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工作坊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工作坊

集锦 |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92-795场)

发布时间:2024-01-10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92场

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董战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

  讲座主题:加强ESG体系建设,推进企业现代绿色治理

  主持人:季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讲座内容:

  首先,董战峰对企业ESG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加强ESG体系建设对国家宏观层面的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层面的现代化绿色治理的重要推动作用。接着,他从“ESG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实践”“积极探索ESG推进现代绿色治理”“加快推动中国ESG体系建设”三个维度出发,带来了一场角度丰富、内容翔实的ESG主题讲座。

  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反映企业发展过程中面向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三方面的责任,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综合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影响的理念。与传统财务指标不同,ESG关注企业在环境友好、履行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表现,弥补了企业与社会、股东、供应商、员工等利益相关方绩效披露的空白。实施ESG的企业更容易受到市场的认可和获取更多投融资机会。

  董战峰指出,ESG体系构成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三个维度是ESG信息披露原则及指引、企业ESG绩效评级和ESG投资指引。在对ESG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过程进行回顾后,他梳理了ESG的总体进展情况,指出国外ESG体系已经发展相对成熟,制度和政策设计相对健全,信息披露准则框架在不断完善,ESG评级指数较为多样化,ESG投资市场也在蓬勃发展。同时,董战峰介绍道,“十三五”至今,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等的深入推进,我国ESG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梳理完我国的ESG实践与发展现状后,他分析和阐述了我国ESG发展的新形势与新需求、ESG在国内面临的挑战、我国为ESG发展赋予的新内涵、国内外ESG体系发展比较和建立中国ESG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

  董战峰还介绍了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在中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评估和环境绩效评估等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并针对加快推动中国ESG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建议。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93场

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 

 

  主讲人:唐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持人:莫家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讲座主题:Can Domestic Market Integration Reduce Manufacturing Emissions? The Product Composition Channel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杨汝岱教授、田巍长聘副教授、刘政文助理教授、吴群锋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王歆助理教授、徐铭梽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唐遥深入探讨了在贸易和排放方面引入企业内部生产中的生产率差异对于经济模型的影响。他基于Copeland和Taylor(1994)的研究,将企业内部生产中的生产率差异纳入了李嘉图的贸易模型。唐遥强调了当国内贸易成本降低时,企业将根据其生产率优势进一步专注于中间产品的生产。他指出,如果在企业生产中存在显著的生产率差异,那么通过贸易引起的企业内部生产重新配置,转向高生产率的中间产品,将导致企业总排放和排放强度的降低。此外,唐遥采用了Donaldson和Hornbeck(2016)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市场准入指数,用以衡量中国铁路网络扩张所带来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增加。通过工具变量回归,他展示了市场准入的增加如何降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在1998年至2012年期间的二氧化硫、烟尘、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水平和排放强度。他的模型机制与实证结果一致,停止生产低生产率产品,专注生产高生产率的产品的企业,其排放水平明显降低了。唐遥不仅深入阐述了企业生产率差异对贸易和环保的影响,还为理解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市场准入扩大过程中的环境效应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94场

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黄大康(西南财经大学助理教授)

  讲座主题:Market Structure and Adverse Selection

  主持人:

  吴泽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石凡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胡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涛副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翁翕教授、刘烁副教授、沈吉副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星晔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黄大康分享了关于市场结构与逆向选择的报告。他从完全排他和非排他两种情形出发,介绍了目前有关最优合约的研究。之后,黄大康引入了更为一般的市场结构,通过刻买者可以与之交易的卖者的子集,将完全排他和非排他的情形包括在内,并在此框架下研究市场均衡的通解。随后,他证明了介于中间的“混同 +分离”均衡的存在,此种均衡可以实现对于低风险卖者的分离,并且可以解决过度配给的问题。黄大康单独分析了卖者被分为两个组的“1+1”市场均衡,并证明任何“混同+分离”的分配结果都可以在此情况下达成均衡。最后,他证明了“混同+分离”均衡的稳定性,并介绍了该框架可能的拓展。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795场

数字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王建冬(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

  讲座主题:数据基础制度与数据要素化实践探索

  主持人:翁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怡教授、李权副教授、贾若副教授、李博助理教授、曹光宇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王建冬解读了国家“数据二十条”政策出台背景,介绍了数据资产化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政策背景和关键作用,提出了基于零级、一级和二级市场联动格局的数据价格机制,以及基于数据市场体系衍生的数据资产化创新实践和未来方向。他指出,首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始终贯穿我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命题,中国根据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特点,逐次将资本、技术、管理、知识和数据等纳入按要素分配的序列之中,数据要素分配是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新鲜事物,是我国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次,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逻辑是以通用AI为驱动,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为主线,以国家算力网为基础,实现“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基础设施化,不仅是大国博弈竞争的历史和现实逻辑,还是破解资产困局的历史和现实逻辑。最后,王建冬介绍了“数据二十条”的起草背景和基本框架,并展望了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基础制度的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2022年下半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2023年9月新增 “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工作坊”,10月新增“数字经济学工作坊”,目前学院共有12个工作坊开展活动。    

  截止2023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811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2022年举办了173场活动,2023年举办了225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