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在北京大学第四教学楼307教室举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赵晓军副教授围绕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历史变化、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方法的拓展应用作学术报告,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们参与研讨。
赵晓军首先廓清了收入分配差距的合理标准在于群组中人口比例与所持有财富比例相同。一般来说,收入分配差距是公平层面的问题。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效率意味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公平探讨了资源的分配结构主导上层建筑的构建。在经典理论中,共产主义社会是效率与公平共举的理想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着效率与公平的相互平衡问题。在我国实践中,发展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意味着在效率与公平间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赵晓军指出学界刻画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主要包括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极化指数等。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因素进行了大量有益研究,然而部分成果在研究同一个因素对于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主要是由假设条件不同、研究的时间跨度不同、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不同造成的。究其本源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因素都可归结为资源禀赋、生产结构、偏好结构等的差异。
赵晓军介绍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演变历史。首先,在城乡层面,自1978年至2008年,收入分配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在2008年后才有所缓解。城镇及农村内部的泰尔指数较为平稳,但农村要高于城市;城乡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且与居民总体的收入分配高度相关;城乡内部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程度较大。其次,在区域层面,2008年前,不同经济区域的基尼系数走势不尽相同,而2008年后都趋于下降。再之,在行业层面,1990年至2008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8年后,行业间的收入不平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2008年前,产业间的收入差距对居民总体的收入分配差距的贡献度最大,但2008年后,产业内部的收入差距成为影响总体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
赵晓军指出既往研究从人口流动、区域战略、税收制度、贸易自由等方面分析了其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演变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表示我国的扶贫政策也会对收入分配结构产生影响。分析农村固定观测点数据发现,我国扶贫措施对于减小乡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成效显著,而对于缩减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不大。绝对贫困发生半数以上来源于因病致贫,这就需要依靠农村医疗保险的接续完善。
最后,赵晓军表示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方法,例如测算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可广泛应用于存在有差异化分布问题的讨论。举例而言,可尝试度量社会公共观点在人群分布中的基尼系数,进一步探究影响公共观点分化的潜在因素,从而为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凝聚共识、紧密团结、一致向前提供研究分析保障。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气氛中圆满结束。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政治经济学工作坊”今后将陆续邀请更多学者走进课堂,为广大师生带来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前沿和理论动态。
主讲人简介
赵晓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动态经济学方法、计算方法和动态宏观随机动力系统分析、数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方法、计量经济学和统计计算方法、公共财政理论、不对称信息下的公共财政理论、内生能力演化机制下的最优税收理论、不对称信息下的最优财政分权结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北大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宏观经济学”、“微观理论经济学”、“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劳动-健康经济学”、“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截至2020年年底,工作坊共举办活动209场。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能源、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此外,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经济学院将与这些院校一道,继续深化合作,为广大师生的学术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科研办公室
供稿人:吴尚
美编:初夏、张棋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