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工作坊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工作坊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231场 | 迈向碳中和:几个问题思考(环境、能源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

发布时间:2021-04-15

  2021年4月8日中午,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联合主办的环境、能源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第四期于国家发展研究院万众楼一楼顺利举行。

 

  本期工作坊由经济学院季曦副教授主持。本期主讲人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讲座主题为迈向碳中和:几个问题思考。本期工作坊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同时进行,线上有400余名听众参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徐晋涛教授、王敏副教授、邢剑炜助理教授、易媛媛助理研究员,现代农学院刘承芳教授、侯玲玲助理教授,以及几十余名同学于线下参与了此次工作坊。

  

工作坊现场

  

  林伯强首先指出,2060年碳中和是一个宏伟目标。目前中国年碳排放量约为100亿吨,经过短短的40年,需要使净碳排放接近零。碳中和意味着碳排放和商业碳汇等活动产生和从空气中吸收的碳的量相等,通过拥有等量碳汇或者国外的碳减排信用抵销自身的碳排放。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能源系统(生产和消费),这个能源系统还将持续扩张;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例在85%左右,碳中和要求把这个系统倒过来。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使得之前宣布的2030年碳达峰目标更具约束。他指出,中国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点在于减少煤炭消费。中国低碳清洁转型要求尽快大幅度减少煤炭消费占比,控制煤炭消费。减煤、控油、加气是短期化能源结构转换的基本特征,减煤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治理具有一致性。由于我国国企是能源的主要供给者,因此需要鼓励能源国企进行全面转型。林伯强还就中国2020年电力装机、发电量结构和利用小时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基于政府30年规划导出的发展情景模拟出的不同电力需求增长对于装机量和发电量的要求。此外,他指出,对于“十四五”规划,我国应聚焦于建设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未来能源系统,我国应着重以碳交易和电力市场等市场化手段支持碳中和。就具体参与而言,消费者是碳中和的积极参与者,应当在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也应该成为碳中和的先行者,城市碳中和比企业碳中和更有实践意义。

  

  报告过程中,参会师生与主讲人就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与碳中和之间的关系、城市碳中和目标的设立等多个问题进行了互动讨论。在与会师生热烈的掌声中,环境、能源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第四期圆满结束。本期工作坊为师生之间进行学术思想交流搭建了平台,为研究者创新学术构想、拓宽研究思路发挥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主讲人简介

  林伯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教育部2007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国际能源经济顶级期刊Energy Economics主编。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包括国内经济学权威刊物和国际SSCI 和SCI 能源领域顶级刊物发表超过520 篇学术论文。在国内经济管理三大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发表论文35 篇。在国际刊物发表中科院SCI一区文章超过200篇。国际论文h-因子="62,高被引文章54" 篇。多年入选科睿维安(Web of Scienc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科研成果15次获省部级奖。国际方面担任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能源指导委员会执行委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北大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宏观经济学”、“微观理论经济学”、“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劳动-健康经济学”、“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截至2020年年底,工作坊共举办活动209场。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能源、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此外,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经济学院将与这些院校一道,继续深化合作,为广大师生的学术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科研办公室

  供稿人:苏品一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