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27场
宏观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Fu Zhiyu (University of Chicago)
讲座主题:Capital Flows and the Making of Risky Currencies (资本流动与风险货币的形成)
主持人:李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韩晗长聘副教授、陈仪副教授、李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赵波长聘副教授、余昌华长聘副教授、李明浩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如果一种货币在经济衰退期间贬值,则会被认为是风险货币。货币风险是国际和国内投资者对全球冲击的异质反应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文章研究认为国际资本流动是“反复无常”的,即国际投资者为了应对负面消息而撤资。从经验上看,货币风险在推动这种“反复无常”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然而,与基于异质信念的解释一致,研究发现国际预测对新闻的反应更强烈,其回报相对较低。受这些发现的启发,文章开发了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外国投资者对负面冲击的信念更新得更强烈,从而产生了“反复无常”的国际资本流动。在该模型中,一个国家的外部负债和外部资产的相对不稳定决定了其货币风险。也就是说,如果外国持有的国内资产比国内持有的外国资产对全球冲击的反应更大,那么该国的货币就有风险(安全货币反之亦然)。基于此,文章构建了一个衡量标准:净资产流动性,即外部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异,通过对其特定的流动性加权,发现其与货币风险密切相关。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28场
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薄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讲座主题: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协同控制措施研究
讲座内容:
中国十四五规划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与碳达峰是两大重要生态环境治理目标,城市作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与碳减排的重要行政单位,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有力抓手。薄宇指出,治理空气质量问题更多是从关注公民自身健康的角度出发,而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则更多是为了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履行国家责任。目前我国碳排放监测体系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建立与完善中国碳排放监测体系对于我国在国际谈判中获得主动权具有重要作用。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具有高度一致性,二者协同路径的探究具有现实意义,薄宇研究团队结合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两个重要目标进行了城市尺度的相关研究。
薄宇研究团队首先结合我国现有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分类方式,构建城市大气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清单,形成六类、四级的分类系统,建立完整的排放源分类分级体系。其次,使用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建立全国城市排放基础库,最终建立了城市尺度的大气污染与碳排放清单,完整覆盖各城市行政区划内所有源分类产生的直接排放。然后,他们建立未来城市排放预测模型,根据活动水平和分部门排放预测,预测不同情景下2035年大气污染和碳排放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碳达峰情景下我国于2029年实现碳达峰,提前碳达峰情景下这一时间提前到2025年;在污染治理情景下,全国仅有13.5%的城市可以实现2030年碳达峰;关于空气质量改善,在提前碳达峰情景下,旅游型城市可在2030年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综合服务型城市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占比提升至92%。
薄宇进一步介绍了空气质量达标与碳达峰的协同分析结果,对不同类型城市进行了减排措施的协同性分析,指出未来应当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建筑节能水平,持续优化四大结构,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最后,他对于综合服务型、轻工业型、重工业型城市分别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并给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城市的“双达”建议。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30场
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
主讲人:朱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主持人:莫家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讲座主题:Super Factory and Local New Firm Entry: What Are the Real Gifts of Foxconn?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陶涛教授、杨汝岱教授、田巍长聘副教授、袁野助理教授、刘政文助理教授、吴群锋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王歆助理教授、徐铭梽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朱虹利用富士康在郑州建厂作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超级工厂进入一个没有产业集群的城市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她发现富士康的进入使得新成立的服务业企业数量的显著增加,而对于制造业企业则没有显著的影响。朱虹通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富士康建厂对于服务业的溢出效应源于对服务需求的增加。新增的服务需求源自富士康带来的大量劳动力,以及工厂对生产性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富士康的到来大大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会对郑州市的发展带来更加长期的影响。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31场
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
主讲人:张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主持人:莫家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讲座主题: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 FDI Entry and Local Industrial Emissions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陶涛教授、杨汝岱教授、田巍长聘副教授、袁野助理教授、刘政文助理教授、吴群锋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王歆助理教授、徐铭梽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张喆利用交叠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如何影响发展中经济体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他发现外国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当地企业的排放强度。通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张喆指出主要机制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公司和当地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而不是地方政府实施的监管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至2007年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解释了中国制造业污染密度降低的三分之一。最后,他提出了一个“三赢”情景: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可能为外国投资者带来经济收益,促进东道国的工业发展,并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2022年下半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2023年9月新增 “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工作坊”,10月新增“数字经济学工作坊”,目前学院共有12个工作坊开展活动。
截止2023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811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2022年举办了173场活动,2023年举办了225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禾轩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