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75场
经院-全健院
“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齐金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讲座主题: 中国人群慢性病疾病负担
主持人:潘聿航(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秦雪征教授、石菊长聘副教授、姚奕长聘副教授、王耀璟助理教授、袁野助理教授、梁远宁助理教授、庄晨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吕蓓妮助理教授、孙宇副研究员、林昊翔助理研究员、杨佳楠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中国人群慢性病疾病负担”。慢性病疾病负担包括疾病带来的早逝以及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齐金蕾及其合作者使用了慢病监测数据,系统评估我国各省份慢性病负担。从不同区域来看,各省慢性病死亡水平存在差异,西部高于中部,东部沿海城市最低。她们进而对造成慢性病疾病负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发现,造成慢性病疾病负担前几位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高血糖和室外空气污染。
在此基础上,齐金蕾及其合作者以癌症为例,使用了全国死因监测点数据,研究了我国2005-2020年分省慢性病疾病负担情况。她们研究了不同癌症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肺癌在我国人群中标化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而肝癌及其他癌症种类的疾病负担则呈现了下降趋势。此外,癌症带来的疾病负担在城乡、性别和地区之间也具有很高的差异性。结果发现,男性癌症前五位死因顺位保持不变;女性前五位死因顺位从2005年的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以及结直肠癌,到2020年的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以及乳腺癌。城市地区,几乎所有癌症类型的标化死亡率显著下降。农村地区,所有癌症中约有一半的标化死亡率有所上升。齐金蕾及其合作者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癌症疾病负担,为过去二十年中国在癌症防控方面的成效提供了证据,也建议需要对肺癌和其他呈上升趋势的主要癌症的防控进行重点关注。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78场
经济史工作坊
主讲人:Eric Hilt (Wellesley College)
讲座主题:The Value of Ratings: Evidence from their Introduction in Securities Markets
主持人:赵一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郝煜长聘副教授、赵一泠助理教授、Mark Hup助理教授,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社会科学学院Gary Richardson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徐志浩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有大量文献使用现代数据研究证券评级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但在现代背景下,评级变化可能会直接对证券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因此,Eric Hilt希望通过研究历史上首次证券评级来讨论评级是否会改变投资者对风险的看法,相较而言,这一历史事件具有外生性更强、不受法规和证券机构限制的优势,并且当时的债券价格、交易和投资者信息来源等数据更易观察。
在实证分析之前,Eric Hilt介绍了历史背景。在引入信用评级之前,投资者的信息主要来自一些投资者手册,这些手册只是简单介绍了公司的财务报表,没有任何辅助散户投资者评估的信息。制作其中一本手册的John Moody在1909年推出了他的第一本评级手册,并且不刊登任何广告。此后,其他公司也开始按照字母评级标准发布评级,金融监管机构也逐渐应用评级。
在实证分析中,Eric Hilt分析了引入评级的两个潜在后果。第一个实证检验是研究评级对债券价格和收益率的影响,使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价格数据来检验手册的信息是否会影响债券收益率,数据收集自《纽约时报》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档案。他将分析集中在负面意外上,结果显示,评级为负面的债券的收益率相对于其他债券收益率更高。Eric Hilt还通过一系列检验排除了公司特征、线性评估、内幕信息等可能导致偏差的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评级的作用是由公司的声誉来调节的,负面意外事件对声誉良好的公司的影响较小。
第二个实证检验是研究评级的引入是否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并改善了市场流动性。Eric Hilt主要关注债券是否被评级,使用同一发行人其他未偿还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作为衡量债券是否获得评级的工具,测试评级对买卖价差的影响,衡量债券流动性。结果显示,对于流动性极低的债券,评级能够大幅收紧其买卖价差。他还使用相同的IV估计来测试评级对交易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引入评级鼓励了散户投资者进行更多非流动性证券交易。
综上所述,评级通过将公开信息简化为粗略指标,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提供与传递手段,能够帮助投资者准确地处理更多信息,有助于改善资本配置和资本市场的运作。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79场
宏观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Olivier Coibion (University of Taxes Austin)
讲座主题:Lifetime Memories of Inflation: Evidence from Surveys and the Lab (一生的通胀记忆:来自调查和实验的证据)
主持人:李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陈仪副教授、韩晗长聘副教授、李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赵波长聘副教授、余昌华长聘副教授、李明浩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介绍了个体历史的通货膨胀记忆如何影响其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是否曾经历过紧缩时期对人们对当前通货膨胀情况的预期有显著影响。通过大量信息处理,作者发现先前的紧缩经历强烈地降低了个体的通货膨胀预期。紧接着,作者利用实验模拟通货膨胀的预测,结果显示模拟的通货膨胀会像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通货膨胀一样显著影响人们的信念。在方法上,作者比较了调查和实验室实验两种方法,并讨论了每种方法的利弊,最后强调了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般一致性。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80场
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
主讲人:Gary Richardson(Professor of Economics, UC Irvine)
讲座主题:Beyond lmagination: Parliament, Property Rights, and Britain's Industrial Revolution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冲长聘副教授、曹光宇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姚洋教授、易君健教授、李力行教授、席天扬长聘副教授、王轩助理教授、徐化愚助理教授、于航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Richardson教授首先提到了科斯的开创性文章《社会成本问题》(1960 年)和《经济学灯塔》(1974 年),这两个作品研究了19世纪英国的财产权。科斯认为,英国的制度灵活而高效,工业侵权普通法和议会对灯塔的政策都举例说明了这一论点。虽然大量文献都在追随科斯,描述了普通法在规范财产权(特别是房地产权)方面的作用,但很少有学术研究讨论议会对土地和资源权的影响。
十余年前,Richardson教授和合作者就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议会弹性地提供了产权。示威活动首先提供了描述议会重组权利程序的证据,表明议会的进程是迅速的、负担得起的并且是一致的。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检验,其中,将每年重组产权的行为数量与影响公众重组权利的愿望和议会提供必要立法的意愿的变量进行比较,发现公众的需求取决于权利重组的成本和收益。重组的好处取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回报,而回报随投资成本和经济健康状况而变化。前者一个很好的代表是事后实际利率,而后者一个很好的代表是国际贸易量。
文中的统计检验根据贸易量、实际利率以及影响公众重组权利的愿望和议会通过必要立法的能力的一系列其他变量的变化,对每年重组产权的行为数量的变化进行回归。这些回归系数反映了影响重组需求和立法供给的因素波动引起的立法产出的短期变化。文章还进一步地做了诸多稳健性检验,同时还有工具变量,包括有利于英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作物种植的气候条件(以树木年轮宽度记录)进而清楚地表明了因果关系的方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2022年下半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2023年9月新增 “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工作坊”,10月新增“数字经济学工作坊”,目前学院共有12个工作坊开展活动。
截止2023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811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2022年举办了173场活动,2023年举办了225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薏米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