说,透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一座座雕塑、一段段影像,系统了解井冈山根据地从创立到发展到转折再到胜利的壮阔历史,探寻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走向燎原之势的道路真理。在参观过程中,师生感叹“一芯两著”的艰辛伟大,也动容“棉袄带盐”的壮烈悲情;重温“米缸藏钱”的严明纪律,也体会“十送红军”的不舍离情。师生纷纷表示,要深刻认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宝贵经验,将学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弘扬井冈山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传承红色基因,根植理想信念,追根溯源学好百年党史,继往开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现场主题教学

  

  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邀请资深党史讲师在革命旧址进行现场主题教学。在茨坪革命旧址群,师生学习了现场教学《学习彭德怀顾全大局的宽阔胸襟》,教学回顾了彭德怀同志平江起义、坚守井冈、迂回陕北、抗美援朝四次顾全大局的战略抉择,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在小井红军烈士墓,一场《无私奉献、为共产主义牺牲的精神》的现场教学感动了每一个人,教学讲诉了曾志同志逝世后将骨灰和当年小井红军医院牺牲战友们的烈士墓合葬的动人故事,以“魂归井冈”四个字体现出共产党人情深似海的革命情谊。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师生聆听了现场教学《坚定理想信念》,每一个人都为段子英和王展程这对革命伉俪的生死离情而热泪盈眶,真正理解了“革命理想高于天”中的无情与有情。每场现场教学中师生湿润的眼眶和坚定的目光,体现出大家的专注、感动与思考。师生纷纷表示,在革命旧址“身临其境”地开展学习,真正让党史党识入心入脑,理想信念入骨入髓。

  

师生在八角楼进行现场教学

  

师生在小井红军医院进行现场教学

  

引人共鸣、激荡情怀的红色文艺重温

  

  诞生于井冈山革命年代的毛主席诗词和革命歌曲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这些跨越时空的艺术作品在今天仍然给予我们无穷的精神力量。在三天的行程里,师生多次朗诵经典篇章,歌唱经典曲目。师生朗诵《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重温“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的激动与欣喜,感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坚毅与豪情。朗诵《念奴娇·井冈山》,体会“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的动魄与惊心,领略“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的泰然与自信。师生学唱《红军阿哥慢慢走》,浓浓的军民情谊触人心弦。学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昂扬向上的力量涌上心头。学唱《映山红》,感同身受井冈山人民对红军胜利归来的殷切渴盼。

  

  在红色文艺重温中,师生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的似海深情、克服困难的壮志豪情、开拓事业的前进激情、追求信念的坚贞忠情。师生纷纷有感,一曲映山红,一身红军装,一颗赤诚心,一生井冈情。

  

师生合影留念

  

  

映山红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在讲解员《映山红》的深情歌声中,实践团结束了短暂但却充实的井冈之行。通过此次实践,师生强化了党史学习,接受了党性洗礼,牢筑了理想信念,赓续了精神血脉。师生纷纷表示,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嘱托,坚定执着追理想,在思想上牢记初心使命;实事求是闯新路,在行动上坚持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攻难关,在学习中勇于攻坚克难;依靠群众求胜利,在工作中常怀“经世济民”。铭记五百里革命热土上的峥嵘岁月,不负四万八千革命先烈的殷切期盼,让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永放光芒。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供稿人:丁雪

  文字:吴瀚然

  美编:兮哲、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