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96场
经济史工作坊
主讲人:柯荣住(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讲座主题: Hiring Manager(官员遴选中的激励:基于明代科举的数据挖掘)
主持人:赵一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郝煜长聘副教授、Mark Hup助理教授、吴群锋助理教授、Kevin Devereux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李波助理教授,柯荣住教授的合作者郑恩营助理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黄大康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对于组织而言,招聘是最重要的阶段,通常由人力资源经理处理这一过程。如何激励人力资源经理招聘正确的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如何衡量其绩效是一个较难的问题。因为被雇佣的员工自身的绩效都难以衡量,更何况是衡量雇人的人力资源经理的KPI。对于那些业绩难以衡量的管理人员来说,遴选效率问题也缺乏系统性的考察。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为分析“如何激励与监督选人者”提供了独特的经验证据。
柯荣住首先简要介绍了明代的科举流程以及考试情况。举人在通过会试后成为贡士,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后成为进士,并以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在会试中,由于促进考试公平的誊抄制和糊名制的存在,考官难以识别考生的个人背景信息,只能知道考生的省份信息。而考生在考试前不知道谁是考官,无法事前沟通,只能在考试后(按照均衡信念)以某种方式回报考官。
柯荣住等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于分析考官在选人方面的激励机制。考生的成绩受到个人能力、事后可观测的个人特征、运气以及考官的照顾程度等因素共同影响。考官的行动包括甄别和照顾考生,由于考官的努力不可观测,而遴选的效率不可测度,因此一般不会从皇帝处获得额外的报酬;因此甄别考生的激励主要来自考生的事后回报。成绩好的考生通常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而成绩在边界附近的同乡学生最有可能认为自己受到了考官的照顾并给予回报,考官的策略性行为也是照顾边界线上的同乡学生,从而形成均衡。
柯荣住等基于CBDB数据库收集了1400-1580年间明朝46次科举考试的数据,包含12752名通过考试的候选人,并手工整理了相关数据,包括乡试、会试、殿试排名,考生和考官信息,以及官员的职业生涯信息。Rank Order Logit回归结果显示,考生的会试与殿试排名均同其是否与考官同乡显著正相关。此外,考生父亲是否当官、是否与考官同年同榜进士对其会试排名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正向影响殿试排名,与会试匿名、殿试不严格匿名相符。根据排名分组回归发现,考官在会试上最有可能照顾录取边界线附近的同乡考生,在殿试上最有可能照顾二甲附近的同乡考生。
接下来,柯荣住讨论了考官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分析发现,对考官而言,如果没有潜在的私人回报,不付出额外努力可能是最优选择;从社会角度考虑,更高的甄别努力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因而适当的私下照顾成了付出而外甄别努力的动力,这有可能达到一个次优的结果(虽然不是一阶最优)。实证结果显示,在边界线附近的同乡考生越多的年份,整体进士质量较高。这种现象可能符合模型的预见:考官在边际考生较多时为获取私人回报而额外付出了甄别努力,提高了整体质量。
讲座过程中,与会老师和听众就主考官在科考过程中的职责、科考中的匿名与公开信息、学额分配、科考内容与流程、缺失样本、对人力资本文献的贡献等方面与嘉宾进行了丰富的讨论。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97场
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
主讲人:隋鹏飞(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
讲座主题:Stakes and Investor Behaviors
主持老师:王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一鸣教授、王法预聘副教授、刘蕴霆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卓长聘副教授、张俊妮长聘副教授、孙振庭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胡博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隋鹏飞研究了投资者的行为是否会随着回报的不同而变化。他研究了一类投资者可以同时使用自己的资金在真实账户中交易股票,并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交易的个体。真实世界的投资者内部估计表明,与低风险模拟账户相比,投资者在真实账户中表现出更强的偏见,投资表现更差。此外,投资者在这两种类型的账户中都表现出强烈的偏见,而且两者的偏见呈正相关。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98场
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郑捷(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
讲座主题:Historical Cereal Endowment, Risk Preference and Female Entrepreneurship
主持人:陆方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平新乔教授、秦雪征教授、庄晨助理教授、曹光宇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孟涓涓教授、高彧助理教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刘承芳教授、罗仁福教授、侯玲玲研究员、王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杨钋副教授、丁延庆副教授、马莉萍副教授、朱琼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关键因素。女性创业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够赋予女性更多的社会和政治权利。然而,女性创业者的比例远低于男性创业者,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郑捷教授使用人口普查和谷物潜在产出数据就地区历史谷物禀赋对女性创业家精神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以农业气候测量的地区潜在谷物产出通过降低女性风险偏好来抑制当代女性的创业行为。他对风险偏好的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郑捷教授认为谷物禀赋的不同,会导致地区性别分工的不同,在谷物的种植中,男性通常从事更具价值贡献的犁地工作,而女性从事辅助的谷物加工工作,这形成了相应的性别规范,并影响个体的风险偏好,使得女性更不愿承担风险进而作用于女性的创业行为。他还根据不同地区特征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女性创业行为的抑制效果在农耕地区中显著大于游牧地区、在种植小麦的地区中显著大于种植水稻的地区。
同时,郑捷教授构建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来刻画潜在谷物产出对不同性别就业选择的影响以及风险偏好的代际演变,发现谷物禀赋的提升对女性受雇比例的影响要显著大于男性,而相比独立进行农作物生产,受雇被认为是风险更小的选择。此外,模型表明风险偏好改变的效应随着代际的传递不断加强。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99场
宏观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倪红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讲座主题:中国产业链风险敞口的测度、结构及国际比较——基于生产链长度视角
主持人:李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陈仪副教授、韩晗长聘副教授、李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赵波长聘副教授、余昌华长聘副教授、李明浩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保障产业链安全运行一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注重点,也是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然而,跟踪产业链风险的测度指标相对缺乏,且存在概念混淆。鉴于此,倪红福基于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视角,并结合国家间双边关系、替代性程度等因素,提出了全球产业链风险敞口和风险收益比新概念新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测算。研究发现:一是总体上不同方法测算的中国整体产业链需求端和供给端风险敞口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不考虑国家间双边关系、生产环节的不可替代性等因素,或使用传统GVC参与度方法会低估中国产业链风险敞口。二是不同行业和技术水平产业的风险敞口存在显著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高技术制造业近三分之一的生产长度暴露在国外,产业链受到外部冲击而断裂的风险较大。三是中国产业链需求端风险敞口处于中游水平,高于美国,但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面临的风险大于收益,而世界其他国家在中国的收益大于风险。四是各国家部门产业链风险敞口总体上具有一定监测预警作用,即某一国家部门风险敞口越大,在不利冲击下(如疫情)其贸易量下降的幅度可能就越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2022年下半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2023年9月新增 “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工作坊”,10月新增“数字经济学工作坊”,目前学院共有12个工作坊开展活动。
截止2023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811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2022年举办了173场活动,2023年举办了225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