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5-16日晚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共同主办的2021年发展与贸易工作坊在zoom线上会议平台举办。本次工作坊由经济学院刘冲助理教授主持,邀请到了普渡大学Farid Farrokhi助理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樊静霆助理教授、奥斯陆大学资源助理教授、诺丁汉大学田园助理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黄汉伟助理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杨宗翰助理教授做学术报告。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Costas Arkolakis,上海财经大学王子助理教授和来自全球各高校的100余位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Farid Farrokhi研究了如何通过贸易政策抑制全球碳排放,将碳排放引入到一个多国、多行业的定量贸易模型中。他的框架在生产和减排存在规模效应的情况下,考虑了各国政府非合作地征收碳排放税以及参加气候俱乐部两种政策手段。文章推导出了最优碳排放税、生产税和贸易税的公式,并利用这些公式量化分析了两种政策手段减少全球碳排放的程度。研究发现,首先,当各国政府非合作地征收碳排放税时,二氧化碳减排量只能达到全球合作下可实现的最优减排量的3%;其次,Nordhaus(2015)气候俱乐部的提议可以促进全球气候合作,将全球碳排放减少81%。这一结果的实现需要美国和欧盟作为气候俱乐部的核心成员,利用它们对不参与气候合作国家的贸易惩罚来加强全球气候合作。
樊静霆从企业外包研发活动出发,研究企业利用外资进行R&D的决策及其对企业绩效和生产率的影响。利用丹麦的行政数据,他解释了两个事实:使用外国投入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效率和企业绩效;招募高技能移民减少了企业从国外获取研发服务所面临的障碍。文章构建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在该模型中,企业可以使用国内投入、移民研究人员和外包R&D投入进行研发。模型指出两个重要的因素——对研发多样性的偏好和移民的信息渠道,可以很好地解释数据中观察到的两个事实。该模型也指出了不同研发投入之间的互补性。反事实实验表明,模型指出的两个因素对于评估移民、服务外包和研发政策的影响非常重要。
资源基于企业异质性和生产网络的稀疏性,提出了一种简单的、供需双方随机匹配的生产网络模型。这一简单的模型结构可以很好地解释真实数据中的模式,对统计量和数据生成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描述,避免了结构更复杂的模型中经常出现的识别不足问题。此外她指出,这个简单的模型结构可以起到模型选择的作用。
田园研究了贸易与城市化、产业结构变迁的关系,她使用2001-2010年295个村庄的面板数据,利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对移民目的地制造业的冲击,通过目的地和出发地的初始移民网络进行传导,考察了出发地村庄受到贸易冲击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更大贸易冲击的村庄,非农劳动力的比例增加较多,当地土地市场更具流动性,并且更倾向于通过采用农业机械来加速农业生产现代化。在村庄内部,通过将土地分配给生产力更高的农民,提高了村庄层面的农业生产力。同时,在她的研究时期内,农地市场交易成本也在下降。为了解决交易成本下降的干扰,她使用一个定量贸易模型来说明贸易引致的非农部门生产率的上升对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大于农地交易成本降低带来的影响。
黄汉伟研究了企业异质性对比较优势形成的作用。基于中国海关和工业企业数据,他发现,企业出口比例、出口产品数量和结构以及行业内企业结构随着行业的资本密集度而系统性地变化。他通过一个经典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来解释上述数据模式;在这个模型中,处于相对劣势行业的企业在出口市场上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竞争效应导致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资源再分配,由此产生了内生的比较优势,并抑制了行业事前的比较优势。文章发展了一个新的充分统计量来衡量和分解比较优势,并发现抑制机制对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杨宗翰从新冠疫情封锁措施对全球生产网络和民众对未来经济前景预期的影响出发,将信念形成、劳动力市场摩擦和全球价值链纳入一个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定量地研究在开放经济中新冠疫情的长期影响。他发现,即使新冠大流行被遏制,新冠疫情也会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杨宗翰还发现,一方面,由于贸易加强了劳动力对比较优势的误解,国际贸易会放大新冠疫情长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下降,投入产出关系会缓解新冠疫情长期的负面影响。
在每位嘉宾的学术报告过程中,与会师生就模型设置、数据模式、研究意义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拓宽了参会者的研究思路。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工作坊圆满结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北大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宏观经济学”、“微观理论经济学”、“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劳动-健康经济学”、“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截至2020年年底,工作坊共举办活动209场。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能源、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此外,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经济学”三校联合工作坊。经济学院将与这些院校一道,继续深化合作,为广大师生的学术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科研办公室
供稿人:刘冲、李皓宇
美编:单祎琳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