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工作坊第520场
政治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 方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讲座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主持老师:
张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郭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讲座内容:
首先,方敏明确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他表示,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科学,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特定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特定对象的政治经济学都属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特殊的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不能固守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更不能直接照搬照抄西方经济学理论,需要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将其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上升为系统化的学说,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这是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殊使命。
随后,方敏根据习近平总书记“5·27讲话”重要精神,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三个可借助的理论来源。首先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特别是坚持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指导,善于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此外,还要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包括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中的经济思想、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塑造以及西方经济学中反映现代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共有规律的内容。
最后,方敏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是随实践进展在思想解放中渐进发展的,是从理论自觉经过理论创造再到理论自信的过程。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他概括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并重点讲解了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521场
经院-全健院
“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郭晓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
讲座主题:Healthcare Utilisation of the Outsiders: Evidence from the Off-site Inpatient Claim Reform in China
主持人:秦雪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石菊长聘副教授、姚奕长聘副教授、王耀璟助理教授、袁野助理教授、Kevin Devereux助理教授、梁远宁助理教授、庄晨助理教授,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孙宇助理研究员、潘聿航助理教授、吕蓓妮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在演讲环节,郭晓辉教授从研究背景、识别策略和主要发现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首先,失业保险可以给失业者提供约一半的原收入,更慷慨的失业保险对于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影响的结果是未知的,可能通过收入、自我治疗和闲暇三种机制影响药物使用。这篇论文将最优失业保险的讨论范围拓展到了健康结果的外部性,补充了目前较少关注到的失业保险慷慨程度的健康效应的文献,也有助于理解北美地区的现金支付项目对药物滥用的影响。
第二,文章利用州级层面的失业保险提供情况、县级层面的药物使用情况和县级层面的社会经济特征,采用不同州在失业保险扩张的时间差异、事件分析法和分布滞后模型和边境线断点等方法,估计了对失业保险扩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
第三,研究结果表明失业保险扩张显著降低了阿片类药物处方次数,结果在排除了事前趋势和其他不可观测的本地特征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的结果显示失业保险扩张对医疗保险覆盖没有影响,而精神健康显著改善,说明精神健康是可能的作用机制。总体而言,论文提供了一种失业保险扩张的真实健康影响的保守估计。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523场
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杨以楼(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讲座主题: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践
主持人:王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季曦长聘副教授、庄晨助理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刑剑炜助理教授、龙显灵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首先,杨以楼介绍了碳交易的基本逻辑。碳排放配额是总量控制交易机制的体现,是指通过立法或其他有约束力的形式,对一定范围内的排放者设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限,分解成排放份额,依据一定原则和方式分配给排放者。碳排放份额可以在包括排放者在内的各种市场主体之间进行交易。减排量作为一种基线信用机制,是对总量控制碳市场的补充,是指当碳排放行为使得实用排放量低于常规情形下的排放基准线时会产生额外的碳减排信用,减排新信用可以用于出售交易。
随后,杨以楼详细阐述了中国碳市场包括国际CDM市场、国内试点市场和全国碳市场在内的三个主要阶段的主要产品、买卖双方及运行现状,同时展示了中国各省市碳市场试点启动时间表。
此外,杨以楼介绍了碳市场价格自身属性、市场逻辑等长期碳价逻辑,并结合碳市场特点、影响中短期碳价格因素等对中短期碳价进行了分析。
最后,杨以楼以碳交易风险管理作为结尾,基于碳市场的金融属性,结合国际经验案例介绍,对风险控制原则体系和工具等做了详尽介绍。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524场
宏观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薛涧坡(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经济学院教授)
讲座主题:Habit formation and news-driven business cycles(习惯养成与新闻导致的经济周期)
主持人:李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陈仪副教授、韩晗长聘副教授、李伦助理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赵波长聘副教授、余昌华长聘副教授、李明浩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薛涧坡教授指出,偏好结构对预期驱动的商业周期具有定性的重要性。他用分析表明,仅具有内部习惯的标准 RBC 模型可以在产出、消费、投资和工作时间之间产生积极的联动,以应对有关全要素生产率的新闻冲击。薛涧坡教授探索内部习惯的机制,而不是外部习惯或其他形式的消费外部性,如广告鼓励消费者攀比,有助于产生经验上合理的总体协同运动。此外,他讨论了一些可能的扩展,以提高模型的定量性能。薛涧坡教授指出,他们的方法提供了几乎与 RBC设定的最小偏差,以生成预期驱动的商业周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2022年下半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截止2021年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413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为广大师生的学术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供稿:经济学院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