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工作坊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工作坊

工作坊集锦(第446-449场)| 北大经院建院(系)11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2-04-23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446场

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

  王小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汪雅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余爽(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讲座主题:

  王小倩:

  COVID-19 Outbreak, Health Accessibility and Government Response

  汪雅洁:

  The Consequences of Health Shocks on Households: Evidence from China

  余爽:

  Shadows Under the Halo: The Impact of Ordinal Rank Decrease on Noncognitive Outcomes

  主持人:

  石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张丹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耀璟助理教授、袁野助理教授、Kevin Devereux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雷晓燕教授、易君健教授

 

  讲座内容:

  新冠疫情的爆发会对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产生影响,给公共卫生带来负面效应。王小倩基于我国某地的投诉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和事件分析法,探究该地两次新冠疫情爆发对医疗服务可及性和政府反应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发生疫情年份的同时间段,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关于医疗可及性的投诉量显著上升。在第二次疫情爆发后,当地政府处理相关投诉的时间比第一次爆发时明显缩短。这说明面对疫情,政府的处理能力在不断提高改进。

  非预期的负向健康冲击不仅损害个体健康,削弱劳动能力,也会增加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导致因病致贫,并影响患者未来收入。汪雅洁通过2010-2018年的CFPS数据和2011-2018年CHARLS数据,使用广义精确匹配双重差分法(CEM-DID)研究非预期的负向健康冲击对家庭收入、劳动力供给、身心健康和健康行为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健康冲击会显著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降低家庭收入。该冲击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负向影响。也会改变人们在冲击后的健康行为,如增加运动。个体的健康冲击也会对家庭的其他成员带来溢出效应。

  传统的成绩排名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性格塑造等产生影响。余爽使用CEPS数据,研究排名下降会如何影响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社交能力等非认知结果。研究表明,对排名前1%的学生而言,排名下降会显著增加其悲伤和不幸福感等负面情绪,并缩小其社交范围。但该影响对于排名前25%的学术却较小。进一步地,余爽讨论成绩下降对非认知结果影响的机制。第一,排名下降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排名最高的学生在成绩下降会更多地写作业,减少社交活动。第二,改变了家长和老师的行为。家长会减少和孩子关于情绪、朋友、运动等话题的交谈,而增加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老师会增加对学生的批评。学生时间分配的改变、家长施加压力和老师的负面反馈,导致了排名下降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负面影响。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447场

经济史工作坊 

  主讲人:

  翟润卓(牛津大学博士候选人)

  讲座主题:

  Toward the Great Divergence: Economic Growth in Yangzi Delta, 1393-1953(走向大分流:江南的经济增长:1393-1953)

  主持人:

  赵一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建波教授、管汉晖副教授、郝煜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颜色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胡思捷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关于历史上中国与欧洲的经济水平从何时开始拉开差距,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争论,比如持欧洲中心论观点的学者认为早在近世时欧洲就已经赶超中国,而加州学派则认为,分区域来看中国并没有过早地落后于西方,直到工业革命后两者的差距才逐渐拉开。翟润卓的这项研究则旨在给出“大分流”发生的具体时间点,以及对中西方经济发展的差异给出阶段性的解释。

  首先,翟润卓介绍了“大分流”相关研究的已有文献和常用方法。他指出,“大分流”研究实质是中西方比较研究的拓展延伸,为了回答中西方究竟是何时拉开差距的,学界逐渐将争论的重点从理论假设转向实证地找出“大分流”发生的具体时点,GDP的跨国比较是通常使用的手段。而测算GDP主要有基于产出的直接方法、通过工资水平测算农业生产收入和通过城市规模测算非农业规模的间接方法,和结合两者的混合方法。

  随后,翟润卓介绍了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数据和测算对象。他定义以太湖为中心的九个府级单位区域为江南地区,构建了从 1393 年到1953 年这一地区的年度人均GDP 时间序列。

  接下来,翟润卓展示了研究的主要结果。从长期来看,江南地区的人均GDP一直远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然而江南的经济增长似乎并未跳出马尔萨斯陷阱,没有证据表明人口增长的积极作用带来了任何形式的博瑟鲁普式增长或斯密式增长。

  通过进一步将江南地区GDP的时间序列与欧洲各历史时期最发达经济体GDP的时间序列进行比较,他发现,自14世纪之后的数个世纪,江南地区与最发达的欧洲经济体相比,一直保持着同样的经济发展水平。然而这种并驾齐驱的经济增长竞赛最终停止于17世纪末。从那时起,欧洲最发达的经济体在人均GDP方面开始超过江南。简而言之,大分流的时间点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17世纪末。翟润卓还展示了江南地区与欧洲主要国家进行比较的结果。他指出,如果将江南与英国和荷兰相比,中西方拉开差距早于工业革命即已发生;如果将江南与欧陆其他国家相比,加州学派则似乎是正确的。最后,翟润卓还试图借助“扩张-收缩”理论来解释中国为何没有像日本一样开启近代化路径,原因可能在于18世纪末以来中国经济扩张的频率远小于日本经济扩张的频率。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448场

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

  李泓(加拿大圭尔夫大学Gordon S. Lang商学院副教授)

  讲座主题: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Longevity Risk Transfer(信息不对称与长寿风险转移)

  主持人:

  陈泽(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助理教授)

  贾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刁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魏丽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秉正教授等

 

  讲座内容:

  李泓副教授为三校师生分享了其关于长寿风险再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最新工作论文。目前研究长寿风险的文献普遍假设没有信息不对称,而这篇文章在委托代理框架下,首次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再保险人和套期保值人之间长寿风险的最优转移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套期保值人的年金、养老金产品规模较小,现实中,再保险人往往很难准确估计其未来死亡率而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以补偿长寿互换(indemnity longevity swap)作为再保险产品的一个例子,文章利用垄断市场静态博弈模型得到了分离均衡中最优风险保费和激励相容套期保值需求的解析解。文章还检验了分离均衡存在的条件,当高风险和低风险者的差别过大,即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低风险者会离开市场,导致均衡不存在。真实世界的死亡率数据说明以上模型结果可靠。最后文章还说明,如果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但被忽略,其对再保险人利润的影响是巨大的;反之如果能够积极应对,将对利润有较大提升,但仍低于完全信息的市场。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449场

宏观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

  彭俞超(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讲座主题:

  地方债务置换与银行信贷配置

  主持人:

  李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陈仪副教授、韩晗长聘副教授、李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赵波长聘副教授、余昌华助理教授、李明浩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始于2015年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将银行表内的高风险类银行贷款资产转化为低风险类的政府债券资产。彭俞超构建的理论模型表明,在内部评级法和资本充足率约束下,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降低了银行负债端风险权重,导致商业银行增加风险承担,将信贷更多的配置在高风险部门。

  彭俞超利用某家大型商业银行的微观贷款数据,采用DID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2015年以后,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显著下降,且在初始地方政府债务更高的地区下降更多。而且,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规模是上述发现的一条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政策提高了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不改变上述结论。他的研究为理解安全资产供给对银行信贷配置行为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截至2020年年底,工作坊共举办209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截止2021年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413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为广大师生的学术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供稿:经济学院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夏冰冰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